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2章 孤家寡人(1 / 1)

靖難攻略 北城二千 13675 字 2個月前

第462章 孤家寡人

“淅瀝……”

寒冬臘月間,在北方百姓都在家中休息,煎熬渡過寒冬的時候。

山西大同地界的某處鎮子卻充斥著身穿薄衣,身上黑黢黢一片的工人。

在那山包之下的礦洞口,不斷進出著礦工,他們有的挑水、有的推車,還有的換班出來休息,身上雖然很臟,可臉上笑容卻不減。

他們是大明在山西官營煤礦場的礦工,每日的工作就是采礦。

不過與平日不同,今日這片礦區的所有礦工都被從礦坑裡叫出,一輛輛馬車也駛入了這片礦區。

“張主薄,這就是大同煤礦,一共有近三千礦工在此地工作,南邊剛才經過的集鎮就是他們親眷居住的地方。”

隨著一名青年走下馬車,礦場的主事連忙迎接上來,與這名青年介紹著大同煤礦的所有。

對於他所介紹的一切,青年頷首表示知曉,同時開口道:

“這次朝廷派來了二十名太學士,他們會負責指揮你的人安裝抽水機。”

眼見輿論倒向自己,張成山繼續道:

“朝廷之所以要用上抽水機,就是為了不讓你們雙腳泡在水裡挖礦,另外有了抽水機後,煤價也會越來越便宜。”

“這些抽水機已經在房山礦區試過了,效果很不錯。”

在他們打開水泵的一瞬間,那個被蒙上粗布,用鐵絲綁好的抽水口立馬開始對礦坑開始抽水。

麵對他們的擔心,張成山上前讓人關停抽水機,隨後對四周人說道:

“礦區不會裁撤任何一個沒有違反紀律的工人,抽水機是為了讓你們能在更舒適的環境下工作,你們也不希望整日泡在水裡吧?”

“來十個讀過小學的來學習。”

“對,隻要朝廷彆不要我們,挖礦和抽水還不是一樣的乾。”

隨後,隻見他的手在機器上拉動了幾個操作杆,不多時那被他稱呼為抽水機的存在便發出了“嗡隆隆”的聲音。

一時間,礦工們的議論聲甚至將抽水機的運作聲都給遮蔽了。

“官營礦場工作每天一百三十文,民營的才七十文,當然是官營舒服。”

一名三旬左右的男子開口,幾名礦工見狀紛紛動手,將一筐筐煤炭搬到了礦坑外的那台大機器旁邊。

“確實……”

“不能抽水,那咱們就挖礦,怕什麼。”

這突如其來的聲音將四周的礦工們嚇了一跳,但抱著看熱鬨的心情,四周的礦工被嚇到後,不僅沒有遠離,反而越靠越近。

在太學士的教導中,抽水機的鍋爐被打開,煤炭被他用鏟子鏟入其中,不多時點火開始燃燒。

“另外……”

在他們的指揮下,一根空心長杆被連接進入礦坑,隨後被他們用組件連接一個長寬三尺的小機器。

“有這抽水的東西,我們也不用兩條腿泡在水裡挖礦了。”

“對啊,現在我家能天天吃肉,這放在以前可不敢想。”

隻是幾個呼吸間,礦坑之中的水便通過抽水泵往外麵的抽水機送去,最後將礦坑之中的水抽出了礦洞之外。

“抽出水來了!”

“真抽出來了!”

礦工們幫忙將它抬下馬車,隨後便見一些穿著穿著黑色粗布麻衣,但長相十分白淨的青年開始指揮礦工們搬運機器。

張成山的聲音傳開,雖然隻有數百人聽到,但人是會傳播的生物,很快下麵的議論聲便倒向了張成山。

“不是,有東西抽水了,那我們乾什麼?”

主事身旁一名掌事見他走遠,特意低聲詢問:“這人不過是一個主薄,您為何這麼尊重他?”

