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一起吃飯嗎?”王璽給袁媛發了微信。
王璽被辛寧堵到的氣還是需要找個人排遣。既然劉勤一時半會說不上話,就去女朋友那兒碰碰運氣吧。
同學們忿忿於招聘負責人用“跟崗位要求不符”拒絕他們。他現在倒是可以“教育”同學們:被勸退是救了你們,不要因為沒能力卻做了需要有能力的崗位,而一發不可收拾。
他看著跟袁媛的聊天界麵,認真反思著。
10分鐘過去了,對話框裡沒有跳出一個字……
王璽歎了口氣。他打開了劉勤給他的“學習資料”——之前歸檔的項目案例。既然女朋友忙著工作,他也努力為自己充充電吧。即便明天就要引咎離開弗氏。
袁媛看到王璽的微信留言是她準備去午餐的時候。她是真的忙。忙的詮釋是,直到午餐,她都沒上過廁所。倒不是她年輕憋得住,而是一上午過來,她沒喝一口水。不過,她的“忙”大半是自找的。
派諾醫藥是500強企業,也是業界的佼佼者。畢業找工作,大家都向往大公司。大公司的好,是無需證明的。但是,工作兩禮拜後,她覺得需要有說服自己呆下去的理由。
派諾有著嚴密的工作流程,每個人都是流程中的一個小節點。同事告訴她,在其他公司一個人可以完成的工作,這裡可以設置2,3個人。除了大公司不差錢這個必然的條件,更重要的是,崗位設置得越細,流程出錯的可能性越小,對公司整體而言是“高效”的。
對於個人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你可以混一兩年大公司的背景再出去找更好的崗位,如果“夠懶”,以派諾的“財力”,養你退休也不是啥問題。公司裡不差20年的老員工。
袁媛願意接受派遣崗位,是相信派諾能給她觸及未知世界的“無限機會”。“學習”是她進入職場的第一目標,開拓眼界、積累經驗,隻有不斷為自己充電,才能讓她有安全感。也才能讓她儘快回到“學霸”該有的位置上。
而每天在相同的工作上重複絕不是她能“容忍”的工作模式。為了不“浪費生命”,她隻有自己為自己找活乾。好在董玲玲給了她這樣的機會。
董玲玲是銷售總監助理。她這個外派來的銷售團隊助理,在彙報線上是給銷售總監的。但是,總監“日理萬機”,哪兒有時間管一個小助理乾點啥。所以,董玲玲就成了她實際意義上的“老板”。
董玲玲看袁媛工作積極性高,工作完成度也高,就刻意把一些不在袁媛職責內的工作也交給袁媛“鍛煉能力”,比如,彙總銷售報表、安排會議日程、甚至這次的銷售會議組織,她都交給袁媛總負責。把自己的工作分出去,她樂得當個閒散的“監工”。
不過,今天午餐時間,董玲玲要找袁媛談一下工作。袁媛被投訴了。這事本該在辦公室裡談,但是,董玲玲看袁媛一上午都在忙下個月的銷售會議,她也不方便開口。午餐的氛圍相對輕鬆,希望袁媛不會太受挫。
派諾在張江藥穀有個千人的製藥基地。辦公室人員也集中在這裡辦公。他們的食堂很大。除了保證衛生,吃得好、吃得健康也是公司的重要職責。由於生產線是需要三班倒的,這裡早中午三餐都有。食堂師傅還總有換花樣的興致。有次袁媛為了安排一早的辦公室會議,7點不到就到了公司,還吃上了肉汁滿溢的咖喱牛肉煎包。
午餐是一天裡食堂夥食最豐富的一頓。除了主食有麵食、飯的選擇,每天2葷3素是標配選擇。公司還照顧了隻愛西餐的老外、素食者、***的需求,隻要提前預定他們也是可以吃到他們想吃的。
今天,董玲玲特地訂了食堂“小包房”。這是招待公司訪客用餐的區域,吃的是定製商務套餐。
袁媛看著麵前擺開的黑椒蘑菇炒牛肉粒、清蒸筍殼魚、白灼芥蘭、花蛤燉蛋,食指大動。她急需一頓美餐為下午積蓄戰鬥力。不過,看著對麵的董玲玲,她內心還是泛起了一絲不安。畢竟,“老板”的飯不是那麼容易吃的。
“先吃吧。我看你忙了一早上,一定餓了。”董玲玲笑著讓袁媛動筷。
“是工作上有什麼事要跟我說嗎?”
“不急,先吃了,我們再聊。”
“哦……”
看來大概率不是“好消息”。袁媛索性不再推讓,拿起了筷子。麵前的菜色香味俱全,不要辜負大師傅的手藝,而且,也隻有吃飽了,才有力氣“挨罵”。雖然,這種思路很“王璽”,但是,至今為止,董玲玲對她的工作能力都是極具讚美之詞。她也真不覺得自己有什麼值得被指摘的地方。想到這裡,袁媛吃得更“心安理得”了。
“齊總監很認可你的銷售會議方案。他說,很高興看到這次計劃有不少亮點。特彆是會場的討論形式安排挺有新意的。”袁媛的級彆跟銷售總監齊明亮差得太遠,他們沒有對話的平台。所以,齊明亮對她的工作評價隻能靠董玲玲轉達了。董玲玲看袁媛吃得差不多了,打開了工作約談模式。
袁媛放下了筷子:“謝謝。我是看了之前幾年的方案。都是大會場,大背景板,舞台效果是很好。就是,感覺挺有距離感的。所以,這次我找了新的供應商,想用小會場,圓桌討論的形式來做。我們的銷售都分散在不同城市,難得聚會,大家應該挺希望多一些交流互動的。”
“嗯,你的想法很好。你就按計劃做吧。有什麼問題你及時跟我溝通。我幫你協調。”董玲玲做了快速總結,這不是她這次談話的重點:“有件事,我想要跟你說一下,希望你聽了不要不高興。”
袁媛心裡緊了一下,從來都是拿好成績的她,還不習慣這種“預防針”形式的開場白:“沒事,你說。”
“這個……財務部的同事跟我說,你去財務部做付款流程的時候,態度很不好……他們覺得,這是公司的規定流程,你也是完成分內的工作,不應該有抵觸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