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章 利瑪竇號西江(1 / 1)

“我以為如今澳門的第一大問題是許多人不知怎麼能夠在中國傳教……”

利瑪竇坐在書桌前,熟練的用毛筆寫著拚音文字,他正在給澳門的耶穌會總辦領導範裡安寫信,彙報自己在大明傳教的經驗。

利瑪竇對於自己在中國傳教積累下的經驗非常自信,萬曆九年利瑪竇第一次受到羅明堅的推薦到達澳門,準備進入中國傳教之時,根本想象不到自己將要麵臨的是怎樣的困難。

利瑪竇最初分析了以前澳門的傳教士向大明傳教的過程,發現許多傳教士都不會使用中文,根本無法和明朝官民溝通,於是費了一年時間學習廣府話和南京官話,以為這樣就可以成功傳教。

然而進入大明之後,利瑪竇等人才發現,大明的宗教市場非常卷,他們除了所帶來的歐洲科學書籍以及地圖可以獲得大明讀書人的興趣之外,彆無其他優勢。

在肇慶蹉跎了一年時間,利瑪竇便找到了第二個傳教辦法,他們改穿上佛教僧人的服裝,帶上聖母聖子像,在肇慶建了一座“僊花寺”。

這做派使得許多明朝人以為他們是佛教的一個教派,把聖母聖子象當做送子觀音來拜,利瑪竇等人才,終於有機會在廣東落腳。

又過了五年利瑪竇的西式寺廟被廣東總督劉繼文看上,占了,並且把利瑪竇驅逐。

利瑪竇隻能移居韶關,那時羅明堅已經回了歐洲,另外兩個共同進入肇慶傳教的歐洲傳教士也死了,利瑪竇隻能單打獨鬥。在韶關利瑪竇才發現佛教的野僧在大明的地位並不高,想要建立崇高形象,必須成為讀書人,於是利瑪竇獨自開始了第二次蛻變。他開始攻讀《四書》,並且留起頭發,換上儒士的服裝。

利瑪竇因此認識了更多的讀書人,並開始學習怎麼和大明讀書人交往,他發現要想成功傳教,就必須成為有名人物,於是開始將大量歐洲的技術、符合大明讀書人價值觀的思想著意傳播,利瑪竇開始第三次蛻變。這一次他成為了名士,遊走於達官顯貴之間,成功到白鹿洞書院講學、出入江西的王府。

出入顯貴之間,開了眼界,利瑪竇才發現在大明自己得有大人物的青睞才能夠真正站穩腳跟,而在大明最大的人物自然就是萬曆皇帝。

於是利瑪竇開始多方疏通,想要上京麵聖,最終造了一個“大西洋使臣”的假身份,成功帶著自鳴鐘、大西洋琴等西洋物品入京城進貢。

如今利瑪竇已經得到萬曆皇帝的信任,萬曆下詔允許利瑪竇等人長居京城,毫無疑問成為最成功的來華傳教士。

而利瑪竇也摸透了在大明為人處事的方法,就比如許多朝臣還以為利瑪竇真是一個普通的使節,他之所以請求留在京城就是因為仰慕京城繁華,根本沒注意到利瑪竇常住京城的目的是為了傳播天主教。

利瑪竇的確對於在中國傳教極有經驗,但問題就是他這二十多年積攢出來的經驗,對於澳門那些眼高於頂的傳教士來說卻往往以為是弄巧,特彆是剛從歐洲到來的耶穌會士,對立馬竇的經驗常表現出不以為然的態度,更喜歡用自己的臆想去瞎搞。

“大明是一個特殊的地方,在這裡傳教,需要摸透這裡的情況,遵守這裡的規矩,對什麼樣的人說什麼樣的話,是要特彆注意的事情……”

利瑪竇把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這句話翻譯成意大利文,但是思索一番他卻覺得這樣寫出來反而會引得澳門的那群耶穌會士不滿,於是又是一番刪改。

