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一地雞毛的結局(1 / 1)

其實楚宗之亂的真正情況在武昌的人看得很清楚。

曾經在雲南經營邊事的湖廣按察使李燾、以及兵科出身的湖廣右參政薛三才在吳楷上疏前就跟他溝通過,表示事情遠遠沒有他所說的那麼嚴重,調動大兵不但耗費糧草、還會整的人心惶惶,不利於將此事快速平定,如果沈一貫還要繼續操作,甚至可能弄出舉兵殺入武昌城和宗室大戰的場景,那樣武昌的百姓被波及的死傷人數隻會更多。

明明可以輕鬆解決的事情,何必一定鬨到將武昌城變成戰場?

但是浙黨不願放棄這次操作機會,吳楷還是按照自己原本方式寫了上疏。

等他的上疏到了京城,因為事情出的太大太突然,東林黨等其他黨派也不敢反對沈一貫的作為,萬曆皇帝看到吳楷的上疏同樣被嚇壞了,於是同意沈一貫的方案下旨討叛。

現在的情況是武昌到處作亂的宗室沒人管,三省卻開始調兵,湖北的衛所軍大批的入駐襄陽,各地的糧草都開始分撥,而且浙黨官員還到各地去監督,抓出那些備戰不積極的文武官員,整個中原都做出了一副大戰來臨的局勢,也不知道要去打誰……

要知道這時各地還在鬨洪水呢,有這錢糧拿去救災好不好?

王文龍不想看著這場鬨劇繼續擴大,他勸諫說道:“我以為現在浙黨最好收斂一些,應該求將宗室之亂儘快平定,而不是先把風聲做得太大,我今早已經給沈首輔去書,希望他能聽從我的意見。”

“這個嘛……我會等首輔那邊的意思。”那禦史敷衍的道。

王文龍說的是好主意,也是可以讓浙黨全身而退的方法。現在浙黨雖然通過劫杠案一下抓到了不少權力,但是這種權利一旦等局勢平息馬上就會流失,還會被反攻倒算,在此案之中跳得太高的浙黨官員全部會被攻擊,浙黨先得而後失,後續計算實際上是相當受損的。

沈一貫此刻的作為隻會將一樁明明可以讓浙黨得利的案子弄到失分,還浪費了大量的糧餉,弄得中原百姓人心惶惶。

幾天之後沈一貫就收到王文龍的急遞,拆開信仔細。

王文龍在信中極力勸他收斂,可現在拿著劫杠案浙黨實在是有了前所未得的大權,沈一貫總覺得隻要此案再延續一段時間,浙黨就能將拿到的權利給消化掉。

王文龍寫道:“楚宗室太弱,屆時若是受到壓力便瓦解冰消,浙黨麵對造成的一團亂局又該如何自處?”

沈一貫思索良久,對幕僚說道:“我怕的也是這個,但楚宗室連殺巡撫的事情都做得出來,想來不會如此孱弱吧?”

這貨根本不在乎武昌百姓受苦,甚至希望楚宗室鬨得更凶一點。

在他看來當年寧王之叛第一步就是殺了江西巡撫,而現在的楚宗之亂第一步也是把湖廣巡撫給打死,他的操作並不算過分。

在這時的京城官員心中殺巡撫自然等同於造反,這也是為什麼萬曆皇帝會對此事如此擔憂的原因。

看完王文龍的書信,沈一貫對於自己的行為有過一瞬間的懷疑,但是很快他就把這種想法放下,總覺得自己的計劃可以順利實施。

見到沈一貫如此態度,他身邊的幕僚自然也不敢勸。

於是浙黨開始在湖廣附近的三省大量調兵,做出一副要大兵壓鎮攻打武昌城的樣子。

他們惟獨沒想到武昌城中還真有心念百姓的官員。

湖廣按察使李燾此時還堅守在武昌城中,看著局勢越來越緊張,他生怕朝廷真的派兵攻打武昌,致使武昌百姓生靈塗炭。

李燾之前是在雲南做官的,對於處理民亂十分有經驗,他判斷此時武昌城中的楚宗室根本沒有作亂之心,於是帶上幾個衙役就去和楚宗室談判。

然後就成功了。

楚宗室眼看自己成為了朝廷平叛的對象,也害怕被屠,於是答應交出參與搶燒的子弟,有罪之人也全部同意受審,隻求朝廷能夠不把楚宗室剿滅。

然後楚宗室就把自己滿街搶劫的家奴和子弟叫回去了。

梁雲龍到湖北沒兩天,正準備兵馬攻城,突然就被通知可以進武昌城接收城防,對宗室進行審判。

鬨得中原不寧的“楚宗叛亂”居然靠李燾帶著幾個衙役就給平定了……

這浙黨上下全部懵逼,而京城之中在幾天的呆愣之後也迅速爆發出極大的反應。

不是說好了宗室叛亂,都聯絡了舉事日期、發出榜文準備造反了嗎?這怎麼靠一個湖廣右參政談了一上午就解決了?誰家造反是這樣的?沈一貫之前滿中原的調兵在這會兒看來純純成了行為藝術,有這麼多時間調兵,還是什麼鎮守襄陽,要是早十天去和宗室談判,這事情恐怕早已解決了。

吳楷在上報處理結果的時候已經儘力的粉飾,甚至將此事之中功勞最大的李燾的行為輕描淡寫的帶過,但是結果如此有戲劇性,怎麼可能瞞住人?

