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以身犯險(1 / 1)

高苑縣。

定王早早起身,開始早課。

方以智往青州去後,定王仍每日堅早課,大聲誦讀完方師傅指定的儒家經典後,就去找陳虎學習弓箭。

定王原想學些拳腳功夫,好讓這具身體長高一些,結實一些。陳虎見定王傷口沒有痊愈,極力勸阻,方才作罷。

陳虎給定王找了個力道最小的開元弓,約四十斤。就如此,定王費了吃奶的勁,才勉強拉開。射出去的箭也是軟綿綿的,飛了幾十步便落在地上,離靶子還很遠。

陳虎在一旁鼓勵,“殿下,已經很不易了,比前幾日好多了。

定王擦了擦汗,“再來。”

正在這時,蘇方從大門進來,立在一旁。

定王停下手來,招呼道:“蘇大人前來可有事情?”

蘇方趕緊向前走幾步,“殿下,下官前來稟告招募鄉勇之事。”

定王頓時來了精神,“鄉勇招募如何了?”

“甚為順利。這幾日報名應募的百姓踩破了門檻。下官精挑細選,留下了三百人。”

從北直隸湧入的大量流民,帶來了韃子殘暴屠殺百姓的消息,讓山東百姓惶恐不安,也激起了不少山東大漢骨子裡的血性。高苑縣衙打出“募勇安民”的旗號,恰如其時。

定王很是高興,“蘇大人,這事做得好啊!”

蘇方躬身施禮,“殿下謬讚了。下官前來,還有幾件事不能自專,特來秉明殿下裁斷。”

定王看了看蘇方:“哦,說來聽聽。”

“第一件,這募來的鄉勇交給誰來訓練?”

定王略一思忖,“交給馬寶。不過你先不要提起,孤來說此事。”這個馬寶是個人才,要重用,但也要時不時地敲打。

蘇方不認識馬寶,但知道馬寶原是大順軍小頭目。他有些擔憂,“殿下,城中目前僅有九百多鄉勇,如果把這三百交個馬將軍,下官擔心…”

定王一揮手,斬釘截鐵地說道:“疑人不用,疑人不用。”

蘇方還想諫言,卻見定王這麼篤定,終是沒有說出來。

“第二件,關帝廟目前已經住了六百鄉勇,除高苑縣原來的三百名鄉勇外,還有竇誌忠將軍的三百鄉勇,已經滿滿當當。實在容不下新來的鄉勇,隻能另尋新址了。”

“城內可還有寬敞的地方?”

“城內還有個三靈候廟,是宋代所建,香火興盛。”

“三靈侯?可是有什麼來由麼?”

“因廟中供奉的三個神,為周朝的孚靈、威靈、浹靈侯。所以叫三靈侯廟。這三人是諫官,因直言勸諫周厲王而被貶謫。”

定王若有所思,“就安置這裡吧。”

蘇方俯首稱是。

“還有一件事,就是糧餉被服。現在鄉勇增多了,糧餉隻夠月餘。被服也要新做,布匹也不夠。”

“夏糧什麼能收上來?”

“總還有兩個月的時間。”

“布匹有多少?”

“算上殿下帶過來的,隻夠每人一套夏裝。”

練兵最重要的是錢糧。錢糧不繼,就會軍心不穩。崇禎朝,因拖欠糧餉而引起兵丁嘩變的屢見不鮮。這幾日,定王也一直盤算著糧餉的問題。

定王有些無奈,“軍服先按每人一套縫製。至於糧餉,過幾日召集眾人在一起商議商議。”

蘇方領命告退。

這時,熊文舉和張家玉腳步匆匆進來。與定王見禮後,熊文舉仍抑製不住興奮,“殿下,大喜。”

定王趕緊招呼二人坐下:“熊先生,慢慢說。”

熊文舉孟喝了口茶,“前幾日,我們到了濟南,元子同年——濟南推官鐘性樸帶我們進了德王府。”

“你們見到德王叔了?”