“到時候不止是我們,就連大同府乃至整個山西的百姓都能用上便宜的煤炭。”

不多時,在所有工人的見證下,一台台長寬近六尺的鋼鐵物體被抬下馬車,其沉重近千斤。

“水好多,這麼一會,比我一個時辰運出的水還多!”

很快,一根長長的,韌性還算可以的黑色空心管子被連接到了礦井底部,並被人指揮固定在了那個小機器的另一頭。

“對啊,不會不要我們了吧……”

“你們看著,這抽水機是這麼操作的……”

“七十文還是現在的價格,以前沒有官營的時候,民營礦區才給三十文一天。”

張成山與主事交代著,同時向礦區走去。

“如果這些抽水機可以在大同同樣作用,那大同的百姓就不用擔心柴火問題了。”

又是一聲召喚,很快便走出了十名十八九歲的礦工。

雖然是高高在上的太學士,可麵對礦坑,他卻並沒有展露什麼嫌棄的表情,而是很輕鬆的帶著礦工們深入礦洞,在裡麵啟動了幫助抽水的泵。

“小聲些,這廝是渤海走出的主薄,與其它地方的主薄可不一樣。”主事連忙讓掌事收聲,隨後笑臉盈盈的跟上了張成山的腳步。

“好,現在和我去打開裡麵那個泵!”

“取些煤炭來!”

“大家應該都知道,官營礦區給的工價是最高的,自從朝廷開始接手官營礦區,你們自己問問自己,日子是比以前好過了,還是變差了?”

“現在雖然沒有抽水這項工作了,但挖礦的工作一直有,不能抽水,我們還可以挖礦。”

張成山不斷說著,礦工們的情緒也漸漸穩定下來。

眼見礦工們穩定,礦區的吳掌事連忙開始招呼人安裝抽水機。

這次張成山帶來了二十台抽水機,能作用二十個礦洞。

雖說對於大同礦區數百個礦洞來說不值一提,但隨著抽水機的不斷生產並安裝,大同地區遲早有一天能在每個礦洞都用上抽水機。

類似大同礦區的事情,也同樣發生在山西、北直隸各地的房山、忻州等礦區,而這一情況也經過類似張成山等地方主薄的彙報,最終彙總交到了朱高煦的案頭。

“好,抽水機布置後,煤礦開采量有明顯提高,推廣抽水機的幾個地方也有明顯的煤價下降。”

武英殿裡,朱高煦興致勃勃的評價著抽水機進入礦區的影響。

坐在主位的朱棣瞧見他這模樣,也捋了捋自己的胡子,略感驕傲。

倒是相比較這對父子,站在殿內的夏原吉與郭資、黃福三人對視一眼,最後由夏原吉站出來為這對父子潑冷水。

“殿下,雖說房山與大同的煤價確實下降了,但山西百姓手中並沒有錢購買煤炭。”

“百姓富裕不起來,煤價再便宜也沒用。”

夏原吉的冷水並沒能澆滅朱高煦的熱情,相反麵對夏原吉的提醒,朱高煦也頷首認可道:

“你說的不錯,因此朝廷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對西北鐵路的修建。”

朱高煦將目光放到了黃福身上,黃福聞言隻能苦著臉作揖道:

“殿下,這是西北鐵路的設計圖,請您閱覽。”

一份地圖被黃福從袖中取出攤開,王彥上前接過,放到了朱棣案頭鋪開。

很快,一條鐵路出現在了朱棣與朱高煦的麵前。

西北鐵路,東起北京東,西至哈密城,全長五千六百裡,預計建造時間十五年,預計造價三千萬貫,軌道四條,每年支出二百萬貫。

西北鐵路從北京東出發,經過宣府、大同府、太原府、汾州、平陽府、西安府、鳳翔府、鞏昌府、臨洮府、蘭州府、涼州府、甘州府、肅州府、沙州府、哈密府。

鐵路經過二百六十七個州縣,能影響到五百多萬沿邊百姓。

儘管他影響的人口不多,但對於大明來說卻影響很大。

有了這條鐵路,不管是日後的陝西大地震,亦或者是日後的西北大旱災,大明朝廷都可以通過兩京鐵路從南方抽調物資,在最多一個月的時間內將物資運送到當地,儘可能的解決當地的災情。

