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節目策劃(1 / 1)

整期節目下來,作為當事人葛瑞菩也不知道她這部分的分量的看點和笑點在哪。

在她看來這隻是她非常常規的日常生活。

硬要說有什麼看點的話她反而還會擔心很多觀眾在看到她這Part,會覺得她凡爾賽甚至認為她是在裝。

但出人意料的是,就是這段在葛瑞菩眼中非常平淡的日常,在網絡上尤其是粉絲群體之間卻異常的火爆。

網友Q:就是這樣才真實嗎。

網友W:米錯,葡萄姐是天才不假,但沒有日常這麼瘋狂的累積,光靠天賦也沒用啊。

網友E:藝術生讚同,樂器這種東西本來就是要靠時間去累積的,她這種拚命榨時間出來訓練的做法反而合理。

網友R:突然明白我擔為什麼火不了。

網友T:讚成加一,葡萄姐這都把練習變成習慣了,顏值天賦加努力這種人不火才怪。

……

葛瑞菩一臉黑線的看著評論區跑偏的畫風。

她實在不理解為什麼觀眾會粉絲濾鏡強大到把她這種枯燥的日常跑偏到成功緣由上去。

正常綜藝觀眾看到這個難道不是應該吐槽說她的這Part無聊嗎?

葛瑞菩難以理解,然而更誇張的是根據合約後麵還有好幾期節目的錄製。

到時候她拍什麼,回歸日程和訓練嗎?

那樣會不會太過枯燥了一點兒。

她感覺自己的良心有些過意不去。

但要說她有什麼辦法搞出一點兒亮點的話。

呆坐在琴房的葛瑞菩環視著周邊的一切。

"這樣行嗎?"

耿瑞菩在心裡暗自盤算著,然後不久後……

"你想要自己單開一檔綜藝節目?"

"嗯,暫時是這個打算,不過目前是做油管還是跟電視台合作這個我還沒確定?"

"電視台合作……你……想搞多大的?"

經濟公司被葛瑞菩這突然的操作搞得後背一陣發涼。

隨著網絡平台以及各種網紅自媒體的不斷發展,藝人自製小型油管綜藝欄目也算是當下非常常見的一種操作。

但藝人自製的油管綜藝畢竟是小打小鬨,在大多數人眼中那不過就是一個比較長的Vlog。

這樣的短節目除了粉絲基本上不會有什麼路人的關注。

為此絕大多數情況下經濟公司也隻把其歸類為藝人自製的粉絲向物料。

可眼下無論是葛瑞菩提出這件事時言語的態度,還是她那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準備的一厚遝策劃案。

一切的一切都在間接證實著女孩兒的認真。

不過"偶像藝人Live企劃"……是類似柳希烈寫生簿那樣的綜藝嗎?

公司團隊的工作人員下意識的想到。

的確說起藝人尤其是歌手的Live策劃,目前市麵上最直接的代表就是柳希烈的寫生簿。

但柳熙烈的寫生薄本質上其實一檔音樂訪談類的脫口秀節目。

節目的重點其實是圍繞脫口秀以及類似Live House的小型Live為主。

而葛瑞菩想要做的,則是以一整個管弦樂隊為核心,將偶像的歌曲用管弦樂的形式配合現場Live重新演繹。

硬要說的話霓虹國那邊其實也有類似的音綜。

隻不過不同的是那邊做的僅僅隻是現場為藝人的演出進行管弦樂的生演奏伴奏。

不過出於演出節目時長還有播出周期的問題,那邊的管弦樂音番大多隻能做到單組藝人一首歌的分配。

而葛瑞菩要做的則是類似藝人音樂廳演唱會整場演奏,並預計會在節目的片尾預留管弦樂演奏版本音源的MV。

公司團隊不敢相信的看著葛瑞菩PPT上的畫麵。

全場預計共計一個小時左右的管弦樂版生演奏音綜,而且還要配備至少一首歌的MV錄製,這不就是在為一組藝人準備升級版的ComeBack Show嗎?

