萬朝觀眾因為這突如其來的轉折一怔,不知道李來亨那邊究竟發生了什麼。
但看情況,確實很緊急的樣子。
莫非又是另一個睢陽城?
秦良玉絲毫沒有耽擱,在自己的駐地榆關城,以最快的速度調集軍需糧草、器械、醫務用品,等會一並帶往茅麓山。
張鳳儀和戚金的傷情十分嚴重,需要救治,同時,也得安排好在她離開期間的守城事宜。
期間,觀眾們或是踴躍提建議,或是為秦良玉加油呐喊。
也有人好奇秦良玉到底是何來路,一位來自後世的熱心觀眾,金陵女史王貞儀,在評論區上傳了《明史. 秦良玉傳》。
哇!
觀眾驚歎,秦將軍好強!
【陳文帝陳蒨:秦良玉讓八旗兵望風而逃,南川路戰功第一,對標一下本朝,就是和嶺南聖母冼英同級彆的名將。】
【詠絮才女謝道韞:我有些擔憂,秦良玉才剛剛崛起,王貞儀就將她的未來成就全部曝光出來,豈不是會影響後續發展?】
【金陵女史王貞儀:這......好像是有一絲絲欠妥了。】
【漢武帝劉徹:完全不必擔憂,千古名將們,比如去病、仲卿,還有秦良玉,都屬於不世出的戰略威懾,隻要手握刀劍,率軍出征,就注定了要所向披靡。】
【寧州刺史李秀:是這樣的,我們從史書上看到秦良玉打了勝仗,不代表她隻能按照這個方式打勝仗。敵人就算對著書本嚴格執行,四處嚴防死守,她還是能從意想不到的角度襲擊,賜予敵人一場敗亡。】
【東晉大司馬桓溫:二流的英傑由時勢造就,一流的英傑可以造就時勢。】
【桃花庵主唐伯虎:就好比,現在有一位觀眾分享了李白全集,諸君難道會以為李白之後就沒有詩可寫了?絕非如此。我們後世人看到的李白詩,僅僅是流傳下來我們有幸讀到的,並不是李白隻能創作這些詩。】
【詩仙李白:你是在說我嗎?】
【桃花庵主唐伯虎:和偶像在評論區當鄰居了!不行,必須做一首詩紀念這美妙的一刻!】
【金陵女史王貞儀:今日文壇英才彙聚一堂,我提議,等會秦將軍作戰的時候,大家可以為她寫一些詩歌。】
【金陵女史王貞儀:此為崇禎帝寫給秦良玉的禦製詩:「學就西川八陣圖,鴛鴦袖裡握兵符。由來巾幗甘心受,何必將軍是丈夫」,咱們就以這個為基準,每人一首。】
【易安居士李清照:如此甚好。】
【都鐸王朝伊麗莎白一世:寫戲劇可以嗎,朕讓莎士比亞寫一個關於秦良玉的戲劇劇本。】
【昭明太子蕭統:想寫什麼寫什麼,寫誌怪傳說都行,孤準備試試。】
評論區氣氛十分火熱。
一眾文學家都在挽袖研墨,準備為秦良玉寫詩文。
此時,偏有一個妖魔鬼怪跳出來作怪。
【洪武書生方孝孺:哼,秦良玉一介女流,憑什麼在未來封侯拜將,稱「忠貞侯」,真是倒反天罡,悖逆人倫。】
【她一個女子,再能打也不配成為王侯,並非正統。】
【何況女子從政從軍本就十分弱小,秦良玉又能好到哪裡去,你們這些無底線吹捧她的人,羞不羞恥?】
萬朝觀眾:???
方孝孺,你要不要聽聽自己在說什麼鬼東西。
當一個人的發言過於腦殘的時候,你甚至分不清他是在裝傻,還是真的有病。
女子從政從軍本就十分弱小?大錯特錯!
