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 這個問題我問過自己很多遍,尤其……(1 / 1)

這個問題我問過自己很多遍,尤其在我意識到我其實是一個在人類社會上遊蕩的人。即使家庭和諧,生活幸福,卻時常感受到自己與社會的遊離。一具軀體在社會上不停社交、歡笑、睡覺,他人情感上的愛與恨像雨點一樣拍打在我身體上的每一處,我卻在滂沱大雨中踽踽獨行,沒有遮擋、也不需遮擋。

因為我知道,再粗暴的雨點也打不進我的血液,進不了我的腦子,隻會打濕我的衣服,留給我扒光衣服和忍受潮濕這兩種選擇。

6歲,吃著父母遞來的小蛋糕,懵懂的問:“爸爸媽媽,什麼是愛啊”。父母都不是愛表達的人,就說遞過來的小蛋糕就是愛,當時的我沒懂,還是不知道什麼是愛。

14歲,人生路上初次巧遇的同學說:“隻看了你一眼,你就深刻印在了我的腦海裡,可以和我交往嗎?”請問,什麼是愛呢?不知道,14歲的我沒法回答這個問題,不過一眼應該是第一印象吧,至少第一印象還是挺好的。“什麼是愛呢?你愛我嗎”,看似簡單卻難如囹圄泥潭的問題,在少年激素躁動的作用下莫名給了肯定的答案,陰差陽錯之下,我荒唐的開啟了第一段戀愛史。

可小孩就是小孩,激素水平的下降讓我再三審視了這段感情,每一次的回想和懷疑都讓我在給少年當時肯定答案打下問號。連串的問號變成了鎖鏈,讓之前純粹的感覺變成了監牢。我不喜歡,這不應該是愛。

20歲,單身許久,有的時候也會感覺形單影隻,但我清楚這隻是寂寞,簡單的□□和荷爾蒙的碰撞就是對這種奇妙感覺最簡單粗暴的靶向藥。看到了周圍太多人婚姻的不幸福,也看出了父母之間的裂隙和上了年紀的將就。請問,什麼是愛呢?我還是不知道,現在這個年紀問父母,得到的也就是“你結婚了就知道了”這種飄渺的回答。

可是,不懂得愛的人,真的有資格結婚嗎?在人間社會飄蕩了20年,家是港灣,我知道父母是愛我的,或許是出於血脈上的延續,因為我也講不出彆的原因了。我隻知道我很想好好對父母,讓他們每一天開心、快樂,這簡單的願景,可以是愛嗎?我不清楚。

24歲,已經畢業走進社會,旁邊的男同事或許是看中了我的家世、又或者是看上了我的臉,或者隻是簡單的覺得自己到了該結婚的年紀,就將喜歡和愛簡單的說出口,承諾也像陣雨一樣向我襲來,或許有的時候會被他的噓寒問暖感動,但我清楚這不是愛,也找不到14歲的時候激素躁動的感覺了,可能這就是激素水平下降吧……

看出他的目的性太強,我也無法理解很多男性對於結婚生子、傳宗接代的莫名執著,真不明白究竟是誰給社會中這麼多人發的生育任務,還是就是想發泄一下自己下半身的欲望,拒絕和不答應已然成為了習慣。可這換來的是惱怒和無理取鬨,說我太愛裝、嫌貧愛富。有點好笑,破防男。

隔天隔壁新來一個女同事,那個男的轉頭又像狗皮膏藥貼在她身上了,用的還是那一套。他的愛,這麼廉價和格式化的嗎。不過,24歲的我,還是沒明白什麼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