隻要有一口飯吃,西北的百姓自然不會選擇叛亂。

“殿下,三條鐵路同時開建,這並不符合朝廷的預期。”

見朱高煦要同時開修三條鐵路,雖然吏部尚書,但夏原吉依舊投出了反對的意見。

誠然現在大明的財政較之前有了極大的提升,每年的歲入甚至達到了四千二百萬貫,並且還在不斷提升……

可問題在於,歲入在提升,支出也在提升。

“殿下,朝廷新政全麵推行後,朝廷有軍隊七十萬,州府縣城兵馬司二十二萬,衙役十七萬,文武官員五萬四千多,吏員四十二萬餘,教習四十五萬餘。”

“單說行政成本,便足足高達四千餘八十萬貫,每年結餘的不過百萬貫。”

“除此之外,黃河與運河及各地水道維護每年投入便是一百萬貫,供給內帑又是二百萬貫,現在三條鐵路同時修建,每年起碼五百萬貫,各地工廠產量提高又是二百萬貫”

“如此算下來,朝廷每年負支出九百餘萬貫,即便有艦隊積存的金銀銅錠,也不過僅能支持三年罷了。”

“因此,臣請殿下三思……”

夏原吉作揖唱禮,就連朱棣聽了,都不由覺得大明現在的行政開支太大了。

隻是對於朱高煦來說,大明朝能有現在的財政,可以說完全離不開現有的行政體係。

對於財政情況,他也十分清楚,所以麵對夏原吉的勸阻,朱高煦繼續道:

“東洲金銀能填平四百萬的窟窿,如此一來每年積欠也就是五百萬。”

“以朝廷現在的情況,完全可以支撐到四年後的產量提升結束,期間田賦也會不斷上漲,因此不必擔心。”

“此外,對於錢糧的事情,我也已經有了想法,那就是開辦銀行!”

朱高煦忽然提出了一個新詞,而麵對這個新詞,夏原吉等人還來不及詢問,朱高煦便主動開始解釋起了銀行的作用。

百姓將錢存入其中,然後使用存折在全國各地取錢,同時銀行可以發行各類債券,例如鐵路債券和建設債券。

這些債券有一定的利息,對於那些有錢沒地方投資的人來說,債券的利息雖然不高,但卻勝在穩定,有國家作為擔保。

除此之外,銀行的各種作用也被朱高煦一一講解,其中不少作用對於夏原吉他們來說並不陌生。

雖然這個時期還沒有出現錢莊、錢鋪一類的民間機構,但一些大商人早就開始用個人信譽開始這種換錢存錢的做法。

現在朱高煦要做的,就是提前讓銀行麵試,而一旦有了銀行,一旦百姓的錢開始存入銀行,那大明在建設上就不用發愁了。

大明的經濟市場經過朱高煦這麼多年研究,市場上的貨幣總量大概在二十億貫左右。

隻要有十分之一的人將錢存入銀行,那鐵路和基建的問題就很容易解決了。

同時,債券的發布,也會為日後紙幣發布做準備。

“若是創建銀行,那民間的百姓豈不是可以用寶鈔來兌換金銀銅錢?”