觀眾們自然不會慣著他,劈裡啪啦一通輸入,一大堆出色例子直往方孝孺臉上砸。
哼,方孝孺這蠢貨,他懂個dei!
他對我們位麵的巾幗人傑,根本就一無所知!
【本朝有女皇武則天,英才遠略,鴻業大勳,一百多個國家為她鑄造天樞,為萬古不朽的傳奇。】
【有遼承天太後蕭綽,帝國鳳凰明堂掌政,南征北戰用兵如神。在高梁河畔,逼迫趙光義坐上驢車逃亡千裡,宋人畏之如虎,為大遼續命一百年。】
【有西遼女帝耶律普速完,其兄仁宗皇帝采用「兄終妹及」製度,傳位給耶律普速完,登基後改元崇福,大敗葛邏祿人、花剌子模,稱霸中亞,西遼的國力和疆域在她手中達到了最巔峰。】
【成吉思汗的女兒阿剌海彆吉,大元「監國公主」,在父親西征期間坐鎮後方監國,決斷朝綱,一應文武之事悉可自決。】
【西晉寧州刺史李秀,十五歲的少女將軍,威名遠揚,斬將破敵,力保寧州,旌旗蔽滿寒空。】
【南齊女博士韓蘭英,文惠太子之師,曆經七朝,一應掌梏詔書悉出其手,時人以「內相」稱之。】
【秦高帝毛皇後,率三軍披堅執銳,衝鋒陷陣,隻為挽救風雨飄搖的前秦帝國,軍中所有人都在劍刃上刻著「死休」二字,表明為了給先皇複仇,至死方休。】
【易安居士李清照,千古詞人,大文豪,詞壓江南,文蓋塞北,冠絕有宋一代。】
【金陵女史王貞儀,文武雙全的天才,熟諳詩書,弓馬嫻熟,在天文物理領域更有極深的造詣,攀登一座又一座思想高峰。】
【宋末女將陳淑楨,義軍領袖,早年隨父親、南宋狀元兼民族英雄陳文龍征戰,在父親犧牲後獨當一麵,一生高歌慷慨,轉戰四方,舍身赴義,是陸秀夫、張世傑的戰友。】
【大唐梁國夫人宋若昭,立誌終身不嫁,以學術揚名,著有《女論語》數篇,唐憲宗、唐穆宗、唐敬宗三帝皆示以師禮,稱為「先生」。】
【北魏文明馮太後,權傾朝野,主持漢化改革,推行均田製,確立三長法,富國強兵。】
【鳴雌亭侯許負,大漢第一個女列侯,神機妙算,洞察天機。】
【嶺南聖母冼英,嶺南全境共推的領袖,英毅多謀,曆經三朝七帝,保境安民。】
【康獻太後褚蒜子,數次臨朝聽政,抗擊胡虜,淝水之戰時坐鎮建康城主政,震驚人心,與舅舅謝安、表弟謝玄一道策劃破敵之策,大勝秦兵百萬。】
【明穆太後庾文君,生性剛強,峻法治國,架空皇室,大權獨攬。】
【丹麥瑪格麗特女王,創訂卡爾瑪聯盟,一統斯堪的納維亞三國,巔峰帝國的締造者。】
【埃及女王珍珠小枝,馬穆魯克王朝的開國君主,以武立業,一代女戰神開創埃及史上最強王朝。】
【西班牙伊莎貝拉一世,統一全境,鐵腕治國,資助航海,征服格拉納達,驅逐摩爾人和猶太人,奠基帝國霸業。】
【順便一提,每一個強盛的王朝興起,必有一個厲害的開國皇後載入史冊,無一例外。】
【周朝開國有太姒,前漢有呂後,後漢有陰麗華,西晉有張春華、王元姬。東晉雖然沒有優秀的開國皇後,但有兩個文韜武略的攝政太後庾文君和褚蒜子。劉宋有武敬皇後臧愛親,蕭梁有武穆皇後丁令光,陳朝有文帝皇後沈妙容,北齊有婁昭君,隋有獨孤伽羅,唐有竇太後和長孫皇後。後梁有張惠,後唐有曹太後和劉太妃,後漢有劉三娘,遼朝有述律平,元朝有四帝之母唆魯禾帖尼,明朝有馬皇後和徐皇後。】
如此種種。
萬朝觀眾一通滔滔不絕,將心中的人選都儘數提名了一遍。
反正各位麵之間互相獨立,互不影響,壓根不必擔心因為劇透出現什麼連鎖反應。
有些人餘怒未消,又把槍口對準了方孝孺的位麵之主。
洪武是哪個憨批的年號?速速出來對線!
