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7章 《農業 地理與鋼鐵》(1 / 1)

王文龍坐在書桌前,喝了兩壺濃茶才終於動筆在麵前的稿紙上寫下新書的題目:《農業、地理與鋼鐵》。

在開原城會講之後王文龍就打算寫一本和地緣相關的書籍,如今他才終於開始動筆。

地緣學的書籍在後世很多,但基本都是基於後世近代地緣而寫的,對於此時的世界還沒有太大參考價值,王文龍隻能將地緣學的範圍更加擴大,最終選擇了前世著名的書目《槍炮、細菌與鋼鐵》。

這本書也是王文龍前世在大學無聊時的,此書非常有趣,而且有相當的知識深度,在前世曾一度霸榜各國科普類書籍前五名。

準確來說《槍炮、細菌與鋼鐵》並不是地緣學書籍,而是人類史科普書目,但其中涉及到的技術發展、農業傳播、文明演變等等內容無不和地緣有莫大關係。

更關鍵是這本書是從全人類曆史的視角去描述人類這一物種的文明演變過程,哪怕站在明朝萬曆年間這本書也有參考價值,隻要對後續的近代內容稍作刪減即可。

隻不過要刪減到什麼程度卻著實需要王文龍思索,這本書中所描述的重大曆史進程如美洲開發、歐洲崛起、亞洲屈辱的近代史全都還沒有出現。如果將沒出現的內容全部刪掉,那這本書的字數能直接少了三分之一,許多重要的思想也會被連帶刪除。

王文龍打算把本書的主要思想保留下來,一些明顯超越時代的內容,如人類非洲起源論,當然是不適合寫的,但《槍炮、細菌與鋼鐵》的基礎思想即地理決定論必然要保留。

此書的核心理念就是:不同文明的曆史遵循不同道路前進,原因並不是民族人種自身在生物學上的差異,而是不同民族所處環境造成的。

這樣的思想對於此時人來說,肯定有足夠啟發力,也是王文龍想要傳達的內容。

原作所舉的例子不能用,王文龍就隻能像之前寫《國富論》一樣,用這時代的曆史資料去補充自己的理論證據。

王文龍用了幾天時間確定下大綱,接著卻沒有立即動筆,隨後幾天他都在翰林院、禮部轉悠,借助自己的身份查找相關的曆史資料,將可以用到《農業、地理與鋼鐵》之中的例子都記錄下來。

六月初,範允臨、陳繼儒等人離開京城,王文龍也隨同一起南下,如果不是因為甲骨文研究會的工作走不開,董其昌也要一起回去。

之前跟王文龍一起去見利瑪竇的那位風流才子,中國曆史上第一位確認名字的梅毒患者屠隆死了,眾人是回去奔喪的。

離開之時隻有幾個浙黨的官員前來送行。

東林黨和浙黨的鬥爭歹戲拖棚,沈一貫還在苦苦支撐,他已經幾個月請假不去內閣了,明眼人都知道,沈首輔正在和萬曆皇帝之間私下溝通。

但同時大家也明白,這一場戰鬥浙黨的落敗已經勢不可擋。

甲骨文研究會的成立雖然獲得天下人稱讚,但其實研究會還是有明顯的浙黨色采,參與研究會的成立典禮是做態度給天下文人看,而宋研究會的成員南下則是明顯的私交,如果在江南或許還會有不少文人不顧什麼黨派紛爭前來送行,但京城的官員政治敏感性都極高,風雨飄搖之時願意來送行的人並不多。

臨上馬車之前沈一貫派來送行的幕僚突然說:“建陽先生,聽說你同沈公子有些私交,不如你讓沈公子幫著勸勸閣老吧。”

那幕僚跟隨沈一貫也已經許多年,不想看著沈一貫再這麼死鬥下去,沈一貫現在的堅持已經越來越沒有意義,反而讓朝局走向不可控的方向。

“我去試試吧。”王文龍也隻能如此說。

眾人沿著京杭大運河一路南下,船到蘇州已經是二十多天以後。

沈宜修卷著袖子拿起墨條:“相公,我來給你磨墨。”

“多謝夫人。”王文龍將枯筆從墨池中提出來,讓出位置,對著書稿繼續構思新書的布局。

他準備將《農業、地理與鋼鐵》分成四大部分,模仿原書的結構。

第一部分通過虛構一個自己“見過”的海外島嶼文明來,以一種社會學實驗的思想去分析環境對於文明的影響。原書中這個島嶼文明在加勒比,但把背景換到東南亞也沒什麼區彆。

第二部分則是講述中華文化的耕種技術傳播曆史:不同年代的耕種技術帶來了不同年代的農業生產方式,生產方式需要不同的組織製度,糧食剩餘也帶來了分工與階級,不同地理條件也使得中華文明上古以來就有遊牧區和農耕區的區彆。

第三部分則是利用前兩部分的理論,分析中華文明一些思想觀念的成因,這一點讓王文龍頗為頭疼,因為許多上古農業時代的習俗,到這時也還是治國理政的主要方法,如果剖析的太細,很可能給自己帶來政治上的風險,所以對相當內容他隻能含糊影射。

最後則和原作一樣,得出了兩個主要結論:技術發展推動文明前進;技術發展的前提是有社會需求和發展潛力,所有技術發展都是靠長期累積而來的,而不是個體的英雄行為。

整本書的字數能控製在二十萬字左右,夾雜了大量王文龍查找推演出來的史料,務必要讓這年代的讀者也能看得懂。

陳繼儒走進船艙,見到王文龍在書本上畫著條條框框的思維導圖,大概能猜到是一種整理大綱的方式,笑著問道:“建陽又有新作要寫?”

王文龍點頭道:“這次去遼東有了些新思路,想寫一本與地理有關的書籍。”

“相公寫書妻子磨墨,才子配佳人,建陽真是好福氣也。”陳繼儒笑著說道。

沈宜修在一旁臉蛋微紅,杏眼看著王文龍。

她喜歡看相公工作的樣子,王文龍每次要寫書,確定大綱之後便是揮毫立就,速度極快,這在沈宜修看來就是王文龍腹有詩書的表現。

每次見到這場景,都讓她覺得王文龍十分有魅力,特彆像戲台之上揮斥方遒的天才名士,風度井然。

聞言王文龍卻是暗暗苦笑。

現在李國仙正懷著孕,沈宜修突然從福州跑回蘇州娘家,又跑到船上來見他。雖然沈宜修依賴他的樣子,讓他覺得挺有趣,但三言兩語,他就感到小姑娘肯定和姐姐生了什麼齟齬。

也真不能怪她,沈宜修作為主母,自己還沒破身,李國仙就先懷了,還得要沈宜修帶人去照顧,兩個女孩子天天住在一起,就是家長裡短那點事情,鬨矛盾的幾率太大了。

李國仙有個女作家的社會身份可以讓她解悶兒還好些,沈宜修這裡弄了一本字帖之後卻遲遲沒有再動筆,也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沒啥愁事,所以沒有靈感,王文龍詢問沈宜修時,沈宜修也說自己沒有寫作的欲望。

這讓王文龍覺得自己得給沈宜修找點事情乾了,可彆讓一個名載史冊的才女在自己家中荒廢了。

王文龍所坐的船隻正緩緩駛向吳江時,位於蘇州城中的袁無涯卻正在為自己書植堂的稿件而發愁。

除了最近因為風頭過去書植堂發了李贄點評水滸的遺稿之外,最近他手上沒有啥合適的稿件,新的書稿質量都很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