夏原吉一下就抓住了重點,要知道大明市麵上可是還流通著四千多萬貫的寶鈔。

如果百姓將四千萬貫寶鈔拿來兌換,那銀行雖然不至於被兌爆,但朝廷肯定會陷入破產危機。

老朱給下一代留下了足夠多的錢糧,卻也留下了足夠多的債務。

寶鈔本該是應對錢荒的應急品,最後卻成為了收割百姓手段。

如果不是朱元璋懸崖勒馬,在朱高煦的建議下及時回收部分,加上朱高煦對寶鈔也以回收為主,那寶鈔的價格是斷然不會維持在現在這種程度的。

現在市麵的一貫寶鈔可以兌銅錢九百文,可見寶鈔已經回歸了貨幣價值,畢竟交稅和官府買賣都可以用寶鈔。

在這樣的情況下,寶鈔每年回收量也不過一百萬貫,可見百姓不太可能會一口氣將所有寶鈔拿來兌換金銀。

這個時代有這個時代的好處,消息傳播太慢,地方消息閉塞就是這個時代的好處。

一些大商幫想要煽動百姓兌爆銀行,那需要付出的代價可比兌爆銀行大太多了。

朱高煦幾次對官員的重拳出擊,已經收回了洪武年間發行的半數以上寶鈔,現在剩下的四千萬貫寶鈔基本掌握在小商人和百姓手裡。

除了朝廷,朱高煦不覺得還有其它勢力能煽動他們。

“寶鈔的事情不用擔心,隻要百姓兌鈔不超過兩千萬貫都可以接受。”

“一旦百姓對銀行建立信任,朝廷立馬可以發放年利息為5%的建設債券,不管能賣出多少,隻要朝廷如期支付本金和利息,債券的信任就能培養起來。”

“長此以往,朝廷遭遇一些財政危機時,也能使用債券來度過難關。”

對於金融和經濟,朱高煦也是一知半解,屬於摸著石頭過河。

不過即便遭遇問題,他也能依靠著海外的金銀礦渡過,無非就是難熬幾年罷了。

海外的那些金銀礦朱高煦很清楚,即便大明以此種力度挖三百年,也不可能把它們全挖空。

夏原吉的擔心是建立在海外金銀產出不穩定的情況,但朱高煦卻很清楚,這些金銀礦甚至比大明朝的國運還穩定,沒有必要杞人憂天。

“在全國一千七百四十六個縣率先建設大明銀行,同時禁止任何民間商人效仿銀行。”

“明年的這個時候,我要看到一千七百四十六個縣的銀行拔地而起,設計圖紙我會交給工部。”

朱高煦對郭資與黃福吩咐,二人見狀,隻能硬著頭皮應下了。

夏原吉雖然反對,可卻胳膊擰不過大腿,隻能想辦法應對日後銀行爆發的問題。

“你們先退下吧。”

“臣告退……”

朱棣開口示意三人退下,三人見狀也紛紛告退。

不多時,隨著他們徹底離開,朱棣這才看向朱高煦:

“這個家給伱管,我放心。”

“現在馬上永樂十七年了,我之前說過,讓你在年末即位,你現在的意思如何?”

過去的幾個月,朱棣不是沒有建議讓朱高煦即位,但朱高煦總是推脫,這讓他很是不理解。

世人夢寐以求的皇位,為什麼在朱高煦這裡成了燙手山芋?

“瞻壑還沒有練出來,您若是要退位,那便是兒臣一個人處理奏疏了。”

朱高煦用了一個不算借口的借口,朱棣聽後卻搖頭道:“你自己組建一個殿閣大學士不就好了嗎?”

“兒臣也考慮過,不過時機還不成熟。”朱高煦依舊搪塞。

人都是念舊的,朱高煦也不例外。

年輕的時候,朱高煦想著朱棣退位自己就即位,但到了這般年紀,朱高煦反而覺得皇位並不是那麼重要,他不想落下一個逼朱棣退位的名聲。

“你的心思我知道,你現在不想即位,我能理解,但大明宮修建好後,你就算不即位也得即位了。”

朱棣給人一種沒得商量的語氣,朱高煦聞言也隻能作揖:

“大明宮若是修建好,兒臣便不會推讓了。”

“嗯,你先回去春和殿吧,稍許我與老大老三去大明宮看看。”

見朱高煦不推讓,朱棣稍微緩了一口氣,示意朱高煦離開武英殿。

“兒臣告退。”

作揖離開武英殿,朱高煦也乘上了步輿,向春和殿踏上歸途。

瞧著他遠去的身影,朱棣對身旁的王彥說道:“你說這皇位有那麼燙手嗎?老二就這麼不願意坐?”