“這群家夥對咱好生無禮!”
洪武位麵,朱元璋哼了一聲,老臉拉成了鞋拔子。
他雖然不怕事,卻也並不想莫名其妙替人背鍋。
方孝孺還未征召入朝為官,就先惹了一攤子事,老朱已經琢磨著,要不要給他來點九族消消樂。
對於女性掌政,老朱確實不太看好。
但他作為一名政治家,一舉一動向來都不是憑借一己喜好,而是從國家利益角度出發,經過深思熟慮。
在廣大西南地區,百年以來,一直就有女性繼承官位的傳統。
老朱為了維護新生大明政權的穩定,選擇將該政策徹底落實下去,並沒有因為性彆原因就激烈反對,不讓她們出來做官。
否則的話,邊境豈不是要出亂子?
早在洪武五年,他就冊封過一名女將適爾,襲任普定府總管。
隨後數年間,冊封了為數眾多的女土司,包括去年讓奢香夫人、劉淑貞等人擔任貴州宣慰使。
也正是因為這個西南地區的女性繼承傳統,秦良玉在丈夫去世之後,便襲承了石柱宣撫使的職位。
從此,這位大明軍神,便開始了她一路開掛、所向披靡的戎馬生涯,拜將封侯,絕世無雙。
……
一把屠刀,已然懸在了方孝孺的頭頂。
然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又有人接過方孝孺的衣缽,開始瘋狂作死。
【魏太武帝拓跋燾:嗬嗬,南人之中哪有名將,依朕看,秦良玉這史書怕是摻了不少水分。】
南方觀眾:???
南人怎麼了,你這個北地鮮卑索虜,怕是還沒挨夠我們南人的毒打!
【彭城才女劉令嫻:試援舉一例,本朝「白衣兵仙」陳慶之將軍,是江南義興郡國山縣人,北伐四十七戰全勝,攻占三十二城,北人畏之如虎,號稱“名師大將莫自牢,千兵萬馬避白袍”。】
【彭城才女劉令嫻:對了,被陳慶之一通暴打的國家,不是旁的,正是拓跋氏的北魏。】
【內閣大學士申時行:拓跋燾此言荒謬至極,南方名將多如群星。本朝於少保是錢塘府人,陽明先生是紹興府人,還有,東吳的陸遜、陸抗父子,東晉的謝安、謝玄叔侄,劉宋的謝晦、沈林子、檀道濟,梁朝的陳慶之,陳朝的冼夫人、吳明徹,「南天一人」侯安都,十二騎破呂梁的蕭摩訶,南唐的林仁肇……這些都是南方人。】
【陳文帝陳蒨:要對付拓跋燾,本朝僅需派出嶺南一地的將領,冼英,蕭摩訶,侯安都,就能殺穿他幾個來回。】
【太平天國英王陳玉成:本王也是嶺南人,下次有機會一起去群毆拓跋燾。】
【錦帆俠甘寧:我看拓跋燾這狗賊屬實是活得不耐煩了,大家動手給他埋了吧。】
【陳朝司空吳明徹:先把名字刻在磨劍石上,待位麵之間互相連通,第一個就率兵去砍他。】
【吳侯孫策:張巡何在,趕快用「嫡庶神教」道具卡,發賣庶皇帝拓跋燾。拓跋這個姓一看就是蠻夷,張巡作為漢人發賣他,那叫一個堂堂正正嫡嫡道道。】
觀眾們:“……”
不愧是你,江東小霸王,思路瞬間就打開了!
