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瑤本想著馬車有個車廂擋風會暖和點。誰曾想這還不到五十裡,就顛簸了好幾回。
下車的時候馬一尥蹶子,嚇得林嵐一個趔趄,好險有書瑤扶住了,不然非得摔一跤。
感覺自己差點被顛散架的書瑤小聲和她媽咬耳朵:“娘,以前看鄉土文學還不覺得,咱今天也算是親身體會了什麼叫‘交通靠走,通訊靠吼,治安靠狗,取暖靠抖’,半點不假。”
“後半截上了官道還好些,剛出鎮子那會兒,娘可後悔早上喝粥了。”,顛簸得那叫一個想吐。
要是換在現代,就是踩一腳油門的事,這古代出門也太難受了。
書成業也後悔,這馬車還不如牛車平穩,一個破車廂不是這裡透風就是那裡漏光的。
再看看盤城街上跑的,都不是一個車架子,看來是花冤枉錢遭大罪了。
他忍不住懷疑,這沒準是哪個土財主家的老馬破車扔出來掙錢了,專坑他們這些拖家帶口心疼妻小的。
他拿錢打發了車夫,回去是鐵定不讓老婆孩子遭這二回罪了。
“先帶你們娘倆逛逛,買點穿的用的。”,書成業邊說邊帶著老婆孩子往街上走。
昨天帶回去的布料一時之間做不出來,好在他估摸著身形給買了身成衣,大山娘又熬夜點燈給改了一下。
但昨天匆忙,好多東西都沒買。眼瞅著越來越冷,空間裡的又拿不出來,書瑤和她媽現在穿的這一身是她們目前唯一的冬衣了。
“按我的眼光買,你們娘倆估計要說我,今天你倆自己選。我看人店裡麵大多是布料,門臉小的幾家倒是有做好的。”
要不是想著多給老爸留點創業資金,書瑤什麼都想帶回去欣賞欣賞。那麼多純手工製作的東西,夠她玩一陣子了。
林嵐就比較有規劃了,不像書瑤從小沒吃過苦,她挑著耐臟厚實的布料買了不少,細棉布相對較軟而且吸汗透氣,她就多扯了些做裡衣。
逛了所謂的成衣店,有一套成衣倒是針腳細密繡花精致,布料有光澤摸著還很舒服,但是價格也很好看。
書成業非要讓她們買一身,因為他見多了先敬羅衣後敬人的嘴臉。他自己倒無所謂,但老婆孩子被人那樣式看,他不樂意。
無論林嵐怎麼說,他都不聽。
“爹,這穿著多冷啊!又不像以前……我可不要買回家掛著看。”,書瑤委婉的暗示著他爸。
她想說的是現代有暖氣,在家穿多少都行。這個好看但是最多出太陽穿穿,不然也不至於這麼熱情的和他們推銷。
衣服是給人穿的,書成業見狀隻好退而求其次,讓老婆拿了另外一身夾棉的。
就這,買完糕餅的時候他還在念叨:“你說大戶人家咋取暖,我看電視裡穿得也不多啊?”
“燒炭唄!小富之家整個炭盆,大戶人家地暖火牆。”書瑤隨意說道。
“還有湯婆子和足爐。”,林嵐瞅了他一眼:“還有專門給暖床的人。”
完了,母女倆這一搭話,把書成業的購物欲勾出來了。
買完湯婆子,也到飯點了。
街上支著幾家小攤,其中熱氣騰騰的湯餅讓書瑤很是感興趣。湯餅就是麵條的前身,現在還是麵片一樣的存在。
書成業和林嵐是隻要閨女高興,他們吃什麼都行。
但是不得不說,在瑟瑟寒風中,一碗熱乎乎的麵湯下肚確實很暖身。
麵片攤雖小,但滋味不差,看得出來是用心經營的。這會兒客人少,手裡不忙,隻見女人用破舊的陶盆從煮麵的爐子裡挑了幾塊炭給書瑤一家驅寒。
“掌櫃的,你家這炭在哪買的?我也想買點。”,書成業看著男人往灶裡麵添著炭,一陣青煙冉冉升起,一看就知道這炭不怎麼樣。
男人搓了搓手,笑著答道:“說笑了,就一個小攤子,當不得掌櫃。這炭呐,西街的,小本生意,燒柴沒地方堆,隻能買這最便宜的炭。”
這時男人的妻子往煮麵的麵湯裡加水,咳嗽著補充:“街上擺攤的都是買的這兩文一斤的,若是合買一車,那就便宜三十文。也就我們小攤子燒燒,那些開店的不敢燒,怕趕客,他們大都買的四文一斤的好炭,煙少燒完還乾淨。”
“這樣啊,我是想買點家裡燒燒,要過冬了,剛搬過來,家裡柴火和炭都不夠。”
書瑤看著她爸睜眼說瞎話。
一個被窩裡睡了那麼久,老公心裡那點小九九林嵐立馬就了然了。她幫著打掩護:“老家的炭便宜,早知道從老家帶了。”
戲演完,結賬走人,原計劃是去糧鋪,臨時改變計劃去西街。
收完糧食,書瑤和她媽坐在牛車上,看著他爸牽著牛走的背影,心疼的說:“爸,你也上來坐著吧!”
