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療屙錄》發酵(1 / 1)

杜鬆說:“九月黃河改道,耽誤了我延綏的軍糧運輸,朝中官員百般推委,沒一個來解決實事,我想要上疏,偏偏那文官又來阻攔。他們吵點屁事情,卻要誤了我邊防大事。”

聽到這話,馮從吾也不禁歎一口氣,“原來是此事,這事我也有聽聞。”

今年真是多災多難,九月初八日,黃河在開封歸德,一帶絕口,直接於商丘出現洪峰,在肖家口衝開了一百多丈的河堤,河水儘數往河岸南部灌注,淹沒許多村莊,而黃堌一帶的黃河斷流。

這已經不是黃河絕口,而是黃河改道,黃河繞道四十多裡地。

這一下朝廷中就熱鬨了,各派言官紛紛成為大聰明。

給事中、禦史各自上疏提出建議,有人認為應該疏浚下遊,有人認為應該趁機讓黃河改道,有人認為要小心黃河再次絕口危及老朱家的祖陵鳳陽。

但說來說去也沒個人敢拿大主意。

大家吵個沒完,可是黃河下遊已經一天一淤塞,因為上遊改到黃河水分流,下遊從徐州到邳縣之間三百裡的河段水深隻剩幾尺,運送漕糧的船隻直接擱淺。

治水專家工部尚書劉東星連忙火線上馬,劉東星決定疏浚泇河,聯通淮海,方便漕運。

這項工程報上去最開始議論的費用是一百二十萬兩白銀,因為耗費太大朝廷猶豫不決,數次派遣官員實地查看,一人一個方案,上頭謀劃不一,致使剛剛開始的工程也中途停止。

而劉東星實地考察之後發現之前的官員全在胡扯,根本用不了那麼多錢,災情如火,直接命令當地繼續原本的疏浚工程,劉東星負責之下總共花費了七萬兩銀子,三成的工程量就已經完工。

這就看出這些言官的不靠譜,報出工程費用一百二十萬兩,真的辦起來有個二十五萬兩就能完成,前期費用究竟怎麼算出來的,簡直難以想象。

而這時朝廷看見投資不大便下定決心趕快辦事,但劉東星已經身染重病,並就在工程執行一半時去世。

劉東星死了,黃河疏浚工程才做了不到一半,朝廷隻能派新任工部尚書,在吵吵嚷嚷之中繼續疏浚工程。

曆史上劉東星不到半年時間就把工程量的三成給做完,而後續這七成疏浚工程要做整整三年才能完成……都不知道是怎麼拖出來的。

需要通過漕運支持糧草的京師和邊塞可就倒了黴,還得要苦熬兩三年時間。

以杜鬆的性格看到這場景,怎麼不想罵人?

馮從吾勸說道:“如今情形就是這樣,來清也隻好辦好自己的事。”

杜鬆苦笑:“你說來簡單,當年上疏之時你不也是義憤填膺,要不如何會被罷官?”

馮從吾笑道:“來清以我為前車之鑒就好。”

杜鬆說道:“這事情辦的倒像是我前日裡看的一本的內容。”

馮從吾聞言好奇:“你杜黑子還會看書?什麼書能入你法眼?”

“我哪怕識字不多,白話也還是看得了的。”杜鬆說著從袖中取出一冊遞給馮從吾說道:“這書寫的真不錯。”

馮從吾拿起書看了一眼,喜道:“原來是靜觀先生的,他又有新作麵世了?”

杜鬆弄到的這書是前幾日才傳到陝西的袖珍本,雖然是盜版書,但印刷質量極為精美,價錢也頗為昂貴,馮從吾是買不起的,就杜鬆這樣大手大腳的武官家子弟才能隨意消費。

杜鬆難得先看了馮從吾沒看過的書,此時也忍不住想要和馮從吾分享,連忙說道:“你快讀讀這本《療屙錄》吧,寫的真好嘞。”

他坐下來喝茶,馮從吾點點頭,便連忙翻開。

這袖珍本非常薄,也就隻放了兩個月的連載不到三萬字的內容,馮從吾花費大半個時辰也就把讀完。

合上,馮從吾說道:“這書中所講的事,倒真和這治河之事一般。”

杜鬆點頭說:“對吧?明明能做好的事,錢也花了,工也派了,但偏偏就是做不好,正如這之中,明明朝廷有兵士紳又有糧,就是打不了勝仗,真是讓人胸中氣悶!”

馮從吾說道:“治河之事是朋黨勾結,各自排陷,所以才貽誤時機,正如這書中所寫的打流賊之時,朝廷地方,官員士紳,各有各的算計,一加一後反不如單打獨鬥了。此皆不知和衷共濟之道也。黨爭之禍如此,這天下不成個自家天下,人人都來爭奪權柄,最後就是人人也吃它不到!這真把如今天下之病寫透了,隻是不知如何去治啊。”

杜鬆笑著說道:“你猜我為何要買此書?正是因為此書寫得太直斥其非,把那些個官員罵的掛不住臉,我才感興趣專門買來看看。”

馮從吾關心問道:“那王建陽豈不是要惹麻煩?”

杜鬆搖頭說:“惹不了麻煩,當其位者沒人願意承認自己是書中那些昏聵官員,被說中了事情的,卻都已經被彈劾,一來一去,這王建陽到沒落下什麼罵名,隻是背地裡恨他的人怕是不少。”

馮從吾道:“如此一來,對王建陽怕也不是好事。”

杜鬆搖頭笑說:“怎麼不是好事?我真羨慕他。”

“就是可惜我杜黑子不會寫文章,不然我也照他這方法寫上一篇好好罵罵這天下的文官,讓他們知道這天下被他們弄的病成什麼樣子,隻要看到他們氣急敗壞,就算被報複我也開心!”

馮從吾問道:“有人要報複王建陽了?”

杜鬆點頭說:“遼東馬林據說半個月前還在想方設法查封此書……”

在這年代一般來說除了講史演義和武俠這種通俗作品,正經一點的作品都不會流傳速度太快,但是《療屙錄》因為太切中此時的時弊,引得許多過去隻看娛樂的民眾爭相購買,書坊大量翻刻,的片段以及前期刻本居然已經傳播到遼東去了。

李成梁離任遼東總兵官之後,邊防戰備日益鬆弛,十年之間遼東總兵換了八個,此時的遼東局勢已經非常壞。

《療屙錄》講的就是戰亂地區的事情和遼東此時的場景實在太相似,時任遼東總兵官馬林看到這書瞬間鼻子都氣歪了,書中被宋常勤斬殺的反派軍官原型就是賀人龍:此人所做的不聽調遣,避免和流賊作戰,自保實力,殺良冒功等等行為實在和馬林培養自己嫡係的方法太像。

王文龍雖然不是寫馬林的事情,但是馬林看到時還是覺得被打臉,於是動用關係試圖不使此書出山海關。

但是沒用,因為馬林才開始動手,八月份他就因為犯罪被彈劾罷免了。

遼東迎來十年內的第九位總兵,萬曆讓七十六歲的李成梁重新上任。

查書之事自然不了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