麵對如此多的質疑和抨擊,拓跋燾主打一個頭鐵。
啥南方名將,朕不信!
你說是名將就是啊,隻要沒跟朕打過的,都不算!
下一刻,他看見了一條消息,瞬間神色陰沉:
【建康府通判辛棄疾:宋武帝劉裕也是南方名將,生於京口斜陽巷陌,長在北府動蕩兵營,崛起亂世,平劫降災,一生用兵如神,未嘗一敗,揮師北伐光複兩都,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
拓跋燾大怒,哪壺不開提哪壺呢!
北魏自他祖父建國以來最大的敗績,就是被劉裕擺下卻月陣,一通迎頭痛擊,2000步兵大破30000精銳騎兵,被打得全軍覆沒,一個不留。
從此以後,「劉裕」這兩個字,就成了他終生難忘的噩夢。
此刻,拓跋燾輸入文字的手都在不斷顫抖:
【魏太武帝拓跋燾:嗬,劉裕怎麼能算南方名將,他可是帝王!】
【建康府通判辛棄疾:佛狸啊,既然汝家世代鮮卑人,都能僭稱華夏正朔,以「代漢者當塗高」之名建魏,做一做飲馬長江的癡夢,帝王怎麼就不能算名將了?】
【豫州刺史祖逖:「做一做飲馬長江的癡夢」,辛棄疾可太會說話了,敬你一杯春酒,下次我留著這話去大罵石勒。】
【觀音皇後沈婺華:說得好!拓跋鮮卑太過無恥,此言當擊節讚歎。】
【船山先生王夫之:你拓跋魏是怎麼建國的,萬朝觀眾誰人不知,國史獄中崔司徒全族的血痕尚未流乾呢,何敢來評論區自取其辱!真要讓慕容垂出來,跟你和你祖宗對質不成!】
【燕武成帝慕容垂:啊,還有朕的事呢?】
後燕位麵,慕容垂這些天一直在評論區安靜潛水,始終不發一言。
就是因為十二萬分的心虛,不敢麵對故主苻堅。
見到自己忽然被cue,實在沒忍住,就站出來問了問,甚至還補了一句:“朕剛登基,北邊也有個拓跋氏的小勢力,與我族世代通婚,首領拓跋珪還挺乖巧的,自請成為先鋒助朕征伐,哈哈哈哈哈。”
萬朝觀眾:“......”
確認過眼神,又一個大冤種出現了。
你要不要猜猜拓跋燾的祖父叫什麼名字?
慕容家的人仿佛評論區的消耗品,昨天是慕容紹宗,今天是慕容垂,每天輪流翻車一個。
也不知,接下來又要輪到他家的哪個幸運兒了。
半柱香過去,隻有慕容垂爽朗的笑聲回蕩在天幕上,拓跋燾沒有再說話,料想是被戳中內心,默默吐血去了。
辛棄疾見這家夥態度如此桀驁,戰鬥力卻如此弱小,自己還沒開懟,他就提前倒下了,不由搖了搖頭。
他憑欄北望,目光悠悠,仿佛透過萬裡風煙與蒼茫青山,望見了不能歸去的北方故土。
然而當今之世,又能向何處尋覓劉裕這樣的人呢......