東林黨立刻開始反擊。

沈一貫在過程中的一係列操作自然受到東林黨的極力攻擊,配合沈一貫的上下官員全部被彈劾,薛三才之前勸吳楷不要將此事上報為叛亂的消息也被翻出來,吳楷因此被彈劾,梁雲龍隻不過剛是到湖廣事情就解決了,但是作為沈一貫提拔的湖廣巡撫他也逃不開攻擊。

東林黨的雲南道禦史史學遷發問:“諸宗束手待縛。畢竟殺死一家四命者,為誰張掛榜文者?為誰搶奪人財劫倉庫汙婦女者?為誰粧成異變調動三省兵馬?”

殺人誅心啊。

東林黨這是直接想給浙黨戴一個整樁事情都是由他們挑起的帽子。

沈一貫看見這樣的言論,自然氣得半死。

楚宗室燒搶武昌城時整個武昌大亂,自然不能知道是誰殺了趙可懷一家,也說不清那造反的榜文是誰貼的。但是連搶奪人財物、倉庫、奸汙婦女都怪在浙黨頭上,是不是有點過分了?浙黨連武昌城都進不去,總不能飛入城中去搶奪財物吧?

但浙黨之前的行動又太過高調,不但損傷了東林黨的利益,其他三黨的成員也有大量被沈一貫的手下以不服從調動為由吃了排頭,朝堂之上,對於沈一貫的攻擊幾乎是一麵倒,沈一貫和浙黨想要分辨都不可能,隻能含恨表示自己的行為有誤,把吃進去的利益拚命往外吐。

這一次楚宗之案,浙黨先勝後敗,還引得朝中所有派係不滿,最後算全局收獲,浙黨可以說是虧大發了。

事件塵埃落定之後,沈一貫忍不住對自己的幕僚歎息:“王建陽又把事情說中了,我就不該將此事鬨大,反誤自身呀!”

萬曆三十二年的十月,劫杠案漸漸平息,楚宗藩搶劫百姓的時候威風赫赫,受審的時候又配合的像一群鵪鶉。一大批宗室被交了出來,三法司都派官員趕到湖北拿人。

案子的審理肯定要遷延到明年,而且已經定下要對幾個領頭的宗室問斬。就憑他們搶掠武昌的行為,處以淩遲都不冤,但是貼了一個宗室的身份,能夠處死就已經不錯了。

而事後浙黨也儘力補救,先是把自己弄上位的官員嘉獎有功,雖然沒有用上一兵一族,但是過程中調兵馬的、支援糧草的浙黨官員全都被送上功勞簿,一口氣給九十二人報了功勞。

而東林黨則立馬派人到湖廣進行調查,並且在民間炒作輿論。

東林黨查出了一些事情真相後馬上開始大肆宣揚,他們表示此事之中宗室的作為遠遠不像地方官所說的那樣嚴重,犯罪宗室被處以嚴刑,被監禁者四十餘人,帶頭鬨事者可能被處極刑,時“處理為過”,“極度張揚”,“有失公允”。

此時又碰上地震,東林黨人便將此渲染為“民心多言天怒不公”。

且此事的延燒還遠沒有結束,今後在東林黨和三黨的朝堂鬥爭之中東林黨還會不斷翻出浙黨官員在劫杠案的舊賬,是否謀反、是否需用兵、是否應該對宗室用重刑全都成為反複攻擊的方向。

東林黨人對於民間輿論的掌控力不是蓋的,文人士大夫在長期宣傳下居然不少都認為萬曆不應該對宗室用刑。

而受害的湖廣的百姓卻被認為死了活該,宗室燒殺搶掠奸淫婦女,東林黨也認為不應該抓。

就是為了互相爭權奪利罷了。

住在湖北的袁宏道寫詩感慨此事:“國體藩規俱莫論,老臣塗血也堪憐。”無論東林黨還是浙黨,在這件事的處理之中全然都沒有把規矩放在心上,為了互相黨爭可以隨便扳動國法。

就在此時王文龍也離開了南京。

身處江南輿論中心,他看這黨爭的亂局看的心頭窩氣,覺得不如回福州老家去做點實在事情。

他原本就計劃著下半年要回一趟福建,一是為了出書,二是要去看看大員島移民的局勢。等到秋末,各地的洪水終於平息,道路平靜了,他便馬上帶著家人動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