半天之後利瑪竇拿著那份已經被改的麵目全非的書信歎了一口氣,多了一個“哎,即使寫出來,他們又怎麼會相信呢?澳門的人總是怪中國人傲慢,卻不知道他們自己比中國人更加傲慢……”

文字改無可改還是不滿意,利瑪竇索性把筆丟在一邊不寫了,而是取過書桌上那一冊《狄公案》繼續。

利瑪竇雖然能夠讀懂文言文,但是對他來說四書五經和諸子文章還是非常困難,白話在他看起來要輕鬆的多。

個把月前因為萬曆皇帝對於王文龍作品的推崇,京城中也流行了一陣王文龍的作品,利瑪竇為了和京城的文人士大夫有共同語言也去找來王文龍文學的作品,然後一下就喜歡上了《連城訣》和《狄公案》。

其中《狄公案》更是符合利瑪竇的胃口。

原因也簡單,此書的原作者高羅佩本來就是荷蘭人,雖然被王文龍翻譯刪改了不少,但是書籍的底層邏輯還是很讓利瑪竇覺得親切。

而且這樣的消遣比此時歐洲人寫的要先進太多,放在利瑪竇麵前的確是一本優秀的娛樂文學。

泡一杯茶,端上一碟蘇州點心,利瑪竇悠悠哉哉地看著。

利瑪竇第一次進入肇慶府時才二十多歲,而如今他已經是快五十歲的人了,在大明呆著的時間比在意大利老家還要長,而且還專門學習明朝士大夫的做派,享受習慣早就已經非常類似明朝人。

這時,本地的信徒敲響了他的房門,利瑪竇放下書本起身去開門,就見到自己熟悉的名士屠隆和一個青年書生站在門外。

利瑪竇微笑拱手行禮:“屠長卿今日怎麼來了,這位先生是?”

屠隆也行禮,笑道:“這便是西江常說想要見的王建陽了。”

嗯,利瑪竇號西江,又號泰西。

王文龍打量著他,就見利馬竇長須飄飄,一身儒生打扮,儒家的禮數十分標準,一口南京官話比許多明朝人都要標準,要是不看臉根本都不會意識到他是個外國人。

利瑪竇聽見王文龍的名字眼前一亮,熱情說道:“原來是建陽公,快請進,快請進。”

沈泰鴻邀請王文龍去見利瑪竇,但是他自己有事不能陪同,所以今天是沈泰鴻的好友屠隆陪著王文龍一塊來。

利瑪竇引著兩人進屋,對王文龍笑道:“我正在看先生的文字,卻沒想轉眼先生便至我麵前了,真真是如在夢中。”

王文龍進屋,先笑問道:“西江先生,用飯了沒?”

“呃……”利瑪竇也是一愣,然後反應過來連忙道:“我這就叫人去做飯。”

王文龍笑道:“沒用飯就好,咱們一起坐下吃些。”

屠隆笑著進屋利瑪竇這才發現兩人身後仆人手中拿著兩個大食盒。

蘇州的天主教堂隻是一個臨時小廟,位於通關坊,是萬曆二十七年利瑪竇進蘇州時建立的,在蘇州的鬨市。

而今天王文龍和屠隆是一早從虎丘山趕來蘇州城的鬨市區,一路上走的急,還沒吃東西。

王文龍解釋道:“此地熱鬨,周圍有許多食肆,我們路上已叫仆人買了些酒飯來,大家邊吃邊聊,豈不快樂?”

利瑪竇連忙叫人進來收拾桌子,擺上碗筷,坐在主家位置上,對二人點頭道:“長卿文采過人,建陽也是名士,今日飯桌上在下卻是要大為受教了。”

王文龍撩衣袍坐下,笑著說:“我也早聽過長卿詩文率不經意,一揮數紙,和人對案拈題,各賦百韻的故事,今日正要見識長卿作文呢。”

“莫取笑我,”屠隆搖頭道,“今日有建陽你這大方家在此處,我哪有班門弄斧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