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7 章(1 / 1)

小寡夫[種田] Seelight 4017 字 8個月前

一塊地的玉米皮很快就扒完,曬在了院子的另一邊,原本就很小的院子,隻留出了一條能過一個人的路。

因為早上起得太早,乾完活李欣帶著牛牛回了家,周遠自然也不能再留,孫大娘洗碗,叫陳慶去補覺。

上午李欣給他擦的藥效用很好,這會兒已經不太疼了,他幾乎是沾床就睡。

隻是很少做夢的他,今天竟然破天荒地做了夢。

夢裡一會兒是小爹跳河的前溫柔的樣子,一會兒是跟著人牙子到處被人打量的時候,最後落在了一個陳慶怎麼看也看不清臉的人身上。

“陳慶?”

夢中的人動作起來好吃力,陳慶使勁點頭。

“我是孟濤。”

陳慶睜大眼睛,想努力地看清他的臉,可不管他怎麼努力,他都看不清。

“我……”

“照顧好我娘親。”

陳慶仍然點頭:“你……”

“你沒必要做給我守節,我們又不熟。”

陳慶呆滯住。

“不跟你說了,好好照顧娘親,做你想做的事情。”

“不是,孟……孟濤!!”

陳慶從床上坐起來,腦門兒上全是汗,心跳得很快,門外孫大娘在跟周遠說話,陳慶的那聲呼喚聲音不小,門外的人聽得很真切。

周遠麵上的笑消失了,朝孫大娘點了點頭:“嬸子我先回去。”

“好。”孫大娘也著急去看看陳慶,朝他揮了揮手。

“阿慶,你夢見濤子了?”孫大娘走到陳慶的床邊,看他滿頭大汗的樣子。

陳慶點頭:“我沒看清他的長相,他說,說讓我照顧好您。”

孫大娘抹了抹眼淚:“我就知道他是個好孩子。”

不入她的夢,是怕她傷懷嗎?

隻是他們的日子,沒有那麼多傷春悲秋的時間,還有很多活計在等著他們。

在村裡的平地的收成不像山上的那麼難收,所以他們之後就沒有再起得那麼早。

這時候他們出門,周遭也都是出來乾活的,大家一早上都有說有笑的,有人說笑的時候,乾起活來好像也不是太累,沒一會兒一片地都全部收完。

在陳慶他們家旁邊的幾塊地,是跟著孟濤一起去過邊疆的人家的。

“你家孟啟,我聽說要成親啦?”他們掰完了玉米,這會兒在砍玉米杆。

“是了,等到收完糧食交完稅,就能娶新媳婦兒進門了。”孟啟娘整個人都神采奕奕的,雖然孟啟不像周遠那樣有戰功,但至少全須全尾地回來了不是,娶了媳婦,生個孩子,她也就這點盼頭。

孫大娘也笑,隻是笑裡多了點苦澀:“很好,很好。”

一邊的孟啟也過來幫忙,他從回來之後,就沒怎麼見過孫大娘,是自家娘說不要到孫大娘麵前去,怕她想起喪子之痛,連他們想去給孟濤上柱香,都被自己家娘攔住了。

畢竟經過生死的洗禮,從洛河村出去的幾個人都成熟了不少,或許以前還有些孩子心性,現在也能夠獨當一麵了。

孟啟對著孫大娘問好,在自己家娘不讚同的目光下又跟孫大娘說了些邊關的事情。

孫大娘默默地聽著,又偶爾用衣袖擦擦眼睛:“謝謝你啊孟啟。”

孟啟比從前小的時候壯實了一些,又被曬得很黑,他有些遺憾:“我們進了軍營就被分散了,幾個人都在不同的營裡,平日裡見得很少。濤哥的事情我們知道的都不算太多,但是他能得十兩撫恤金,在戰場上一定是很英勇的。”

畢竟立了戰功,活著回來了的周遠,誰也不知道朝廷到底給了他多少。

這些話周遠也跟她說過,但是就算是讓她翻來覆去地聽成千上百遍她也不會覺得厭煩。

說著說著這兩塊地也就都收完了,孟啟他娘看著孫大娘:“你家怎麼弄回去啊?這裡離你家可不近?不然我讓啟子幫你們挑一點?”

孫大娘搖了搖頭:“我們借了周遠家的牛車。”

孟啟娘恍然大悟:“是啊,你們兩家離得近,他家也有牛。”

有了周遠的幫助,陳慶家今年秋收收得比之前都快了很多,收回來的玉米也就都堆在周遠家的院子裡。

除了陳慶他們家,還有彆人家也都想借周遠的牛,能有畜生用,誰願意自己出苦力啊。但周遠也不是每家都借,隻看誰家沒個男人,誰家都是老弱病殘的才借出去,也不要什麼報酬,隻要把牛喂好就成。

村子裡的秋收如火如荼地進行著,村長家也不例外,他家雖然比村裡其他家都富庶,但也不像李鐵匠家,會把自家所有的地都租出去,相反他們家比彆人家種的地都多些。

李鐵匠家如今是越發發達了,要說打仗對他們這裡看似是什麼影響,但做鐵匠這個活計,在衙門裡備了案,前線需要的武器兵器,不都是靠著鐵匠一下下打出來的嗎?

