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東林無語(1 / 1)

第140章 東林無語

王文龍一番言語聽的台下眾人欲言又止,大家今天就是為了減稅來的,結果王文龍居然透露出國家還應該多收稅的意思,可是王文龍舉出歐洲的例子,眾人又不知如何反駁。

王文龍大聲說道:“如今天下民意洶洶,商人們都做不了生意,連普通地主也受到無端騷擾,是以我今日之諫言隻在三條:

一則廣開言路,今上要聽到民間疾苦,絕不能繼續閉目塞聽;

二則大力開放民間商業,國內知百姓商人原本利潤就不厚,既然掙不到大錢,何必對之加以重稅?不如放開海貿,對海貿加以稅收;

三是開源節流,如開中法一般發行船引獲利,不要再將稅收壓力和稅金派到我等小民身上!”

眾人聽的全部懵逼。

東臨黨人震臂高呼喊出種種口號的情況大家看多了,甚至其中頗有一些驚世駭俗的言語直接攻擊朝廷,但是從來沒有讀書人聽過像王文龍這樣驚世駭俗的言論。

而這時王文龍已經拿出自己的書信開始念起來:

“……”

王文龍念完之後便按照之前說法將自己的文告扔在講桌上,然後果斷逃下講台。

台下眾人轟然議論。

一個讀書人氣憤說道:“這王文龍真個無恥,明明是太監稅吏騷擾天下,他卻不提礦監之事,反而還要想方設法的加稅!”

“我倒覺得靜觀先生之言也有道理。”讀書士紳非常反對,可真正有本錢的地主和商人卻是反而替王文龍辯解:“如果可以開放船引和海貿,利潤必然極大,就算對之加以重稅也沒關係,隻是對我等內地的稅收,讓百姓太為困苦而已。”

讀書人斥責商戶:“你們這些見利忘義之輩,如何說出這等言語?”

東林黨人都聽傻了。

他的確提出的是放開商業,開放海貿和開源節流的辦法。

但是這貨說的放開商業,不是不對東南的商人收稅,而是將稅收轉到海上。

開放海貿不是指不對海貿收稅,而是指開放遠洋貿易並且大量發行船引。

至於開源節流就更惡心,隻說通過海貿和船引開源,一點節流的事情都沒提。

王文龍有食言嗎?還真沒有,但是說的完全就不是之前東林黨人想象之中的言語。

王文龍下場後一眾東林黨人都目瞪口呆的看著他,安希範等脾氣暴躁的甚至要上來撕打。

但高攀龍和顧憲成卻是無可奈何,就東林黨平時言論的尺度來說,王文龍今天的文告也實在算不得什麼,而且提出的觀點方向也沒有和東林黨太過衝突,但是就是莫名其妙的很偏……

而高攀龍和顧憲成都知道王文龍的這些主張雖然不符合東林黨的想法,卻是會受到一些常州士紳的歡迎,至少不會引起對方反感。

而這種情況下,若是東林黨人對王文龍惡語相向還會起到反效果。

王文龍早猜到這樣結果,主動道:“眾位先生,我一切都是按著提綱來的,文章已在這裡,可以不發,但我不改。”

他這副態度,眾人也拿他沒有辦法,因為現在想改也沒法改了,難道要王文龍把說出的話吞回去?

顧憲成深吸一口氣,隻能搖頭說道:“建陽真是把我輩架在火上燒烤了。”

高攀龍也是一臉苦笑,對旁邊還在驚訝之中的葉成學說道:“不若先帶建陽下去休息。”

葉成學點點頭,連忙拖著王文龍就跑,跑慢了真怕他挨打。

王文龍離開後高攀龍轉頭對眾人說道:“今天的場子已經變成這樣,我等若是食言不用建陽的文字,隻怕為天下所笑,隻能緩緩壓下。”

眾東林大佬也很快回過味來,發現隻好如此。

東林黨的主張是:反對太監、廣開言路和減少稅收。

表麵看起來除了反對太監這一條王文龍今天沒說之外,廣開言路減少稅收,王文龍都提倡了。

但是東林黨這三條主張的真正本質其實都指向皇權。

從限製皇帝的爪牙——太監;增加朝廷中言官的話語權;減少皇權收到的稅金,三個方麵去限製皇權的能力,逼迫皇帝與士大夫共治天下。

由皇權主導的海外貿易雖然能夠讓百姓富裕,但在這個時空環境下甚至不符合最激進的東林黨的利益。

因為他們是士大夫,而在這種海外貿易之中士大夫階層也會被逼迫靠邊站。

所以雖然不能明麵上反對王文龍的話,但是東林黨人最終的選擇必然是將王文龍今日的主張給壓下去。

而台下的眾人早已經激烈討論起來。

商紳非常讚同王文龍的想法。

“我早說靜觀先生是大才,這倒是指出一條明路來了。”

“沒錯,若能開放海外貿易,我等地主的稅收壓力肯定減小,讓那些太監去跟海商收稅不就好了?”

“沒想著靜觀先生出生如此貧苦,他自小受了那般多的曲折磨難,也無怪乎能學到真正本領。”

而讀書人則有不少難以認同。

“這廝張嘴閉嘴都是稅收,哪有這樣的?”

“他說的話雖然有道理……但也太過於偏頗。”

商紳支持東林黨的士大夫,那是因為東林黨願意為紳商階級說話,但是商人階級和士大夫階級之間也是有裂痕的。

王文龍的建議正好打在東林的軟肋上,甚至再退一步都能踩到東林底線。

而王文龍則根本不怕,今天的所有過程,他早就已經想好,他提出的主張也正是在東林黨的底線上跳舞。

這份文告總體來說對東林黨是有利的,東林黨能捏著鼻子支持他,但是肯定不至於滿意。

這也就足夠了。

政治的本質就是達成一個各方都不能滿意但是勉強能夠接受的結果,也隻有這樣的結果才真的能夠平衡且可執行。

如果一方的所有要求都被滿足,那就不叫平衡了,那叫戰勝條約。

王文龍提出的主張,其實也是此時大明真正可行的辦法。

廣開言路可以緩和一定的內部矛盾,開放海貿可以進入大航海時代,獲得真正利益,而這些改革所需要的啟動資金隻能從船引來。

所謂船引、鹽引,就是讓商人百姓來投資做生意,然後朝廷給予船貿、販鹽等利潤豐厚的生意相關經營許可。

這過程中:商人百姓先投資,而朝廷許諾給予後續收益——其本質就是國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