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療屙錄》與“錄學”(1 / 1)

《療屙錄》影響多大隻看福州城報紙專欄的討論密度就知道,此書發表三個月後不光是王文龍的《旬報》,其他的報紙也全都出來對這篇發表評論,一片倒的都是好評。

《倉山詩叢》主編曹學佺高屋建瓴的在評論之中介紹:“《療屙錄》所寫之人心世道,讓人無力悲涼,哪怕有名醫如塗旦可,名臣如宋常勤,對彼時局,亦是徒呼奈何。”

“此書將末世之中人人不敢作為之景象用二主角之視角緩緩寫出:百姓流民不信官府,將軍士卒不信長官,雖地主士紳讀書之家,亦不信朝廷,隻知守財自保,如此一來大廈豈能不傾?萬般皆不可行,似患了沉屙久病,此非人病,國病也。病在暮氣二字。”

“此書講暮氣深入骨髓,實實讀之令人脊背發涼。”

到了後世,中國近代文學教科書中,更是將王文龍的《療屙錄》評為“封建末年文學之新聲”“資本主義萌芽階段啟蒙之作”,在文學教科書中盛讚道:“《療屙錄》深刻描寫了封建時代末年的悲慘現狀,反映了明萬曆時期知識分子對於封建王朝社會現實的深刻觀察,同時又是新興資產階級視角所代表的市民文學在明代通俗中的典型體現,代表了新興資產階級的呼聲。”

對於後來的創作者,王文龍的作品也是一座豐碑,幾十年後的大作家李漁就在自己的回憶錄中多次談到王文龍的《療屙錄》這部巨著對他的影響。

“餘自幼好讀書,常受父親教訓曰雜書少讀,心中也自羞愧,以為不能攻正經也。直至見《療屙錄》一冊,手不釋卷,方始明白中亦有巨作。”

“過去做者,隻知以一人視角寫去,若是要換人物,便牽動故事再換視角,此皆《三國演義》《水滸傳》知寫法。直至建陽公此書開創一種多視角寫法,我輩文人方始知道若要寫大場麵,可以從不同視角著手,一個故事並非從頭說至尾巴,可插敘、可倒敘,一個場景也並非隻能用寫景與對話描摹,人物,神態,心理,乃自天氣景象,亦都是烘托場景之法,場景烘托氣氛,氣氛又作用於人物。”

“凡此種種技法皆從建陽公始,風氣一開,天下作者由此蛟龍入海、鳥雀出籠,再不受羈絆也!”

王文龍的這本開創的近代寫法對於後世的影響太過於深遠,種種技法的引入以及極強的情節緊張感使得這本書幾百年間都被奉為一流的娛樂文學與一流的講史演繹。

而隨著曆史發展,後金女真漸漸崛起,《療屙錄》的開創性眼光仿佛是預言一般越來越多的在末年的明王朝之上印證,更使得這本的地位越來越高。

甚至誕生一群專門的《療屙錄》研究專家,世稱“錄學”,隨著錄學家的研究,《療屙錄》的劇情以及人物都不夠他們鑽研的了,他們從官製,軍事組織製度等等方麵去加以研究,把《療屙錄》的創作背景越來越深的被挖出來。

相關學者發現《療屙錄》的時代背景似乎和李國仙的《甄嬛傳》相聯動,因為錄學家們越來越發現《療屙錄》中提及的北方戎狄王朝似乎和《甄嬛傳》之中所描寫的朝代極其相似。終於有人提出《療屙錄》和《甄嬛傳》所描寫的故事應該有時代勾連性——《甄嬛傳》之中的飄颻國就是入侵的戎狄在打敗了《療屙錄》中武朝之後建立的一個少數民族政權。

聯想到王文龍和李國仙的關係,兩人共同創作作品故事背景的說法漸漸被提出。

越來越多學者確定《甄嬛傳》中的“飄搖國”就是後金。

這一發現讓《療屙錄》和《甄嬛傳》的愛好者無比驚訝。

兩本書都有相當強的故事性,聯動又提供了話題性,一下愛情故事、國破家亡、民族爭端,種種熱點情緒,在這兩本書的聯動下都彙聚到了一起。

到了幾百年後的影視時代,《療屙錄》和《甄嬛傳》被邊道同一劇本之中,被翻拍成為中國電視史上的第一部長篇電視劇,此句有大量國寶級“錄學家”參與劇本改編工作,拍出來的作品已經到達藝術品的水平,成為影響幾代人的銀幕經典。

後世這兩本還被不斷的翻拍,衍生出來的遊戲、二創、歌曲、動漫數不勝數,到後來甚至引起觀眾反感,不是《療屙錄》和《甄嬛傳》不好看,而是太多垃圾作品去蹭《療屙錄》的知名度。

十年出了幾百部《療屙錄》手遊,許多都是換皮之作,讓消費者都感到審美厭煩。

《療屙錄》開始連載的時候《俗世奇人》也發出了完結篇。

《俗世奇人》原作就參考了大量明清的筆記體風格,在題材上並沒有太多創新,所以造成的影響也沒有開創新派武俠流派的《連城訣》和開創偵探流派的《狄公案》那麼大。但是這本書也是毫無疑問的佳作,從《旬報》第一期創刊號就開始連載,寫了一年多,同樣積攢了大量的忠實讀者。

《俗世奇人》宣布大結局的這一天,許多追了一年多連載的讀者專門跑去買來最後一期作為收藏,《旬報》這一期的銷量居然直接漲到兩千份。

且隨著這本書的結束,《俗世奇人》帶來的影響遠沒有消失。

這種有市場,模仿難度又不大,所以王文龍的《俗世奇人》連載一年多後各家報社都有了模仿作品,因為有些讀者專門喜歡看這種故事,所以一些報刊專門開了“奇人軼事”板塊。

有評論家認為王文龍的《俗世奇人》作品的開創性雖然達不到《療屙錄》的程度,但絕對堪比《連城訣》和《狄公案》。

這本的開創處在於麵對普通百姓的視角。

《俗世奇人》是由一個個奇特人物以及市井小故事組成的,王文龍也沒有完全照抄馮驥才的原作,而是加入了許多這年代的市井奇人描寫。

這年代的創作還在早期階段,家筆下的人物往往是才子佳人,帝王將相,就算王文龍的《儒林外史》所寫的那也是在社會上地位頗高的讀書人。

而《俗世奇人》之中的每篇主角卻都是和大家一樣的普通人物,極富市井氣息的故事深受讀者喜歡,也讓許多創作者第一次知道還可以有這麼平民化的視角。

後來文學史上公認明萬曆年間王文龍的《俗世奇人》是中國曆史上第一部成熟的市井。後世專注於描寫百姓日常生活,家長裡短,人情冷暖的市井、平民就是從此開始發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