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南都消息(1 / 1)

定王入了高苑縣城,已是午夜時分,便直接去了縣衙。第二日一大早,隨蘇方一起到關帝廟,觀看鄉勇操演。

遠遠就聽到口號聲、喊殺聲、兵器的碰撞聲,好不熱鬨。廟門口還圍了好些百姓。

待進入廟裡,幾個穿著衙役衣服的頭目見蘇知縣過來,趕緊上前見禮。蘇方本想向定王引薦,定王擺手示意不要驚擾。眾人又繼續操練起來。

定王在一旁靜靜觀看。一隊鄉勇在訓練刀術,一隊鄉勇在練習射箭,一隊鄉勇在簡易木製器械上訓練攀爬。他們沒有統一的服飾,手中武器也簡陋混雜,但都是精壯小夥,士氣高昂,汗流浹背,喊聲震耳欲聾。操練的動作雖然還不能整齊劃一,但也是有模有樣。

定王很是滿意,一邊觀看,一邊問道:“高苑縣有多少鄉勇?”

蘇方回答:“之前為防禦闖賊,本縣共招募了千餘鄉勇。闖賊潰逃後,隻留下精壯三百多人,而且這些人大多沒有家室,南下沒有牽掛。”

定王又問道:“誰負責他們訓練?”

“下官將鄉勇仿照衛所軍製編了三個百戶所。又從縣衙找了幾個精通武藝的都頭充當教頭,下官沒事的時候,也來這邊盯著,不準他們偷懶。隻是這個三個都頭隻會武藝,不懂兵法戰陣。下官懇請殿下選拔得力之人,來統領這些鄉勇。”

蘇方是個智慮忠純的臣子,昨日見定王身邊隻有大順軍的殘兵和流民,便打定主意將鄉勇交給定王。這些鄉勇雖然戰力還不行,但都是他親手挑選的農家子弟,非常忠心可靠。今日定王問起,他就主動把想法說出來。

定王點點頭,“多謝蘇大人高義,容孤思慮一番。這些鄉勇糧餉如何?”

“本縣曆年還有些結餘,尚可維持。”

定王又問了一些情況,方才作罷。

回到縣衙,衙役就急匆匆遞過來一摞信劄:“大人,濟南剛送來的邸報。”

蘇方接了過來,略掃一眼又轉呈給定王。

定王仔細翻閱起來。約一盞茶的功夫,又遞給方以智等輪流傳看起來。

蘇方一直關注南都消息,特意安排人花大價錢到濟南謄抄邸報。這份邸報隻有十來頁,也隻有幾個消息,但每條都很炸眼。

第一個是關於福王監國的。五月初一,福王朱由崧拜孝陵,進南都。初三,行告天禮,就任監國,頒諭天下:孤避亂江淮,驚聞凶訃,既痛社稷之墟,益激父母之仇。……乃茲臣庶,敬爾來迎,謂倡義不可無主,神器不可久虛,因序謬推,連章勸進,固辭未獲,勉循輿情,於崇禎十七年五月初三日暫受監國之號,朝見臣民於南都,孤夙夜競競,惟思迅掃妖氛,廓清大難。德涼任重,如墜穀淵,同仇是助,猶賴爾臣民。其與天下更始,可大赦天下。

第二個是關於官員任免的。兵部尚書史可法為東閣大學士兼禮部尚書,入閣辦事;馬士英加東閣大學士、兵部尚書、右副都禦史銜,仍任鳳陽總督。

第三個是關於設立四鎮的。封高傑為興平伯,鎮守徐州、泗州地區;劉良佐封廣昌伯,鎮守鳳陽、壽州地區;劉澤清封東平伯,鎮守淮安、揚州地區;靖南伯黃得功加封侯爵,鎮守滁州、和州一帶。史可法自請督師揚州。

第四個是關於張獻忠動向的。四月,張獻忠突襲四川,攻占重慶,瑞王朱常浩、四川巡撫陳士奇、重慶知府王行儉等遇害。

眾人看完,有的驚愕,有的歎息,都沒有說話。這幾個消息,對身處山東的定王來說,沒一個是好的。

定王臉上波瀾不驚。曆史的車轍,沿著既定軌道向前滾動,沒有一絲一毫改變,至少目前沒有改變。林旭也暗自慶幸沒有改變。

定王打破沉默:“在河間之時,孤曾說過,先到山東,而後荊楚。現在到了山東,又看了這份邸報,各位說說看,我們何去何從。今日好好商議商議。”

方以智急切道:“福王雖已監國,但未登大寶,臣以為殿下還是火速南下,早日繼承大統,以正人心。”

