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韓非遞上他新的文章前,短短一年的時間內,整個鹹陽城內,上上下下,早就刮起了一陣流行韓非學說的風氣。
而這種風氣,因為秦國國力的影響,也遍傳六國。
這影響力是非常大的。
畢竟韓非是能夠在史料嚴重匱乏的秦朝曆史中被記錄一筆的人。
但是韓非的文章流傳甚廣,不代表他會像他的老師荀卿一樣名滿天下、得到世人的尊重。恰恰相反,韓非成了臭名昭著的人物。
就像在秦國百年前的商鞅一樣。
當韓非來到嬴政的宮殿裡,嬴政眼裡甚至帶著看嬌弱美人一般的疼惜之色。
趙高見了,眼底也埋了一把刀子。
當初大王見韓非寫的《孤憤》、《五蠹》之書,拍著大腿感慨,“寫得真好啊!寡人若是能夠見到這個人,與之同遊暢談,就是死了也值。”
這番話傳出去,是真的引得無數士人伸長脖頸、側目不已,他們紛紛對這個韓非感到不滿。
就因為他的一篇文章,這是嬴政第一次顯露出他昏君的潛質。他竟然急切地發兵攻打韓國。韓王一開始也不重用韓非,等到情況緊急,於是派遣韓非出使秦國。
雖然大王一直都很喜歡韓非,但是從來沒有重用過他。
但是這種讓他住在宮中,還與太子同宮的殊榮和待遇,更是讓所有人羨慕不已。
但是即便嬴政有意保護這個人,不重用他,不將他暴露在群臣的視野之下。
韓非還是惹起眾怒。
因為他寫的書,字字誅心。
朝中群臣讀了,多有唾罵此人不識時務、不識抬舉。
韓非的文章取悅了秦王,但是卻得罪了秦國的群臣。
時隔一年,秦國攻打韓國,在這種時候,韓非來上諫了。
-----------------
趙高知道大王和韓非私下又有話說,於是主動請辭出去。
嬴政越來越喜歡趙高了,因為他總是能夠猜對自己的心思。
嬴政剛剛才得到消息,姚賈已經賄賂到了趙國的丞相,趙相正在拿著成箱成箱的珠寶去取悅、說服趙太後。
因為趙王信任重用李牧,李牧大破秦軍,此舉威脅到了趙相在朝野中的地位,而且李牧贏得趙國軍心大振,趙王本人也對李牧稍有害怕。
趙王本來不對李牧抱有信心,何況趙國連年丟失城池。趙王幾乎相信,不久趙國將要敗亡在他的手上。
但是李牧卻像是天降救星,奇跡般地扭轉了戰局。
趙王因此很信任李牧,繼續給他重任,但是秦軍來打趙國時,趙王將李牧當做救星。
一旦秦國撤軍去攻打韓國,趙國暫時性地沒有了危機,很快趙王就不喜歡李牧了。
趙王覺得李牧太厲害了,要是繼續讓他帶兵,他的部下就會把旗幟換成‘李’、而不是‘趙’。
於是乎,沒過多久,李牧就被換下去了。
嬴政得到這個消息,自然興奮不已。
在這個特殊的時間點,韓非來了。
嬴政望著韓非,他還是那個樣子,肅穆、冷靜,一心求死而已。
“大王,姚賈此人不可用。請大王明察。”
韓非繼續說著。
嬴政隻是很平靜地說,“寡人知道,你說的這些,都是真實的。姚賈的身份確實是這樣。”
“寡人一直都明白,有些事是你自己想不明白。”
韓非一臉震驚之相。
他是個書生,見識隻在書本和對韓國君臣的觀察之中。
他了解一個國家衰弱的根本原因是君不明,臣太強。君臣權力掣肘,導致國家的政令不夠統一,好的政策沒有辦法得到長久的貫徹。
諸侯國國主並不都是昏庸之輩,隻是他們想出來的對百姓好的政策,往往下達過後,因為觸犯既得利益者,很快就泡湯了。
於是久而久之,就成了三天打魚、兩天曬網。
到了最後,君王感覺還不如什麼都不做,這樣對百姓的折騰還是最小的。所以在這種泥潭裡,君王越是對下級下達諸多政令,百姓對君王越是怨怒。
隻有政令通達,才能做到人心齊和。
可是,一旦來到秦國,這個不一樣的世界,韓非就發現他過去的經驗和學識完全失靈了似的。
韓非懵了,這和他想的不一樣。
他以為秦王會對此勃然大怒,可是並沒有。
殿內陷入一片沉寂。
深秋已經到了,寒冬也在眼前。
殿內已經放置了兩個火盆。
“非,你可知道寡人自幼便有一個想法?那就是一統天下,讓這個世界上再也沒有戰爭。寡人不會因為賞識你,因為你一個人就放棄攻打韓國。”
“很快,寡人將要滅掉韓國。等到了那個時候,你再來見寡人吧。今天的事情,寡人隻當做沒有發生。”
“你退下吧。”
嬴政說著,手已經提起了筆。
他那雙狹長的眼睛已經看向了銅案上的奏簡,旁邊的錦盒上蓋著一塊紅布。
頂著厚重的發冠,可是嬴政始終保持身體坐的正直,持筆的姿勢非常規範,每一個落筆的字都四方四正。
過去的韓非,都是在花園裡與穿著常服的嬴政自然地閒談。
嬴政會帶他去欣賞他養的猛獸,老虎、獅子、大象等;也會和他一起坐在遊船上,在渭水上親切地交談。
這是韓非第一次見到和過往不一樣的嬴政。
嬴政在上座時全神貫注,雙眸如星,已經完全忘記了周圍的人。
在麵對自己的計謀時,他顯得那麼地輕鬆,不屑一顧的同時更多的是無奈。
韓非失魂落魄地走了回來。
秋風一起,落葉便來不及打掃,剛剛才清掃完畢,很快廊道上就堆滿了枯黃的樹葉。
走在枯黃的銀杏樹葉上,韓非雙目猩紅。
自回來後,他就坐在案前,不吃不喝好幾天。
和韓非相處久了,雖然明知道此人居心不良,可是不知道為什麼,信竟然漸漸地對他產生了好感。
扶蘇又開始搞發明了,他覺得以後自己就負責創新創意,剩下的都交給底下的能工巧匠去做。
能發明出一個好東西來總是好的。
甚至於,他可以利用權力,直接指揮手下的宮人去幫他想。比如紡織機的發明。
現在已經有了梭子,再動動腦,努力做個紡織機出來對於秦國人來說應該也不難吧。
於是扶蘇喊來了四個宮女,都是平日裡女工手藝最好的人。唯一的缺陷就是太老了。
他們見到扶蘇,眼神裡都充滿了慈祥。這些宮裡的女人,從入宮為奴開始,就注定了一輩子孤獨,無夫、無子。
所以在見到扶蘇後,他們總是會把女性生來就具有的母愛給予扶蘇。
扶蘇用黑鉛手繪了一個有印象的紡織機插圖。
他把圖紙交給這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