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既然趙家主來此親自作證,想必不會有假。”
周縣令接著又看向了孫奎:“但孫家丟失了三柄百鍛刀,也是確有其事。”
周縣令不愧是混跡官場多年的老油條,一番話左右逢源,孫、趙兩位財神爺都不得罪。
但此事終歸是要有個定論,周縣令眼珠子一轉,便看向了昏迷的韓鐵匠。
“今天這場誤會啊,歸根結底還是在韓鐵匠身上。”
“這犟貨明明是借的趙家主的刀,卻還不說清楚。竟導致了兩位家主大晚上的對簿公堂,實在是可恨。”
周縣令哈哈一笑,而後一左一右拉著兩位家主的胳膊:“兩位賢弟,不如這樣,都各退一步。”
“這韓鐵匠呢,今日本官便不給他定罪了。但死罪可免,活罪難逃!那韓家鐵匠鋪的鋪子,便分配給孫家主,以做補償。”
“不知二位意下如何?”
趙有澤聞言,向韓芒遞來了一道詢問的目光,韓芒見狀,毫不猶豫的點了點頭。
今日能借助趙家的力量救出父親,韓芒已然很是知足,至於韓家的鋪子,這些身外之物,也隻能忍痛割舍了。
另一邊的孫奎,聽到周縣令的建議,也是露出一抹淡笑。
孫奎針對韓芒父子的目的,本來就是為了吞並韓家鐵匠鋪,如今名正言順的達成了目的,孫奎便也不再多說什麼。
至於韓家父子的性命,孫奎從未放在心上,區區兩條賤命,就算放過他們,他們又能翻出多大的浪花來?
“哈哈哈哈!兩位賢弟果然都是明事理之人。”
解決了一樁難題,周縣令的心中一片暢快,臉上笑出了花來:“師爺,快去安排酒菜,今夜本官要與二位賢弟不醉不歸!”
......
一行人從縣衙回來後,第二天趙有澤便與韓芒義結金蘭,成為了義兄弟。
隻是此次結義,除了趙有澤與韓芒外,還有另外一個人——阿嚴,就是那個一直跟隨在趙有澤身邊的侍衛。
據趙有澤所說,阿嚴的父親為了救自己而死,從那以後,趙有澤便一直將阿嚴帶在身邊。
二人名義上為主仆關係,實則私下裡以兄弟相稱。
此次正好借著趙有澤與韓芒結義的機會,便將阿嚴也一起拉了進來。
在‘簽金蘭譜’以及‘飲血酒’等一係列流程過後,趙有澤與韓芒三人便真正意義上成為了‘兄弟’。
趙有澤年紀最長,乃是三人中的大哥;阿嚴也比韓芒稍長幾歲,於是成了韓芒的二哥。
經此一事,韓芒便正式站在了趙府一邊,自此之後韓芒與趙府便是同一根繩上的螞蚱,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對於韓芒這個結義兄弟,趙有澤也毫不吝惜對他的給予,吃穿住行皆是按照最高標準。
不僅如此,趙有澤還花費重金從安州城中請來了最好的醫師,來為韓鐵匠治病。
趙有澤做得這一切,韓芒都看在眼裡,雖然他知道這是趙有澤收攏自己的手段,但還是免不了心生感激。
作為報答,韓芒也便將自己手中的‘火祭法’配方貢獻了出來。
這一方麵是兌現自己之前的承諾,另一方麵也是回報趙有澤的救助之情。
“永歸炭,六牲血......”
趙有澤口中喃喃自語,心中卻是有些意外。
在他看來,‘火祭法’這種能改變整個打鐵行當的技藝,其材料必然稀缺,但沒想到隻需要這兩種常見的材料。
永歸炭與六牲血並不少見,但千百年來,竟沒有一人能發現這一秘訣,反倒是眼前這個少年......
趙有澤沉吟著,在心中把韓芒的地位又提高了一大截。
“火祭法太過重要,我們必須嚴格保守這個秘密!”
趙有澤深知此法的分量,嚴肅的道:“之前韓賢弟的做法就很不錯,將永歸炭與六牲血提前調配好,並加入彆的材料混淆視聽。”
韓芒與趙有澤一番商議,終於敲定了一個方案。
便是趙府出麵新建一個‘馴馬莊’,名為馴馬,實則調配火祭法耗材的基地。
韓芒作為馴馬莊的莊主,負責馴馬莊內的一應事務。
就在馴馬莊籌建之際,韓鐵匠的身體也在醫師的精心照料下,一天天的好了起來。
但美中不足的是,即便有名醫的救治,韓鐵匠的身體還是留下了後遺症。
韓鐵匠的腰背部經脈受到了損傷,雖然不影響他日常活動,但也從此乾不了重體力活了。
經此一事,韓鐵匠也看開了許多,對於先前視作性命般的鐵匠鋪,也不再過多談論。
借趙府的福,突然從鐵匠變成了吃穿不愁的富家翁,韓鐵匠一時接受不了如此大的身份轉變。
好日子還沒過幾天,韓鐵匠便嚷嚷著讓韓芒給他找點事做。
韓芒勸說未果,又恰逢馴馬莊需要人手,便隻好在馴馬莊裡給韓鐵匠安排了一個閒職,讓他打發時間。
時間一晃,便已過了一個多月。
這段時間裡,有趙府在背後的大力支持,韓芒很快便將馴馬莊建了起來,並打理的井井有條。
大量的永歸炭與六牲被送往馴馬莊,經過不同環節匠人的處理,最終形成了一個個雞蛋大小的“圓球”,韓芒將其命名為‘祭火珠’。
祭火珠有點類似於黑色的鵝卵石,但其中混雜了包括永歸炭及六牲血在內的二十餘種材料,任誰也無法通過祭火珠推斷出其配方。
而趙府的鐵匠隻要將這些祭火珠投入火爐之中,就可以借助祭火來鍛鐵,效率提升了何止一倍。
與此同時,有了充足的鐵器供應,趙家便在都嶺縣大肆擴張,趙家鐵匠鋪在縣城中遍地開花。
不僅如此,由於攤薄了人力成本,趙家的鐵器還比之前更便宜了一些。
更好的鐵器質量,再加上更低的價格,都嶺縣的趙家鐵匠鋪無一不是人滿為患。
一傳十、十傳百,不僅是都嶺縣,甚至於一些外地的貨商都聞名而至,與趙府洽談生意事務。
一時間,都嶺縣趙家風頭無兩!
在都嶺縣的鐵器行當,孫家壓製趙家的局麵被一舉打破,勝利的天平開始逐漸往趙家一邊傾斜。
都嶺縣平靜的水麵下,卻是暗流洶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