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2章 藍鯨落,萬物生(1 / 1)

重返1998 筆舞春秋 5560 字 7個月前

2002年9月16日,唐人集團高調宣布,正式脫離藍鯨集團及旗下體係。

這仿佛一個信號,打響了藍鯨集團在2002年大動作的第一槍。

與此同時,藍鯨旗下的各大品牌和集團公司也開始紛紛脫離,高調宣布與藍鯨集團分開的消息。

嶺東商貿帶領旗下的寶利萊,惠龍集團帶領旗下的惠龍食品,以及華東科技帶著旗下的各大家用電器品牌,依次宣布脫離的消息。

先是大的集團公司進行脫離,帶著旗下各大品牌的相應資產包。

知識文化產權類目下如品牌名稱,商標,專利等。

實體資產如企業大樓,工廠,機械設備,各種原材料等。

藍鯨集團現如今的體量已經是非常巨大的,甚至成為了不少老百姓耳熟能詳的公司名稱。

???????????????突如其來的解0體,瞬間引發了不小的熱議。

眾說紛紜,猜什麼的都有。

但支持率最高的結論是:藍鯨集團的股東們起內訌了。

這種例子在華夏並不罕見。

比如說幾個股東合夥做生意,隨著生意越來越大,矛盾自然而然也就出現了。

股東們由於各種原因鬨的不愉快,從而選擇分家。

也就是現在說的“單飛”。

就像是一個樂隊那樣,隨著名氣大了,幾個歌手就選擇離開這個樂隊,發展自己的事業,自己說了算。

企業也是一樣。

這種現象對於老百姓來說已經司空見慣了。

在他們看來,藍鯨集團的老板是誰,誰說了算,並不重要。

重要的是藍鯨旗下的品牌還在不在,他們喜歡購買的商品還有沒有,能不能買的到,會不會漲價。

除此之外,一個巨大的企業分解成幾個公司去運營的消息,對他們來說並沒什麼影響,也懶得關注。

流言蜚語是經不住傳的。

隨著傳言越來越多,那麼藍鯨分割成五個集團公司的“傳言”就成了事實。

在外界看來,藍鯨集團的這次解0體,歸根結底就是內部股東的分家而已。

無論怎麼傳,老百姓再怎麼議論,藍鯨集團自始至終都沒有出來解釋過這件事。

這個曾經特彆喜歡召開新聞發布會的公司,這一次竟破天荒的選擇沉默。

如此行為在外界人看來,藍鯨這是默認了大家的傳言。

2002年9月底,更好玩的事情發生了。藍鯨的解0體並沒有因為分割成五個集團公司而就此作罷,而是從五個集團公司開始繼續解0體。

最先有動作的是唐人集團。

總部設立在華省華洲向陽大道6號的唐人集團,開始將旗下的子公司逐一脫離出去。

以唐人置業為首,分割成了唐人飲業有限責任公司,唐人酒業有限責任公司,唐人實業有限公司,唐人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唐人裝飾裝潢有限責任公司,唐人科技公司,唐人生物研發有限責任公司,唐人信息管理谘詢有限公司,共計九家公司。

九家公司把相對於的業務、資產以及財務係統全部從唐人集團內部脫離出來,不再是唐人集團管理架構下的子公司,而是單獨運作,成立了自己的管理係統和財務係統。

如此一來,這些公司便隻是名字接近,所有的東西都不再互相有關聯。

就比如唐人置業隻做房地產,???????????????隻做原本唐人置業操作下的項目。

唐人飲業隻做飲料和果汁,唐人酒業隻做白酒。

每一家公司都很專注,隻負責運營自己公司的一攤子業務。

發號施令的最終決策層和管理層不再是唐人集團和藍鯨,而是由這些公司自己說了算。

說白了,由這些個公司自己的老板說了算,股東說了算。

至於股東架構和管理層,這些公司全部由之前的核心管理班子進行的新一輪重組。

藍鯨不再控股唐人集團,唐人集團不再控股旗下的子公司。

那些子公司成了個體,股東團隊全是一些自然人組成。

如此一來,這分家算是分徹底了。

唐人集團一招天女散花,公司以一家變九家。

其他公司照著葫蘆畫瓢,全部開始施展起了帽子戲法。

整個華夏全國遍地開花,分資產的份資產,簽協議的簽協議,那叫一個熱鬨。

短短不到1個月的時間,藍鯨集團如同孫悟空那樣,拔出毫毛吹了一口,蹦出了千千萬萬個猴子猴孫。

藍鯨龐大的體積在迅速的縮水,就像海綿一樣慢慢被擠乾了水,變的乾癟起來。

但這些水並沒有流在地上,而是流進了數百家發展中企業的內部架構中。

這是一次來自超級巨大資產包的分配。

每一家公司擁有屬於自己完整的管理係統,財務係統,運營係統,最關鍵的是,每一家公司都有屬於自己的資產包。

例如房產公司會分配到土地資源+項目資源+資金。

例如食品公司會分配到工廠+農場+資金。例如科技公司會分配到實驗室+專利+資金。

等等等等。

這些公司在分家的時候除了可以拿到屬於原本自己公司旗下的業務鏈,還可以匹配到適合他們單獨發展和運作的各種資源以及資金。

如此一通操作下來,每一個公司的各項係統都是非常健康的狀態。

它們擁有自己的團隊,可以自負盈虧,可以設定單獨的戰略方向,甚至可以朝著更宏偉的方向去發展。

當藍鯨真正開始解0體的時候,內部人員才驚訝的發現,不知不覺間,藍鯨的資產已經達到了一筆天文數字。

這是一個巨無霸的超體量資產包。

哪怕把資產分配到了數百家公司裡,也足以支撐讓這些公司成為當地數一數二的企業。

這等規模,已經超出了大多數人的認知範圍。

???????????????整個行動過程是緊鑼密鼓,讓人心驚肉跳的。

一個月的時間,徐誌高、李燕、白承恩三個人幾乎一分鐘也不敢懈怠,生怕會出了紕漏。

三個人分工明確。

徐誌高負責主持藍鯨集團解0體的步驟,次序,以及資產包的合理分配。

李燕負責篩選,任命,重組各個公司的股東架構,並簽署各種協議,以確保那根風箏線足夠結實和隱秘。

白承恩則主要打點人際關係方麵,從全國各地的資產包落地,以及當地人事資源的傾斜,都要他逐一去聯係,以確保這些公司可以平穩著陸。

一個衝鋒,一個居中調度,一個殿後。

如此強大的工作密度,用“焦頭爛額”的忙碌來形容也毫不為過。

2002年10月初,經過藍鯨集團上上下下的不懈努力,這場具有裡程碑一樣的大動作終於結束了。

藍鯨集團隻保留了京都的藍鯨大廈,業務隻保留了藍鯨企業孵化項目,藍鯨購物網和藍鯨支付係統,其它的全部脫離了母體。

這一刻,仿佛全世界都清淨了。

突如其來的動作,讓所有的外界人都認為,屬於藍鯨創造的神話過去了。

藍鯨的輝煌不如當初,人走茶涼,終究是大夢一場。

這家公司,恐怕再也不能像從前一樣傲視群雄了。

但隻有極少數的幾個人知道,這次藍鯨的解0體意味著什麼。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藍鯨的這次動作,才是真正意義上的……

一鯨落,萬物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