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104 貼對聯(1 / 1)

“中秋的時候喊他們一家來吃飯說自己家做好了, 這除夕團年也不來。”

葉爸爸心裡不得勁兒,“老娘是去世了,可我們兄弟兩家人不是還在嗎?咋就不能和和美美地坐在一起吃個飯?”

趙大根沒有這樣的煩惱, 因為他家就他一個娃, 不過現在說這些就是戳親家公的肺管子了,所以他乾巴巴地安撫道, “明天初一也能叫過來吃飯嘛, 新年第一天坐在一起也和除夕沒兩樣。”

“倒也是, ”葉爸爸長舒一口氣,“那我明天再去喊他們過來。”

二人正蹲坐在院子裡洗菜。

葉歸冬出來在他們中間放了個大瓷盆,回到灶房時就跟葉媽媽還有趙禮輝提起他們剛才說的話,“我看三叔壓根不願意過來, 爹又何必強求呢?”

以前奶奶在, 他們都是去葉三叔家吃飯,每年都被老太太找一身的不自在。

現在奶奶走了,葉三叔沒說請他們過去吃飯的話, 葉爸爸喊人過來吃也是借口多不過來。

明眼人都知道人家不願意, 偏偏葉爸爸覺得人家是真有事兒。

“我大概知道是怎麼一回事, ”正在洗臘肉的葉媽媽歎了口氣,把葉三嬸將老太太留下的那些錢票分給他們的事說了,“當時她塞得快, 二人話裡話外我們不收下就把他們當外人,所以我們就收下了。”

那些錢、票葉媽媽一點都沒動, 全放在另一個櫃子裡呢。

“從中秋開始, 我就覺得你們三叔心裡不得勁兒,現在我能確定了,他確實是不願意把錢、票分給我們。”

“老太太雖然跟著三叔住, ”趙禮輝開口道,“但每個月你們都給了生活費,她生小病,基本是爸過去送藥照顧,生大病……這些年生過大病嗎?是不是就上次不準爸媽去市醫院照顧那回?”

“就那回,”葉歸冬點頭,“她身體一向不錯,娘,禮輝的意思是,你們對奶奶的孝敬從來不比三叔和三嬸少,這錢也是該分給你們的,您彆覺得拿了這錢心裡不安生。”

從後院扯了一把大蔥回來的陳翠芳默默聽完後,很是讚成葉歸冬的話,她一邊把大蔥頭擰下來,一邊附和著她的話。

“歸冬這話沒錯,小病算是你們全撿了,大病這麼多年也就那一回,你們也平攤了住院時的費用,就是出院後請人去照看,你們也是出了錢的。”

“對,”趙禮輝點頭,“要我說,三嬸的做法沒錯,彆扭的是三叔,那就讓他彆扭去唄,這麼大的人了,還要哄他?”

“爹還真能做出來,”葉歸冬小聲嘀咕道,“奶奶走了後,他對三叔、三嬸一家比以前還要親熱呢。”

被他們說了一通的葉媽媽心裡好受了些,聽到葉歸冬的嘀咕後,葉媽媽無奈一笑,“那也是算他為數不多的親人了。”

“這話不能這麼說,”陳翠芳搖頭,“幾個女兒女婿不是親人?還有兩個小外甥,哦對了,歸秋那孩子九月的時候不是傳來好消息了嗎?明年又要給你們添外孫或者是外孫女了。”

葉媽媽聞言噗嗤一笑,“是這個道理,就看我家那位什麼時候想明白了。”

“等在三叔那碰幾次灰,就能想明白了。”

趙禮輝輕聲安撫道。

他正在炸小魚,葉歸冬幫忙看著灶火。

午飯隨便吃了點,重頭戲在晚上那頓。

雖然在葉家吃年夜飯,但是在吃飯時給祖先上供時,趙大根還是帶了點飯菜回趙家後院燒了香,算是給先輩也吃了年夜飯。

他從容師傅家門口路過時,還被容父瞧見了,“老趙,一天沒見你們了,這是在親家那邊吃年夜飯?”

“是呢,”趙大根笑著點頭,“我們商量過了,以後換著來,一年輪一回。”

“好啊,”容父背著手走出來,“和和美美的多好。”

“怎麼了?”

趙大根疑惑地湊上去。

“就你們對門,”容父小聲道,“那小楊的爹娘都病了,想今年帶著孩子回娘家過年,被她公婆指著鼻子罵了一頓,鬨了一下午呢,最後小楊還是帶著孩子走了,她婆婆站在門口罵,走了就彆回去呢。”

趙大根咿了一聲,“人家父母都病了,回去看看咋了?而且住得也不願意,班車三站就到了。”

“誰說不是呢,”容父深以為然,住進水井巷後,容父也愛說些小八卦了,“聽了一下午罵人的話,我都有些煩躁了。”

“何必因為彆家的事鬨得自己也不高興呢?”

趙大根寬慰他兩句,想著葉家那邊還等著自己回去吃飯呢,所以跟容父說了幾句後就往葉家去了。

值了一天班回來的容師傅端著豬肉燉粉條從灶房出來,看見他老爹站在院門口背著手不知道在看什麼,於是喊了一聲,“爹,藥酒拿出來了嗎?”

“拿了!我還拿了一瓶糧食酒出來,”容父笑眯眯地背著手回堂屋。

葉歸冬和趙禮輝正湊在一起嘀嘀咕咕什麼,葉爸爸和葉媽媽在後院上供,陳翠芳站在堂屋門口往外張望,“這大根咋去了這麼久都沒回來?”