邸報上福王監國的消息,他仔細看了好幾遍。之前,定王說過類似的話,他不大相信。今日被證實,方以智有些接受不了。他還是希望去爭一爭。

張家玉有些氣急焦慮,“若我為南都謀劃,當以河南、山東為屏蔽,在山東設一鎮,以圖北直;在河南設一鎮,以固山、陝。在濟寧、歸德設行在,以為後援,如此可攻可守。若棄二省而守江北,則形勢已去,南都恐難久安啊!”說完看了看方以智,“我以為南都不可去。”

熊文舉隨聲附和,“南都設四鎮,不設於山東、河南,而設於南都數百裡之內,用意明顯,就是準備放棄山東河南,而保江南一隅,毫無遠圖啊。”

定王見方以智執念很深,一心想把他送上皇位,以報答崇禎帝的知遇之恩。這片赤誠之心是不能辜負的。

他深吸一口氣,對方以智道:“師傅,孤以為南都現在不可去。福王叔月初已經監國,現在已經過去二十多天,說不定已經登上大寶,孤若去南都,怕要亂了擁立福王叔諸位大臣的心,此一不可去。即使我能登大寶,南都必是眾爭之地,如若韃子南下,南都守不能守,棄不能棄,到那時我隻能追隨父皇而去了,此二不可去。按照當下局勢,南都已經危矣。父皇托夢時,告訴孤要去荊楚。如若不聽父皇教誨,飛蛾撲火去南都,非仁孝之舉,亦非智者所為,此三不可去。

師傅用心良苦,對孤期許甚高,孤心中由是感激。隻是逢此大亂,孤又年幼,當步步小心,徐徐圖之。今後師傅還要多多教導鞭策,耳提麵命。”

定王一番話情理俱有。眾人無不感慨定王的聰慧睿智。

方以智見定王心意已決,起身行禮,“臣定當效犬馬之勞。隻是殿下不去南都,何不早早南下荊楚,留在山東有什麼益處?”

“乞丐出門,還有討飯碗和打狗棍。此去荊楚何止千裡,若想有一番作為,必然要做一些準備才行。孤思慮著,要拉起一支人馬,再籌一些錢糧才能南下。”定王深信,槍杆子裡出政權是亙古不變的硬道理,尤其是身處這個亂世。

說起人馬和錢糧,蘇方若有所思,“殿下若要人馬和錢糧,眼下正是好機會。山東各府縣都在練鄉勇,各村寨還有眾多義軍,前些日被擊潰的闖軍也散落在各地。如果殿下豎起反虜複明的大旗,定能一呼百應,聚起數萬人馬不是難事。”

方以智連忙搖頭擺手,“不妥,不妥。如果殿下豎起大旗,勢必招來韃子大軍,那時就危險了。”

熊文舉又隨聲附和。

張家玉脫口而出,“那就聯絡濟南的德王和青州的衡王,借用他們的名號起事。”

定王轉頭看向方以智,問道:“師傅以為如何?”

方以智道:“可以一試,不過韃子兵馬近在眼前,山東危如累卵,還是早日南下為好。”

定王做下決斷,“那就按張先生方法試一試。至於南下時間,等拉起一支人馬,再籌集一些糧餉就南下。”

如果曆史軌跡依然不變,弘光元年春,韃子將分兩路南下,一路進攻揚州而後南都,一路追逐李自成下武昌而後九江。

定王心裡盤算必須避敵鋒芒,在敵之前南下,大概在秋收後、入冬前吧。當務之急是要拉起一支人馬來。

又經幾番你來我往,眾人商議由黃貴接管高苑的鄉勇,竇誌忠人馬補充收容的難民,以鄉勇之名入城訓練,蘇方以縣衙名義繼續招募鄉勇,毛大刀到周邊探訪大順軍殘部,總要把高苑縣的鄉勇擴充到千人以上。

定王又指派熊文舉、張家玉往濟南聯絡德王。方以智、李之芳往青州聯絡衡王。

商議完畢,蘇方領著定王和眾人來到縣衙邊上的一個小院。這是蘇方給定王及眾人安排的住處。

昨日定王進高苑縣,蘇方將定王安置在自己房間居住。連夜安排人收拾這個院子,置辦用具,又找來幾個下人來服侍。

小院不大,隻有兩進,但青磚黛瓦,綠意盎然,甚為清淨,也很乾淨。蘇方邊走邊介紹:“這是一個讀書人家,與下官關係甚為篤厚。前些日,他們全家往南投親去了,托我照看這房子。現在正好派上用場。”

定王環顧四周,長歎一聲,“自遇難以來,孤顛沛流離,住過牢房、馬廄、帳篷、破廟,沒有睡過一個囫圇覺,有時還黑白顛倒。現在終於可以安枕了。

眾人無不唏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