良久,極輕地歎息了一聲。
……
一道白光閃過,秦良玉準時出現在了茅麓山上。
李來亨的夔東十三家全盛時期,主要活動在川、鄂、陝、豫諸省,也就是秦良玉最熟悉的作戰地區。
但隨著如今窮途末路,已然局限在了茅麓山一地。
青山茫茫,雲樹蒼蒼,山體筆直如劍直插雲霄,一如此地守衛者筆直不屈的脊梁。
放眼望去,方圓一百五十裡之內儘是清軍步卒和鐵騎,將此地圍得水泄不通,數目約有二十餘萬。
而且還不是一般的合圍。
韃子素來忌憚李來亨驍勇,唯恐他率軍突圍,乾脆合滿漢三省之兵,形成連營之勢。
更是就地建造梅花樁,以周圍一尺、長五尺的圓木埋入土中,以鐵鏈牢牢相連,每根圓木的間距僅有五寸,裡三層外三層,密密麻麻。
到了這個地步猶恐不夠,甚至還在梅花樁外就地建造木城,修築防禦工事。
饒是秦良玉久經沙場,見了如此陣勢,也不禁倒吸一口涼氣。
這仗怎麼打,還有勝算嗎?
萬朝觀眾都驚呆了,直呼狗韃子不當人,哪家圍攻采用這種變態的圍法啊。
張巡更是抬袖擦了擦汗,心有餘悸。
得虧尹子琦沒看見天幕直播,沒建造這個梅花樁和木城,不然他之前和霍去病突圍的時候根本衝不出去,怕是已經涼了。
此刻,茅麓山上。
少年李來亨背負著火/槍,身影清瘦挺拔,望著斷崖儘處,不斷逼近的萬千甲兵。
朝陽從東方升起,霞光如朱砂潑墨般灑了滿身,他眉眼銳利,緩慢握住自己手中的武器,眸中閃過了一抹決然。
“天亮了,燒毀山寨,我們做最後一戰。”
在過去的數月中,他多次率兵拚力死戰,試圖衝出重圍,但每一次都失敗了。
如今清兵增援又至,山上也已彈儘糧絕,義軍已經再無一絲一毫逃出生天的希望。
到了此刻,也沒有人再想著逃離。
還願意堅守留下的,都是決意赴死殉難者,也幾乎都是當年的闖軍老卒。
李來亨給火/槍上膛,率先點火燃向了後方的營地:“天下皆降闖不降,走吧,隨我死戰!”
他沒有做什麼戰術部署,也無需做任何的戰術部署,唯有不斷殺賊,殺到成仁為止。
眾人各自落淚,複又齊聲道:“願誓死追隨將軍!”
第一批八旗兵已然突破封鎖線,衝了上來,槍炮齊發,如狂風暴雨般席卷。所有人都懷著必死之心衝向了敵人,衝天的烈焰在山巔燃起,幾乎灼穿了天幕。
李來亨槍殺數十人,彈藥用儘,又改為揮劍格殺,手刃諸敵。
敵人如同泉湧一般圍了上來,他氣力漸漸不支,又中了數刀,一時搖搖欲墜。清兵知道殺了他便有重賞,無不大喜,爭先恐後地揮舞刀劍逼來。
就在此時,隻聽一聲巨響。
李來亨抬眸望去,血色迷蒙了遠望的視線,隻見後山一方巨碑被烈火席卷,轟然墜落,迎著旭日大放明光。
是《聖帝行宮碑》。
數年前,他為了激勵作戰,在山上立了這塊碑,上麵記載著張巡、嶽飛等先人的事跡。
他不是大明的張巡,也做不了再造河山的嶽飛。
但無論如何,今日雖然身死,他的屍體絕不能落入敵手,受儘侮辱。
而是要自焚於此,以這場烈火,為天下億萬斯民,二十餘年的抗清鬥爭,畫上一個無比壯烈、凜凜猶生的句號。
李來亨一念至此,忽而揮刀越眾而出,一聲長嘯,如騰飛的鷹隼般掠起,合身撲入了衝天的烈火中。
清兵見即將到手的戰功跑了,無不嗷嗷叫著追擊上去。
就在這一刻,李來亨的衣袂已然伸入了火焰中,卻有一隻手從身後牢牢拽住了他。
“且慢”,秦良玉沉聲說,“讓我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