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神經係統的功能
1.突觸:一個神經元的軸突末梢與其它神經元的胞體或突起相接觸,所形成的特殊結構。
2.神經遞質:指由突觸前神經元合成並在末梢處釋放,經突觸間隙擴散,特異性地作用於突觸後神經元或效應器細胞上相應的受體,完成信息傳遞的特定的化學物質。
3.膽堿能纖維:在周圍神經係統,凡末梢釋放乙酰膽堿的神經纖維。
4.興奮性突觸後電位:突觸後膜的膜電位在遞質作用下發生去極化改變,使該突觸後神經元的興奮性升高,這種電位變化稱為興奮性突觸後電位。
5.抑製性突觸後電位:突觸後膜的膜電位在遞質作用下發生超極化改變,使該突觸後神經元的興奮性降低,這種電位變化稱為抑製性突觸後電位。
6.牽涉痛:內臟疾病往往引起體表一定部位產生疼痛或痛覺過敏的現象稱為牽涉痛
7.脊休克:脊髓與高位中樞離斷後,斷麵以下的脊髓暫時喪失一切反射活動的能力,處於無反
8.肌牽張反射:有神經支配的骨骼肌受外力牽拉而伸長時,引起被牽拉的肌肉收縮的反射。
9.去大腦僵直:在中腦上、下丘之間切斷腦乾的動物出現四肢伸直,頭尾昂起,脊柱挺硬等肌緊張亢進的現象稱為去大腦僵直。
10.語言優勢半球:95%以上右利手人群的左大腦皮層在語言活動功能占優勢,因此左半球稱為語言優勢半球。
11.遞質共存:長期以來,一直認為一個神經元內隻存在一種遞質,其全部神經末梢均釋放同一種遞質。
12.肌緊張:緩慢持續前拉肌肉時,所引起的牽張反射
14.慢波睡眠:第三與第四睡眠階段,循環係統、呼吸係統、交感神經的活動水平均降低.
15.近點:當眼高度調節時即用最大的調節力所能看清的最近一點,稱為近點。
16.視敏度(視力):眼對物體形態的精細辨彆能力稱為視敏度或視力。
17.視野:單眼固定地注視前方一點時,該眼所能看到的空間範圍。
18.暗適應:人從明處進入暗處,最初看不清東西,經過一定時間,視覺敏感度才逐漸增高,恢複在暗處的視力的現象。
19.明適應:是指從暗處進入明處,最初感到一片耀眼的光亮,看不清東西,經過一定時間,視覺敏感度才逐漸增高,恢複在明處視力的現象。
20.聽域:將每種聲波振動頻率本身具有的聽閾和最大可聽閾繪製成圖,兩者所包圍的麵積。
21.感受器:是指分布在體表或體內的一些專門感受機體內、外環境變化的結構或裝置。
22.感覺器官:感受細胞和它們的附屬結構,構成感覺器官.
23.感受器的適應現象:當某一恒定強度的刺激作用於感受器時,聽覺傳入神經纖維上的脈衝頻率隨刺激作用時間的延長而下降的現象。
24.特異性投射係統:指經典的感覺傳導道(除嗅覺外)上行到丘腦,在丘腦感覺接替核換元後向大腦皮層特定區域點對點投射的係統。
25.非特異性投射係統:從腦乾網狀結構投射到丘腦第三類細胞群的纖維,經換元後向整個大腦皮層廣泛區域彌散投射的係統。
26.反射:是指在中樞神經係統參與下,機體對內、外環境變化所作出的規律性應答
27.反射弧:反射的基本結構是反射弧,由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五個部分組成。
第十章內分泌係統
1.靶細胞:能與某種激素起特異性反應的細胞,稱為該激素的靶細胞
2.旁分泌:激素通過擴散而作用於鄰近細胞,稱為旁分泌。
3.第一信使:激素是將所攜帶的信息傳遞到靶細胞的細胞外信使,稱為第一信使
4.第二信使:將信息傳遞到細胞內,使之產生生理效應的細胞內信使,稱為第二信使
5.允許作用:有些激素本身並不能直接對某些組織細胞產生生理效應,然而在它存在的條件下,可使另一種激素的作用明顯加強,即對另一種激素的效應起支持作用
6.應激反應:下丘腦一腺垂體一腎上腺皮質,使血液中ACTH、糖皮質激素增加,提高機體的耐受力和抵抗力。
7.應急反應:在機體遇到特殊緊急情況時,交感-腎上腺髓質係統將立即被調動起來,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的分泌大大增加,發生一係列反應。這種在緊急情況下,通過交感-腎上腺髓質係統發生的適應性反應,稱為應急反應。
8.激素:由內分泌腺或散在的內分泌細胞分泌的高效能生物活性物質,稱為激素。
9.生長素介質:生長素的作用是通過誘導肝細胞產生並存在於血漿的一種具有促生長作用的肽類物質實現的,這類物質稱生長素介質。
10.神經激素:由神經細胞分泌的激素,稱為神經激素。
11.內分泌:某些腺體或細胞能分泌高效能的生物活性物質,通過血液或其它□□途徑作用於靶細胞,從而調節它們的功能活動,這種有彆於通過導管排出腺體分泌物的現象,稱為內分泌。12.自分泌:由內分泌細胞所分泌的激素在局部擴散又返回作用於該內分泌細胞而發揮反饋作用,稱為自分泌。
1.月經周期:是指女性子宮內膜周期性剝落,出現流血現象,又稱子宮周期.2.精子獲能:精子在雌性生殖道停留一段時間,重新獲得卵子受精的能力。
3.受精:成熟精子與亂細胞結合成一個新細胞——受精卵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