李鐵匠當時就被召進了府城,在府城打鐵打了好幾年,又因為我朝大勝,敵國給了不少的賠償銀兩,朝廷給這些匠人都給了不菲的報酬。

好在村長一家青壯年也很多,村長有三個兒子,個個都是乾活的好手,三個兒子又娶了三個兒媳婦,兩個夫郎一個媳婦兒,大兒子和小兒子都娶的夫郎,二兒子娶了個媳婦兒,今天老三家夫郎說不太爽利,在家跟著王嬸子做飯。

“奇了怪了,今年怎麼都沒人來借牛車?”王嬸子一邊撕著玉米一邊跟夫郎張然說話,往年一到這個時候,有些家裡沒男人的都會來借牛車,今年倒是一個都沒來。

“我聽說了,都去借那個周遠家的了。”張然說。

王嬸子咬了咬牙,自從這個周遠來了,他們家就沒有一件順心的事情。

那陳四跟孟柱子好死不死地非得去他家偷東西,賠了錢吧那嫁出去的小姑子成日上門來鬨,一大把年紀的人了還學著那一哭二鬨三上吊的樣子,不要臉起來連孩子的吃食也要嘗嘗,說大哥沒給她解決好事情。

歸根結底都怪這個周遠。

現在又到處借牛出去,從前他們家借牛出去,高低是要收些好處的,現在沒人找他家,連點東西都收不到。

“能有什麼辦法!”張然說,“爹不也得看在他戰功的份上對他恭恭敬敬的,我聽說,李鐵匠想把自家的哥兒嫁給他呢。”仔細聽他這話還有些酸溜溜的。

王嬸子嗤了一聲:“他家不是誰都看不上嗎?”說起這個王嬸子就來氣,本來她是想讓自家小兒子娶了那李欣的,他家百般借口,說李鐵匠在府城,說李欣還小,總之就是不願意結親。

這會兒倒是巴巴地上趕著。

“要是這門親事真成了,那李鐵匠跟那周遠,不都得在村裡橫著走了?”張然拱火,他知道自己是村長家退而求其次的選擇,嫁進來才知道自己是真命苦。

“嗬。”王嬸子沒再說話,隻是手上的動作更用力了一些。

“人家周遠那樣好的條件,是一些繡花枕頭比不上的。”張然酸溜溜地說,“不說彆的,就說到了夜裡,人家可不會連個熄燈的功夫都堅持不到吧。”

王嬸子瞪了他一眼:“你給我閉嘴!”

秋收這一個月很快就過去了,收回來的玉米經過晾曬乾,就要開始脫粒,脫完粒繼續曬,曬得乾透了之後就等著朝廷收稅的人來收稅。

在打仗那幾年,土地產出都是十五稅一,所有農民過的日子都是緊緊巴巴的,今年仗打完了,朝廷還沒頒布政策,想來應該會往下降一些。

農民都靠土地吃飯的,也幸好這幾年風調雨順的,產出交了稅之後也能剩些,不然這日子過成什麼樣還真不知道。

等所有的玉米曬乾,陳慶就開始在家給玉米脫粒,要選些粒大飽滿的做種,沒有蟲害的留著自家以後吃,其餘的就都混在一起,用來交稅。

這個時候所有人家都在家裡安心地剝玉米,李欣就帶著牛牛來陳慶家,邊剝邊跟陳慶說話。

“我家來了個親戚。”李欣說。

“來親戚不是很正常嘛。”說是這麼說,但他們家就沒有親戚,上次來的還是計算著他家的錢的。

“我聽我爹說,是什麼我家什麼隔了好多好多房的遠親。”李欣想起見那人的情形,他們一家人正在吃飯,爹在跟娘絮絮叨叨地說李欣該成親的事,就聽見外麵院子裡的敲門聲。

他去打開門,隻見門口站著一個瘦得皮包骨的男人,穿著一身青色長衫,背上背著個書箱,一副讀書人的樣子。

麵黃肌瘦,像是很久沒吃過飯。

李欣不認得這人,隻好叫李鐵匠出門來。

李鐵匠也一樣不認得他,問了半天才問出個結果,是李鐵匠早就去世的娘親的堂妹的外孫,跟他家隔得有十萬八千裡,也不知道是怎麼找到他家來的。

既然人家都上了門,也不好再把人掃地出門,李欣的娘親添了副碗筷給他,想來是餓極了,才會沒有顧上讀書人的斯文,狼吞虎咽地吃起來,吃著吃著就落了淚,把牛牛嚇得也哭了起來。

戚書寧的故事很簡單,虛弱的身體,早死的親娘,刻薄的後娘,有了後娘的親爹變後爹,後來跟著寡居的外祖母生活,但外祖母也去了,又回到自己的家中生活,隻是家裡早已經沒了他的位置,後娘不再讓他讀書,讓他去做苦力,隻是他的身體做不了苦工,想著外祖母說過家裡還有一房親戚,拿著外祖母的信物找到了李鐵匠家。

李鐵匠歎了口氣,看著他拿出的信物,確實是他娘親的東西:“你要我們怎麼幫你?”

戚書寧開口:“我想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