“沒有,近侍太監說德王偶感風寒,這幾日見不得客。但我們見到了王府總管太監李公公。”

定王情緒有些低落:“哦,那詳細說來聽聽。”

熊文舉繼續道:“這個李公公是王府老人,王府裡外上下都由他料理。李公公見了我們兩次。第一次,我們沒有說來由,也沒有提及殿下,隻說我倆結伴從北麵而來,要到南麵去,想麵見德王,商議南下之事。李公公說德王為韃子犯境憂心忡忡,準備召集賢良,整頓軍馬,守衛濟南。要我們留在德王府,襄助保衛濟南。我倆力辭。臨行前,李公公還贈送路資百兩。

第二日,李公公遣人來喚。李公公說,德王的意思,要我們留在濟南,並許以官職。我倆隻好將王爺在高苑的情形,以及推舉德王主事反清虜的想法,告訴了李公公。李公公大喜過望,當即轉回內院向德王稟告。我們在前院等了約一個多時辰,李公公回轉。李公公說,德王邀請王爺去濟南,一起共謀抗虜大業。還帶了一封德王給王爺的親筆信。”

熊文舉說罷,從懷裡掏出一封,交個定王,臉上露著掩飾不住的笑意。

定王展開書信看了起來,“慈炯吾侄:欣聞爾已脫險,暫居高苑,孤心甚慰。數日前,有司來報,韃子南下,劍指山東,局勢甚急。吾等宗室,當以宗社為重,仍自鎮靜,固守藩疆,以除虜寇,以安國家。望吾侄屈尊前來,共商抗虜之事,共謀中興大業。”下麵蓋章德王的印章。

定王將信看完,遞給熊文舉和張家玉,見二人看完後,問道:“二位先生如何看這事?”

熊文舉急切道:“德王情深意切,殿下還是早做打算。”他盤算著,若促成這件事,也算追隨定王後的第一功了。

張家玉相比之下,較為冷靜,言語也較為謹慎:“從李公公言語來看,德王為抗清大業夙夜匪懈,隻不過沒有見上德王一麵,下官不敢妄下斷語。”

其實,張家玉有幾個疑點沒有解開,比如初次去王府受到怠慢,而後又過於熱情,還有李公公對定王身份沒有絲毫懷疑。遇事太順利,反而有可能是陷阱。但這隻是疑慮,張家玉並沒有證據,不好明說。

定王梳理前世的記憶,德王應該六月間主動投降了韃子。怎麼現在不一樣了呢?當下定王召集眾人商議。

不一會,蘇方、劉蘭生、黃貴、竇誌忠、馬寶、陳虎陳豹兄弟來到定王房中。

商議前,定王當眾宣布,由馬寶訓練新募鄉勇。馬寶原來部眾,隻可帶走十人,其餘交給竇誌忠,眾人領命,馬寶跪地謝恩。

安排好軍營事務,定王轉入正題,對熊文舉道:“熊先生,你將濟南之行的情況,說於眾人聽聽。”

待熊文舉說完,定王提醒眾人:“各位說說看,濟南是否可去?”

幾位武將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沒有言語。

蘇方開口道:“下官聽聞德王深居簡出,很少過問政務。”

熊文舉答道:“德王身體欠佳,長期在府內靜修,是故過問政事較少,但對抗虜之事甚為用心。”

“若如此,殿下可以一試。”

“幾位將軍以為如何?”定王看向黃貴。

黃貴略一思忖:“殿下,末將也以為可以走一趟。”

竇誌忠也說了話,“殿下,末將也以為可以一試,或許還能解決一些糧餉,濟南畢竟是省城。”其餘人也表示讚許。

定王篤定德王降清了,隻不過在一個月之後。但這事他不能說。大明開國至此,尚無投降的藩王。在眾人認知裡,大明藩王再貪財無能,遇敵會逃跑,會被俘,但不會投降。

“一個月,我能改變德王嗎?”定王自言自語。眾人是一頭霧水。

剛才張家玉稟報,濟南有一千鄉勇,還有二千衛所兵。如果能說服德王抗虜,就可以將這些人馬收在麾下。韃子來了,濟南能守則守,不守則退。如果不能說服德王抗虜,也可以找一些錢糧,帶一些人才南下。

定王拿定了注意:“明日孤往濟南走一趟,熊先生、張先生,陳虎、陳豹兄弟同去。高苑縣城有勞蘇知縣費心。”

蘇方起身領命,而後又建議,“殿下,道路不靖,還是讓黃貴將軍把騎兵都帶上,一起去濟南吧。”

原高苑縣鄉勇裡,蘇方花了大價錢購買馬匹兵器,打造了一百多人的騎兵。

定王點頭同意,讓眾人分頭準備,隻將馬寶單獨留下,將訓練鄉勇事宜又細細交代一番。馬寶感激涕零。

第二日,黃貴、陳虎率騎兵及親衛,護衛著定王和熊文舉、張家玉出了高苑縣城。百餘騎踩踏在官道上,帶起陣陣塵土,直奔濟南而去。隊伍中,獨不見陳豹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