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吳德躍眼角重重地抽動了一下,他板著臉:“可我不甘心。”
夏侯斌笑了笑,“誰都不可能甘心。和沈明恒同生在一個時代,注定……注定是要傷心的。”
他嘖了一聲,“沒記錯的話,沈明恒今年才十六吧?”
在他們已經幾近走完人生一半路程的時候,沈明恒的故事才剛剛開始書寫。
他才十六歲,這世間安有十六歲從馬上得天下的君主?
他的謀略、政治、軍事、遠見……
一切一切的智慧才剛剛展現,而他擁有的未來不可限量。
他一統天下為這世間重新帶來太平,可他最終會將其帶向何處?
“吳德躍,我有預感。”夏侯斌神色篤定。
吳德躍最終還是泄了氣勢,滿臉黯然,有氣無力地問:“什麼?”
夏侯斌與之相反,他忽然神采奕奕,“你信不信,也許我們正在見證一段曆史?一段,會刻錄在史書中,千年不朽的璀璨傳奇?”
彼時吳德躍沒聽過“中二”這個詞,但他依然為這段話感到一股難以言說的羞恥顫栗。
他默了默,誠懇地問:“雖然我放棄了,我承認我不如他,但你有沒有覺得你對沈明恒的印象有些過於盲目?需要我提醒你,其實你姓夏侯他姓沈,你們根本不可能是兄弟嗎?”
第117章 將軍何故不謀反(31)
沈明恒回都回來了, 這一趟收獲頗豐,也就沒急著離開。
權貴的富有程度總是能一再超出他想象,百姓都吃不起飯了, 他們還能拿著上好的雞禽珍饈喂狗。
隻是搬空了幾個庫房, 甚至沒讓世家權貴傷筋動骨,居然也能養活這麼龐大的軍隊起碼半年時間。
連程興偶然聽到沈明恒這段時間的事跡,都沒顧得上震驚或是彆的情緒,而是長長地歎了一口氣,之後便是許久的沉默。
沈明恒放緩了攻城的速度,將更多的精力放在恢複民生上, 夏侯斌詫異地問起他的時候他也隻說不急。
他確實不急,注定是他的東西, 早一點或是晚一點, 終歸會到他手裡的。
然而這種心性卻無法不讓人佩服,越是經逢大變故越能看出一個人。
人世間多少功敗垂成就是倒在黎明前的那一絲曙光下?
與至尊位咫尺之遙, 有人惶恐, 有人迫不及待,有人失去理智。而讓其瘋狂的,最終也一定會致其滅亡。
這道理很多人都懂, 能做到卻絕非易事。
夏侯斌隻覺得, 自沈明恒擯棄“沈默”的謊言以真實身份對他, 除了最初那幾分並不能維持多久的憤怒外,其後儘是與日俱增的心悅誠服。
等到趙琛終於將西邊疆域清掃得差不太多,能多投注幾分注意在旁的事情上的時候,他驚悚地發現, 外頭似乎變天了。
好像隻是一夕之間,沈明恒忽而就異軍突起, 名聲傳遍大江南北,以至於連他都隱隱難抗衡。
印象中……沈明恒不是被苗所江盯上的大肥肉,困守岷城艱難求生嗎?
“王爺。”老管家看完部下收集來的關於沈明恒的戰報,臉色有著些微的蒼白,“是我的過錯,沒能早日為王爺察覺到此獠的威脅。”
趙琛搖了搖頭:“是沈明恒成長得太快了。”
他父輩至他兩代人的努力,才成了西境的一片天,可沈明恒離開盛京往岷城,滿打滿算都不到一年。
老管家霍然道:“王爺,沈明恒雖強,然而隻‘正統’一詞他就爭不過您,王爺是開國太子皇帝後人,他沈家不過是家臣。仆請命,即刻發布討賊檄文,昭告天下,光複梁室。”
趙琛聞言一怔。
他雖有宗室之名,然而素來視腐朽的梁朝為附骨之疽,立誓要將其徹底鏟除,建立一個與眾不同的全新皇朝。
他有淩雲誌,自恃才華,並不將自己如今這煌煌大勢歸功於“大梁藩王”的名號。趙琛是靠著自己走到這一步的,與趙昌無關,與舊皇室無關。
他連建國後起個什麼國號都想好了,然而如今,困境明晃晃地堵在他麵前,他需要借助他曾引以為恥的大梁宗室之名嗎?
老管家亦是文采斐然,不等趙琛回答,他已經伏案揮毫潑墨,短短時間便已洋洋灑灑數百字,字字誅心。
仿佛沈明恒若是不束手就擒引咎自儘,便是對不起沈家曆代先人,大不忠、大不孝、大不敬。
趙琛麵上閃過糾結,片刻後,他斷然抬手將紙張撕毀。
“王爺?”老管家神色惶然。
趙琛重新拿了一張紙,執筆寫到:“吾近日常聞君名諱,君乃當世豪傑,吾佩服之至。而今大爭之世,除君與吾,何人可擔天命?”
末了他寫:“沈明恒,我和你打一個賭,先入皇城者為帝,另一人永世為臣,你敢應否?”
老管家大駭:“王爺!”
這如何使得。且不說這話公然染指帝位的大不敬,就說這麼嚴重的賭注,要是輸了怎麼辦?
趙琛毫無動搖:“貼出去,對外宣布吧。”
他放下筆,看著淚眼縱橫的老人,終究還是忍不住歎了口氣:“趙伯,不要讓人看了笑話。”
趙琛有趙琛的驕傲。
這是老管家不能理解的,他已經老了,垂垂暮已,支撐著他以這般年紀仍不肯泄下氣頤養天年的,是前主人臨終前的心心念念。
所以他當然希望更加穩妥地達成目的,明知前路崎嶇仍不改誌,那是愚蠢而非勇敢。
但幸而他能意識到他的觀念並非是絕對正確的,也許若乾年後,小主人的堅定是更值得人津津樂道的傳奇。
他跪在地上,既不甘願,又難以回絕。
趙琛將看護他長大的管家扶起,認真道:“趙伯,我不一定會輸,事實上我已占了先機,你忘了嗎?盛京之中,我還有蘇蘭致。”
正在給沈明恒寫信的蘇蘭致打了個噴嚏。
*
雖然新朝未定,征戰未休,但百姓著實過了十年來最好過的一段日子。
打仗這種事情,越少勢均力敵,越是讓百姓痛苦,畢竟如此一來戰線必被拖得很長,倒不如快刀斬亂麻,長痛不如短痛。
百姓期待有一龐然大物橫空出世,摧枯拉朽掃平一切,然而難道各造反勢力就不知道找軟柿子捏嗎?
他們當然也想,可他們不敢妄動。
若能大獲全勝當然是得天愛之,但一旦中有不慎,周圍如他們一樣的豺狼就會一擁而上,連骨頭都會被咬碎咽下。
君不見,就連當初苗所江想吞並岷城,都思慮權衡了許久。
若不是夏侯斌與吳德躍意圖聯手吞並被他發現,而後為求自保……呃,也不會打破東境三足鼎立的局麵。
所以說今年怪異得很,好似一雙看不見的手猛然點燃了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