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訓全程有十四天(包括最開始的集合日和最後的比賽日)。第一日分組和最後的選拔賽去掉,能完全用來訓練的時間是十一天。
前兩次青訓,仁王都會給青訓安排不同的階段,每個階段都會安排一次比賽,這次也不例外。
敗者組被安排的那種專項考核不算比賽,那隻是趣味訓練的一部分。這種趣味訓練,在勝者組要更少一些。要對比的話,敗者組的條件更惡劣,但勝者組的訓練更“枯燥”。
會有這樣的對比,一定程度上是教練們相信勝者組的球員們擁有更明確的目標,對自己的實力和對訓練本身更加心裡有數,所以他們安排的是更科學的訓練,也更專業。
總體而言,不管是敗者組還是勝者組,青訓都會分為三個階段。
每個階段,組內都會進行一定的訓練項目調整。
已經分了勝者組和敗者組,就沒有再分排名了。但不同的訓練項目和訓練量倒是很明確地顯示出了球員的不同等級,這種等級不那麼明確,卻也很可觀。越是了解網球喜愛網球的人,越是能明白其中差距所在。
勝者組的第一個階段比賽是很純粹的體能競賽。
競賽項目也很像是基礎體測,隻是項目比較多:從短跑開始,先測試爆發力項目,再測試耐力項目,還有測試握力,拉力,臥推力等的內容。
這些項目在他們第一天訓練時也簡單測試過,再測試一次是因為第一階段的訓練以純粹的基礎訓練為主(這部分勝者組敗者組都一樣,隻是勝者組後續部分會更加注重技巧而敗者組會一直注重基礎訓練),教練組用這種數據的方式更直觀給球員展示不同基礎項目帶來的基礎能力上的改變。
每個人的體測報告都不同,每個人的身體條件也不同,因此每個人在類似訓練單訓練數天後得到的變化也不同。
敗者組的第一個階段比賽也是和體能有關,但項目要更簡單,沒有那麼繁複,以體能訓練為主。
敗者組的整個訓練進程都會注重於基礎訓練,而不同的體能將會決定之後教練組給球員安排的訓練量。
到了第二個階段,勝者組就開始給球員們分組。
相似技術類型的球員會被分為一類。
比如橘和亞久津就被分為一類。
橘在轉變打法後其實更偏向於全場型,甚至比賽發揮時打法和大石有相似之處,但他最開始屬於九州雙雄的打法還沒有完全消失,而且那也是他的天賦所在。
仁王並不想很獨斷地要求橘去做什麼。他知道,以橘對他的敬意,他要求那麼橘就會去做。但不應該是這樣的,橘應該有自己的想法,他要做到的是引導。他不滿意橘現在的打法沒錯,但他不能強行讓橘將打法改回來。他將橘與亞久津分在一組,這樣一來橘或許能從亞久津的打法中得到一些啟發。
宍戶也被分在這組。
在勝者組中,給丸井分組是比較難的。
看似他和南還有天根都是雙打
選手,但南是偏向後場的選手,而天根隻是打雙打比較多,實質上單打技巧也很不錯,還會一種很獨特的單打打法。
好在仁王了解丸井。丸井是有補充自己後場技巧的打算的。他在青訓裡有很明確的意願:彌補自己技術上的弱勢,往全場型和單打型發展,那麼就可以不將他當做雙打選手考慮,不考慮他的強項而是考慮他想補足的部分。
按照這種模式分類,丸井,千石,葵和伊武是一組。
另外兩組中的一組是大石,南,天根,梶本。
另一組是幸村,跡部,手塚,小仁王和越前。
人員不是平局分配。也沒辦法平均分配。球員如果不屬於哪個類彆,那也不能強行將他分進某個類型的分組裡。
這樣分組以後,同一個組的球員很自然就有了更多的交流。
不過每天都有一起上的理論課,又杜絕了球員們因為不同組彆而產生的隔閡,或者說小團體——但話又說回來了,教練組也沒有安排組彆間的對決,練習賽也隻在組內安排,那麼組和組之間自然也不會有什麼小團體。畢竟隔閡和抱團都是因為競爭才出現的。
勝者組的大部分球員都很成熟。和他們的年齡相比,他們的思維具有很強的邏輯,並且想法和認知也非常清晰。
他們很清楚,最後分組時,同一組的球員有一半不會是自己的隊友。畢竟以團體賽來說,一支隊伍隻有同一個類型的選手是很局限的。
對他們來說,分組最難的問題反而是最開頭:決定誰是隊伍的隊長。
隻要決定了隊長,之後以隊長為中心,繞著隊長組隊,或者由隊長邀請成員組成隊伍就行了。
當然,勝者組裡的立海大球員們很自然地覺得幸村會是隊長。
畢竟真田和柳都不在勝者組,在勝者組的小仁王很明顯表現出了自己不想帶隊的想法。
他還在私下裡和丸井打賭:“你說,兩個隊長到底是哪兩個?”
