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銷售火爆(1 / 1)

莊純夫今年已經四十多歲,和李贄的女兒生了三個兒子,也已給李贄的妻子養老送終,這次卻是去往通州探望李贄後剛剛回來。

他道:“我路上讀了靜觀先生文章,又正打算辦一筆絲綢到泉州去售賣,想著與其去彆家不如便道這橫錦巷來,雖然利潤少些,但也有一份心意。不想卻見到大名鼎鼎的建陽先生了。”

王文龍細細一問才知莊純夫家中並不富裕,說是小生意還真就是小的可憐——他打算買一批湘妃紗然後用板車拖回泉州市麵上發賣。

王文龍聞言卻是更加感動,此時泉州也是絲織中心,並不缺中檔的絲綢,隻不過福州又稱作絲城,有高檔的絲織品出產,也隻有把這種高檔絲綢從福州帶到泉州販賣才能獲利。

而莊純夫已經看到湘妃紗不過是中檔的絲織品,心中多半以為將湘妃紗買回泉州也不會掙多少錢卻依舊想要幫忙。

莊純夫笑道:“哪怕利潤少些也沒關係,多少是一份心意。”

王文龍聽出他真是想要幫忙,忍不住感動。

顯然莊純夫剛剛回到福建還不知道這次針對女子紡織廠的筆仗爭鋒中泉州的士商下場相當積極,現在湘妃紗在泉州已經有不小名氣,聽著名頭找到橫錦巷來聯絡想要代理銷售湘妃紗的泉州商人就有好幾個。

王文龍笑道:“我做主辦些貨給先生,先生先墊款回泉州銷售,若是賣得掉時咱們再做生意,若是不好賣正好我也要送貨去泉州,先生便將貨品下到我的銷售商處處理,這樣可行嗎?”

莊純夫聞言頗為驚訝,接著卻是連連擺手:“這卻不是占了建陽先生的便宜,我是來幫忙的,何必如此做。”

王文龍笑道:“不用推辭了,湘妃紗本也是要往泉州送貨的,鳳文先生進了貨去泉州,哪怕賣不出去也是在幫助女子紗廠呢。”

王文龍再三要求莊純夫才勉強答應。

王文龍打算辦一車好的布匹並派管事跟莊純夫一起去泉州。

隻要銷售情況夠好,王文龍就能對胡氏和遊家提出讓莊純夫代理部份泉州的產品。

能做湘妃紗的泉州經銷商,莊純夫一家多半能富裕起來。

原曆史上過幾年莊純夫就將在貧病之中辭世,享年僅僅五十歲,也許在這個時空通過賣絲綢他的家庭條件能得以改善。

……

次日,《旬報》編輯部,來福州查看紡織廠進度的胡氏聽著自家管事所說的王文龍的種種操作不禁大為佩服。

“建陽先生不光文章寫得好,原來在做生意上也如此有能力。”胡氏佩服說道:“先生的這些辦法真是如何想出來!”

鄧誌謨看了王文龍整個炒作過程,在一旁也是佩服說:“建陽在《旬報》上那幾篇文章便是彆人想學也學不來的。”

一旁來說明情況的工廠女管事也說道:“東家發明的那些機器也是好用的緊,我們工廠支出的布匹比彆人質量好,又織得快,姊妹們都道東家有神術呢。”

聽著大家的吹捧王文龍卻知道自己有幾斤幾兩,連忙說道:“這次文章一出,我也是被多方攻擊,幸虧胡夫人能一直相助,要不然咱們的工廠多半要被罵垮。”

“我又沒說謊話,建陽先生的確是出於公心才辦了工廠,救了廠中許多女子,便我不是這工廠的股東我也一定鼎力相助的。”

王文龍道:“即使這樣夫人能夠仗義執言,也幫了我們大忙。”

這段時間對於女子紡織廠的攻擊不可謂不猛烈,如果不是胡氏用烈女身份幫助王文龍站台攻擊肯定不會僅限於輿論場上,工廠的運作肯定要出大問題。

王文龍說完又拿起書案上的一篇文章遞給鄧誌謨:“誌謨兄,你看看這篇文字作為我們的廣告放到下一期的《旬報》上合適嗎?”

“建陽兄親自的寫廣告宣傳?”鄧誌謨頗感覺為新奇,在場的其他人物聽過王文龍的操作之後也對他又要出什麼宣傳辦法感到好奇,全都圍過來看王文龍所寫的東西。

幾人就見王文龍在稿紙上寫了一段歌謠:

月光光,照四方,照遍人間爹和娘,隻願生男莫生女,生女便出惡心腸。爹慮養女無恩報,娘愁養女無衣穿。爹呀爹,娘啊娘!如何不思量?生雞生犬且喜歡,為何生女毒如狼!勸爹爹,勸娘娘,溺女不如棄路旁,留得性命恩還在,縱然赤貧也無妨……