Show Case而且還要配備相應的片尾MV,這成本怕不是會高到嚇死人吧。

經濟公司表示如果換一個人來和他們說這些他們絕對當場就把人轟出去。

但偏偏來者是她們新女團最大的搖錢樹。

這讓他們不得不按耐住自己的不耐煩,但出乎他們意料的是葛瑞菩這邊竟然不是獅子大開口。

作為策劃者她已經聯絡好了所有的器材,還有音響問題。

從節目製作的角度來講,她的一整個策劃案需要經濟公司幫她處理的,竟然隻有場地還有現場相關工作人員的招募兩部分。

而且其中樂手的部分葛瑞菩也有考慮過。

若是單純的聘請現有的專業樂團,長期下去必然會造成節目成本的暴增。

但如果隻是以學校兼職的方式,將樂隊的任務以實習工作的方式分派給學校的學生。

那麼隻要她願意付出與市場基本工資持平的薪酬,就不愁人數上的招工的問題。

她粗略的估算過,在練習生體製的影響下,泡菜國的學生小時候大多都經曆過一定的藝術可能,而其中很多練習時長較久的學生,在出道失敗後或團隊解散後大多會選擇報考藝術類相關學府。

為此在泡菜國其實有不小的音樂生儲備,她隻要將這部分資源調動起來,就足以將整個節目運作起來。

而一旦節目的運作走上正軌,那麼她就可以通過這種實習麵試的方式,來篩選並組建自己的樂團。

如此一來即使一開始的時候可能會有些差強人意,但久而久之這絕對是一個可以被很快優化的過程。

何況她老家本身就是乾這一行的,出身樂器廠的她可以很輕鬆的用相對較低的成本,從東煌老家調來一大批標準線以上的樂器。

她相信這對於那些大學生而言會是一個很好的鍛煉和兼職機會。

至於經濟公司當下所要做的,就是幫她處理好場地的租賃以及節目組製作人員的招募問題。

不過當然了葛瑞菩之所以找到經濟公司,其實也是因為她們公司本身是M台旗下的子公司。

就幕後團隊而言她搞這麼大的操作必然是要經過M台這一層審議。

而她不知道的是她的這一策劃其實也剛也和M台不謀而合。

早在咕咕咕選秀時,當葛瑞菩用現場演奏為節目組招攬來一大波人氣,甚至直接帶動了當時各大鋼琴培訓班的熱度時,M台方麵就有考慮過器樂類型綜藝的製作。

隻不過在經過一番調研後,她們也不得不認清一個現實,就是葛瑞菩的器樂流量本身實際上是個人形象,業務能力以及樂器本身質量的複合結果。

這些要素本身其實很難在綜藝節目上複刻。

為此M台方麵對於這個案子便一直處在猶豫的停滯階段。

但現如今既然葛瑞菩自己願意這個頭,並做好一定量的前期設備投資,那麼M台方麵,尤其音綜方麵那些在Mama的舞台製作上見識過葛瑞菩能力的人,也自然願意讓她一試。

而且這個方案還有一個優勢,那就是能夠儘可能的規避當下音綜錄製難以邀約大牌歌手的僵局。

眾所周知打歌節目一向是歌手發歌宣傳非常重要的一環。

可是隨著現代流媒的不斷發展,電視台打歌的效果已然開始漸漸被時代所淘汰。

就像打歌節目的含金量在不斷下降一樣,隨著Kpop對海外市場的不斷開發,本土打歌節目的所能起到的宣傳效果其實非常的有限。

尤其是對於很多大牌歌手而言,參與打歌舞台高成本以及錄製時間的繁瑣都在極大程度上降低了藝人打歌的積極性。

很多知名歌手的打歌時長甚至不會超過一周。

尤其是那些主要市場受眾在海外的藝人,相比於本土電視台當下的她們似乎更傾向於在製作還有錄製時間上更加自由的油管。

毫不客氣的講如果不是擔憂不參與打歌節目可能會惹的電視台方麵不愉快的話,很多知名歌手甚至可能直接乾脆放棄打歌,轉而選擇在自己的Showcase或者演唱會上宣傳歌曲。

為此讓葛瑞菩嘗試組建一個專屬於"人氣藝人"的打歌平台也未嘗不是為一個好辦法。

更何況作為M台當下唯一的限定團,在開普楽非常爭氣的在Mama上刷了一波流量以後。

經濟公司本就有幫開普楽籌備出道showcase的計劃。

為此製作團隊也剛好可以用開普楽連檢驗葛瑞菩這個綜藝策劃的可行性。

成了它就是長期製作的音番,若不成他們也可以全當做是一次製作程度更為精良的Showcase。

而作為當事人,葛瑞菩也很快與《我獨》節目組商定好了相關的合作宣傳。

一番毫不拖泥帶水的操作下來。

經濟公司感歎於葛瑞菩的執行力。

沒有人會想到葛瑞菩整這麼一出的初衷,竟然僅僅隻是擔憂自己在綜藝裡的表現過於平淡。

而且或許也正是因為葛瑞菩為了新節目宣傳,而與我獨節目組溝通了一些相關事宜的原因。

早在節目籌備初期,經濟公司這邊就接到了不少想要出演的申請。

而要說最為經典的那無疑是……

"直接下樓敲門的那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