“幸村以外,跡部和手塚二選一咯。”丸井想了想,“這有很大的懸念嗎?對我們來說也沒什麼差彆。”
教練組說不乾涉組隊過程,就真的不乾涉組隊過程。
理論上球員們到了最後一天再決定隊伍也來得及,但一直都當領袖的幾個球員都很有組隊的自覺,從集訓的前兩天就開始各自觀察其他球員。
並且他們內部也打算先分個勝負。
小仁王正好和幸村,跡部,手塚同一個組。
這個組的氛圍很有意思。
幸村,跡部和手塚雖然性格各異,但都是很可靠的隊長,也確實當了很久的隊長。他們現在都是三年生了,已經是國中生中的前輩,也都不是衝動的人。
從集訓的第一天開始,他們就很快吸收了教練組的理論經驗。
仁王本來以為,整理論文的隻有幸村一個。
他第二天看到跡部和手塚,見跡部和手塚也去找了各自學校裡的其他人,並且拿出自己的筆記,才知道他們倆
也整理了論文。
……這是什麼,部長的自我修養嗎?
?想看拿鐵不加冰的《無所不能的仁王君》嗎?請記住[]的域名[]?來[]_看最新章節_完整章節
太可怕了吧這群人。
但這組裡有三個領袖還不算,還有個越前龍馬。
小仁王原本以為自己和龍馬會有共同話題的。他們在對抗各自家裡的“老頭子”上確實也很有共同話題。但分組沒多久他就發現,越前的狀態不太對。
越前更在意幸村和手塚,有種忽視跡部的意思。
跡部的脾氣比看起來要好很多。
他看上去驕傲又淩厲,但此時對越前有些明顯的區彆對待卻沒說什麼,反而表現出若有所思的模樣來。
小仁王看出來了,越前對待這三個人態度上的區彆。
越前和跡部打過平手(那是跡部放水後的練習賽),所以他覺得跡部在他眼裡沒有什麼特彆的了。
而他被手塚和幸村狠狠打敗過,所以他想要雪恥。
他前段時間回了美國三周,打了一次青年賽並接受了越前南次郎的短期訓練,自認自己的實力進步了很多。
但教練組安排的訓練都是模塊化的,沒有安排練習賽,所以越前一直找不到機會。他私下裡想挑戰幸村和手塚,兩個人都拒絕了。
幸村甚至拉著小仁王打練習賽也不打算理會越前。
而手塚一直覺得越前態度不對,並不打算滿足越前的心願。
小仁王自己也屬於打敗過越前的人,但或許是他們家老頭子的關係,也或許是他們之間一直以來的朋友關係,越前對他的態度處於對待幸村和手塚和跡部的中間態:不忽視,卻也沒有要挑戰的意思。
但小仁王還是覺得自己和越前不是同伴。
這不就絕了嗎,一組就五個人還分成“三派”。
我好孤獨啊,小仁王想。
分組是在第一階段結束,也就是訓練開始的三天後。分組後的第三天,也是整個集訓開始後的第八天,幾個部長決定先定下彼此之間的勝負。
他們很默契地在夜裡來到了室內網球場。
室內網球場裡有幾個人在自己做夜間加訓。比如丸井,他在立海大待習慣了,比較適應集訓的繁重訓練量,晚上也會找時間琢磨後場的攻防。他找大石詢問相應的技巧,大石也很友好地幫助他,兩個人就正在室內網球場裡對練。
比如千石。千石去年打算去打拳擊,被仁王和伴田教練拉住了。仁王給出了建議,伴田老師則幫助聯係了自己曾經的學生,現在在國內打職業的球員,給千石做了一段時間的調整訓練,並逐步安排千石增加力量訓練。
現在的千石打法沒有顛覆性的改變,但身材和體脂率確實有了很大的變化,比賽節奏也更穩重了。
他在轉變節奏時不打算丟掉自己原本靈動的技巧,因此轉型得有些艱難。好在他有天賦,也願意投入時間,夜間也在特訓。而他來了,他就很順手拉來了亞久津一起。亞久津臉上滿滿的不情願,但還是站在千石對麵給他喂球,陪他對練。
還有宍戶,他剪掉頭發以後就非常刻苦了,自然晚上也會給自己加訓。
其他人則在宿舍休息。
他們見到幸村這一組時也不覺得意外。前幾天的夜晚,幸村,跡部,手塚和小仁王也都會來加訓。
他們組隻有越前不加訓,這也是手塚覺得越前態度有問題的原因之一。
今天越前也沒有來。
但其他人卻沒有像往常一樣直接找地方開始自己的加訓,而是走到了球場裡,還一起合作著拉起了球網。
於是其他人練習的動作慢了下來:他們是打算打練習賽?等一下,這幾個人要打練習賽?!!
拿鐵不加冰向你推薦他的其他作品:
:,
:,
:,
:,
希望你也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