這是後世記載下來的一首清代反映溺女現象的民歌,這歌詞正是改編自福建和廣東流行的民歌小調《月光光》,如果是閩南和潮汕地區的人應該很熟悉。

“唉……”一首歌詞還沒讀完,鄧誌謨已經不禁歎氣。

胡氏則是眼中泛出淚光,搖頭說道:“這民歌歌詞改成如此,真是悲切無比,聽的人紮心。”

這首歌到幾百年後還被當做溺女現象的典型代表,正是因為它足夠打動人心。

一旁的工廠女管事是客家人,聽著旁人念了歌詞之後就反應過來道:“這歌詞好像是改自鄉間小調《月光光》,原本歌曲與之又有不同。”

鄧誌謨聞言頗為驚訝,詢問說道:“能否勞煩試唱。”

那女管事點點頭開口用客家話唱出王文龍的歌詞,原本的《月光光》歌曲是兒歌小調,描寫的就是午夜場景,有一種清冷的韻味,再配上這改編過的歌詞,辭藻更加文雅,那種淒冷的感覺更是加強了好幾倍,讓人聽得悲從中來。

隻唱到一半,胡氏就搖頭念佛:“這曲子太悲了,聽著都覺得可憐。”

一旁的鄧誌謨卻是一邊感歎一邊連連誇獎:“建陽用這詞曲作為宣傳不管是讀書人還是普通百姓聽了都能知建陽的意思。”

王文龍道:“我打算把這首《月光光》當做女子紡織廠的宣傳曲,後麵還要配上勸誡溺女的大字。”

不光是要在《旬報》上發廣告,他還打算大量印刷《月光光》做成包裝材料,以後從湘妃紗賣出的織物全都會用印有《月光光》歌詞的包裝紙包裝。

正在眾人為這首歌感歎之時,遊思義也從外邊走了進來,他一進屋就大喜的說道:“咱們的湘妃紗賣脫銷了,供不應求呀!”

遊思義的興奮言語打斷了房間之中原本的悲切氣氛,胡氏連忙問道:“出了什麼事?”

“今天橫錦巷裡頭的人都排不開,全都是到咱們店鋪中買湘妃紗的,我看咱們要趕快準備擴大門市了。”

王文龍頗為驚訝:“怎麼今日突然來了這麼多顧客。”

遊思義嘿嘿直笑,一旁的胡氏卻是一下反應過來,看向遊思義說道:“多半是鏡齋侄兒出的力吧。”

遊思義笑著說道:“我也不過是向教中之人說了咱們這個工廠是做善事的地方,怎知道我家哥哥這般的幫忙,在信眾之間一傳播,咱們的湘妃紗就徹底賣脫銷了。”

王文龍一頭霧水,問道:“什麼教?什麼信眾?”

遊思義對王文龍笑著說:“之前未同建陽說明,我家哥哥名叫遊思忠,我家乃是夏教中人。”

王文龍一愣,然後瞬間反應過來,夏教,又稱三一教,是嘉靖萬曆年間福建莆田地區出現的一個新興宗教,主要流行於知識分子群體。

三一教在福建的影響非常深刻,一直到王文龍穿越回來的時候在莆田地區依舊有幾十萬信眾,信徒遍及南方以及東南亞。

三一教教主林兆恩本就是儒學出身,創教之後也相當注重社會公德,林兆恩生前還帶領弟子一起在莆田參與抗擊倭寇,對平民百姓施醫舍藥,給窮人家收屍和捐贈棺槨,救助女子之事同樣符合他們的教義,所以遊思義和自家兄長遊思忠一說,遊思忠立刻就動員了福州的信眾都來購買湘妃紗,並且趁機倡導救女反溺嬰。

而遊思義的哥哥遊思忠也是一位大人物,他是創教祖師林兆恩的親傳弟子,早在幾年前就和師兄張洪都一起奉林兆恩之命遠走江南傳教,是教中骨乾,他的師兄張洪都後來還當過掌教,因為貢獻盛大,所以在後世成為三一教祠四配神之一。

三一教在福州影響極大,有他們的幫助湘妃紗居然一下就賣到脫銷。

……

王文龍帶著人來到店中,就見店內已經擠滿了顧客。

女售貨員在櫃台上忙的滿頭是汗,不時有人來詢價都沒辦法回複。

剛剛選拔出來的女店長大聲的對眾人說道:“大家一個一個來,不用急,我們店鋪明碼實價,價錢都標在櫃上,童叟無欺,我們也沒權利打折……實在也已經比外邊的店鋪更加便宜了,多謝列位的支持。”

但客人哪裡管這些,一個大爺指著一件布匹依舊看不見下麵的價錢一般開口就詢問:“這樣的布一尺多少錢?”

“二十文一尺……”

店員也不得不費勁的回複,而更多的人乾脆圍著店長詢問:

“有沒有新出的棉布?”

“我想看看這件綢子。”

“你們有沒有賣成衣的?”

正亂著時,店中又衝進來一群書生,帶頭人油頭粉麵,手中拿著《旬報》上刊載的紡織女工畫像問道:“這些就是女子紡織場所產的布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