“爸也想坐,可是爸不會趕車……”
林嵐心疼的拍拍板車:“你先上來試試,回去還老遠,夠你走的。”
聞言,書成業上了牛車,倒也沒有翻車歪歪扭扭啥的,但牛就是不走了。
書成業認命的下車牽牛,他就是受苦的命。
“爸,你先牽,待會兒我換你,你在車上指路就行。”
“哪用指路,就這一條路。行了,你和你媽坐穩就行,爸不累。”
路上就沒碰到過第二輛車,也就遠遠看到了山上背柴的人步履穩健的穿梭在山林間。
收回目光,書瑤問道:“爸,真打算賣炭了?你會燒炭嗎?”,不會的話她試試。
“可不咋地,拉貨的牛車都買了。”,他想好了,不光要乾,還要帶著青山村的人一起乾。
“放心吧閨女,彆皺眉了,爸會燒炭。”。
回頭看了一眼,正好對上閨女懷疑的目光,書成業有點尷尬地解釋:“你爸我少不更事的時候,想進黑煤窯掙點快錢,還沒下去就趕上查封了。那老板被抓了,他小舅子就帶著我們這些人改行燒炭賣炭……”
這事林嵐也知道,所以買牛車的時候她沒攔著,後麵做買賣用得著。
“那回頭燒炭了我去看看。”
“行。”,閨女打小就愛玩會玩,沒見過的還愛學著玩,書成業哪有不滿足的份。
-------------
俯拾即得的柴薪對於青山村的人來說稀鬆平常,家家戶戶房前屋後都堆放著經年累月積攢的柴火。
但炭對他們來說,是燒完飯後把未燃儘的柴往灰裡一埋或多或少得到的一些焦黑產物。這種炭,肯定是賣不出去的,也就自己家來客人的時候燒燒。
書成業很快就著手創業的第一步選料。
木料最好是質地堅硬密度適中;竹子也能燒,但因地製宜,青山村的竹子又細又小,收拾起來怪費勁的,他認為不如木料來得方便。
借郭勇一家的方便,木料挑選省時間了。甚至都不用書成業上山,直接讓大山小山翻自家柴火垛。書成業讓他們放開手去挑,不拘是鬆柏還是樟木,朝著砍柴時震手費力的挑準沒錯。
試驗階段引起的圍觀還沒拉回來的牛多,村裡茶餘飯後也是叭叭那頭牛。
書成業帶著兩個半大小孩還有閨女燒炭是真沒引起多大轟動。
不少人還以為他們是燒灰堆肥。
要不說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沒有,書成業第一次實驗就燒出了不少炭。但木材的乾燥度不一,所以質量參差不齊。
在此期間書瑤提議多做試驗,用簡單的替代法——將常見易得的木材分類燒製,看看燒出來的木炭差彆大不大;再控製變量,試試不同的木材乾濕度、不同的溫度,不同的炭化時間……
她折騰的目的很簡單,實驗得出炭化效果較好的兩三種,再確定最簡單高效的量產方法,到時候出貨量大質量過得去的便宜出貨,質量好的就推銷給那些小富之家。
至於更好的炭如果燒得出來當然好,如果短時間內燒不出來就沒必要花時間去研究了,她們的目的是快速賺錢,不是精益求精的職業燒炭。
最終,書瑤把整理好的方法梳理成流程給她爸,方便他爸安排分工合作,不然就她爸一個人會,一個個教既慢又毫無保密性。
她爸是不打算職業燒炭,但短期內還不想隨便泄露方子給自己找競爭對手。所以大體上的分工可以安排給不同的人,細節上的炭化反應的控製還是書瑤她爸來把控。
炭堆大小、火勢控製、煙氣控製、時間長短都可以改變,書成業心裡有數,一時半會兒想偷師不大可能。真有開竅的也得多看多練,到時候練出來了,他早就燒完把錢賺了,彆人要想燒他也不攔著。
就是賺個辛苦錢,沒啥競爭力還死累,他不打算一直乾下去。
燒出來以後倒是先方便上了書瑤和她媽,兩人學習還有寫字,不用邊寫邊搓手了。
一家三口各忙各的,書成業帶著郭勇、老郭頭、大山還有七八個漢子開始正式燒第一批往外賣的炭,書瑤和她媽拿著從盤城買的書,一起看書一起練字。
林嵐笑稱這是掃盲計劃,書瑤也覺得會認會說不會寫,是不大得勁兒。所以兩人居家自學,倒也樂在其中。
阿柳倒是知道書瑤識字,她聽小山說,表叔帶他們哥倆燒炭的時候,書瑤就拿著炭在石頭上寫寫畫畫的。
她大字不識一個,聽著就很開心。她悄悄叮囑兒子讓他們多看多學,哪怕識得一兩個也是好的。
第一次看林嵐拿著書讀的時候,阿柳聽得一愣一愣的,她沒想到和她同處一個屋簷下的林嵐居然認識那麼多字。
從那天起,林嵐和書瑤自我掃盲的時候,她都會不自覺的豎起耳朵聽。有時候那些繞口的東西她一點也聽不懂,但就是想聽,聽著就讓人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