聞言王彥作揖,輕笑道:“奴婢覺得,殿下並非不願意坐,隻是不想承認陛下您該退位罷了。”

王彥這話倒是讓朱棣一愣,他沒想到朱高煦居然會擔心這個。

隻是仔細一想,似乎自家徐妹子離開後,老二變化也開始變大了,尤其注重自己的意見。

麵對自己的意見,以前他還會建議暫緩,現在基本就是自己一提他便照做。

這麼一想,朱棣也不由覺得心暖暖的,轉念間又想到了朱高熾和朱高燧。

對於大明宮,老大那個摳磚縫的常常說耗費太大。

自己說幾年後要繼續北征,老大又立馬跪下哭哭啼啼,好似他會死在北征路上一樣。

至於老三,半天憋不出一個響屁,憋出來也是一個臭屁。

相比較老二,這兩兄弟簡直就是蟲豸。

“老二像我,我孝順,老二自然也孝順。”

朱棣捋了捋大胡子,麵對旁人的誇讚,他始終要讓自己沾上邊。

王彥見狀也不揭穿,隻是輕笑。

見狀,朱棣也起身對王彥吩咐道:“讓老大和老三去西直門等我!”

“奴婢領命。”王彥作揖應下,隨後便派人安排去了。

倒是在他們準備出宮的時候,朱高煦回到了自己的春和殿,一邊處理奏疏,一邊想著即位的事情。

老頭子馬上五十七,而自己也快三十七了。

算了算時間,若是按照曆史上的情況,老頭子最多能活七年就要離開。

“七年……”

想到這個時間,朱高煦有些難受。

如果老頭子真的還有七年就要走了,自己還有什麼必要“逼”他提前退位呢?

如果老頭子真的走了……

一時間,朱高煦不免想到了徐皇後走的場景。

隨著年紀增長,他愈發覺得自己是孤家寡人。

朱棣、郭琰,還有幾個兒子,算是他在這個世界上為數不多的牽掛了。

曾經他可以狠辣的設想郭琰阻礙自己,便把郭琰廢黜。

但隨著年紀增長,郭琰幾乎成為了他的禁臠,旁人但凡說她一句,自己便心裡不舒服。

郭琰如此,更彆提老頭子了。

“殿下還在想陛下要退位的事情?”

亦失哈看出了朱高煦悶悶不樂的原因,小心詢問著。

朱高煦應了一聲,亦失哈見狀便道:“此事乃陛下想要退位,您即便不願意也無法阻止。”

“況且陛下心在漠北,您與其留他在深宮,倒不如幫陛下解決漠北的事情。”

亦失哈說著說著,也不免心疼起了朱高煦,鼻頭一酸道:

“上次遊獵歸來,殿下您知道下麵的弟兄是怎麼說的嗎?”

朱高煦手中朱筆停頓,緩緩抬頭向亦失哈看去。

亦失哈唏噓道:“兄弟們都說,這些年的殿下是太子,這些年的殿下做的都是對天下有利的事情,都是好事,可是……”

他頓了頓,隨後繼續道:“對於弟兄們來說,唯有渤海那位意氣風發的殿下,才是我們心中想要的殿下。”

“您困居深宮多年,就未曾有一絲想要回到當年的想法嗎?”

“若是您有,那陛下又何嘗不是。”

“說到底,陛下與殿下,當年都是為朝廷戍邊的塞外,都不願意困居宮……”

“知道了,不用說了。”

朱高煦打斷了亦失哈,表情複雜的看向案頭上堆積如山的奏疏。

沉默許久,春和殿內才重新響起了他的聲音。

“若是下次再開口,我便應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