天地良心,他爹頂多出去十分鐘。

趙禮輝看了眼身後牆上的掛鐘,葉爸爸他們家的掛鐘和趙家的掛鐘款式不一樣,因為這是葉爸爸去年才買回來的,還會報時呢,“還早呢。”

“再不回來飯菜都涼了,”陳翠芳話音剛落,就見趙大根從院門口揣著手顛顛地跑進來了。

“跑什麼?這地上有積雪,摔一跤夠你吃一壺了。”

陳翠芳既擔心又惱火。

“嘿嘿嘿,”趙大根進了堂屋,有些得意地抬起自己的右腳,示意他們看自己的鞋底,“你特意給我們做的防滑棉鞋,不會摔的。”

陳翠芳本想再說他兩句,但見葉爸爸他們回來後,便放過他了。

吃過豐盛的年夜飯後,一行人收拾好碗筷,又跑到趙家看電視。

容師傅兩口子聽到隔壁的動靜後,對視一眼就笑眯眯地過來打攪了。

趙禮輝還看了看外麵,容師傅見此解釋道,“我爹娘去容麗他們家串門去了。”

“哦哦,”趙禮輝明白了,“師傅喝茶還是喝糖水或者是白開水?”

“白開水就好,”容師傅輕笑。

趙禮輝跑去燒開水了,葉歸冬把火爐燒好,先放在堂屋門口散了一會兒味道,然後才提到堂屋裡。

趙大根他們正在聽容師娘說他們對門那戶人家下午發生的事兒。

即便已經從容父那聽了一點,但趙大根還是聽得津津有味。

葉爸爸歎了口氣,“確實有點不近人情了。”

趙禮輝把裝滿開水的暖壺提過來,然後又回去端茶和白開水。

給容師娘的是一搪瓷杯紅糖水。

她除了愛喝酒外,就是紅糖水了。

看到容師娘端的是什麼後,容師傅眼裡閃過幾分笑意。

趙禮輝總覺得即便麵前有火爐,還是有點涼颼颼的,他左右看了看,堂屋門開了點縫隙,這是為了透氣,可火爐的位置也不對著堂屋啊。

“是窗戶,”坐在他身旁的葉歸冬察覺到他的動作後笑道,“窗戶上去年糊的報紙有些破了所以有點漏風。”

趙禮輝聽得一臉恍惚,“我們家的房子已經這麼破了嗎?”

陳翠芳聞言瞪眼,“窗戶紙破了而已!我們看了日子的,明天初一糊窗戶寓意好,不然我前兩天就給糊好了。”

“……我還是用什麼東西暫時擋一擋吧,可彆在大過年的被吹著涼了。”

趙禮輝說完就去搞了個紙板,把往裡麵吹冷風的地方給遮住了,他還打開院門往外看了看,“好家夥,今晚的雪下得好大呀。”

容師傅聞言也湊過來,“是挺大,明早又是起來鏟雪的命咯。”

趙禮輝聞言嘎嘎笑,“你們家院子大得嘞,等我把我們家的積雪鏟完了,就過去幫你們。”

“就等你這句話。”

容師傅大力拍著他的肩膀。

看電視到九點半,容師娘就打哈欠了,她的作息很規律,容師傅起身跟眾人告彆,和容師娘並肩回去了。

趙禮輝跑去把院門閂上,這雪這麼大,一家人要守夜到十二點,葉爸爸他們和去年一樣在趙家住下。

睡覺的時候葉歸冬趴在趙禮輝的懷裡,輕聲說起大年初一他們要做的事。

“鏟雪,寫對聯,貼對聯,準備好糖粒,孩子們上門拜年一人抓一把……”

說著說著,二人就相擁著睡去了。

第二天早上八點,趙禮輝洗漱好就和趙大根還有葉爸爸一起鏟雪。

葉歸冬三人則是在灶房裡搓湯圓。

黑芝麻紅糖餡兒的。

趙禮輝吃了一大碗,然後跑去隔壁幫忙鏟雪,完事兒後又去葉家。

等回來的時候,葉歸冬已經寫好對聯,正和陳翠芳一起拿著沒什麼用的舊報紙糊窗戶。

“等啥時候有錢了,也把房子推了重修,”趙禮輝拿著對聯準備貼的時候,看著自家不是那麼新的大門歎道。

“倒也沒有那麼破舊,”陳翠芳無奈道,“再過十年咱們家也能住人。”

“再過十年好些人家都可能和師傅他們家一樣,全部是磚瓦房了,又或者是樓房。”

趙禮輝反駁。

“咱們這巷子修樓房不好看,還是這樣的大平院子好,”陳翠芳也反駁道。

“誰說不好看?”

趙禮輝一邊貼對聯一邊笑,“隻要有錢了,房子修再高都能弄得漂漂亮亮的。”

“喲,要修房子了?還是樓房?”

隔壁衛叔也在貼對聯,聞言笑眯眯地問道。

“衛叔可彆謠傳啊,”趙禮輝趕忙解釋,“我說的是十年後大夥兒的房子可能都修成了樓房,好看著呢。”

“十年?”

衛嬸子聞言從他們家院門口探出一個腦袋,聲音嘹亮得很,“就是給你衛叔二十年,都乾不成!”

衛叔聞言一副很受侮辱的樣子,和衛嬸子在那邊吵吵鬨鬨,但細聽就知道他們是鬨著玩兒的,偏偏對門的宋大媽端著海碗站在自家院門口盯著他們瞅。

“我說小衛家的,你不能老這麼看低小衛,多傷他自尊心啊,男人養家不容易,咱們當女人的得多體貼他們才行。”

趙禮輝聽到宋大媽說話,快速把對聯貼好,下了木梯把木梯一收,直接把院門啪的一下關上了。

衛叔兩口子聽到後也加快貼對聯的動靜。

“嗯嗯嗯你說得對。”

快速調整對聯的位置,衛叔把對聯拍得啪啪作響。

“對對對你說得好。”

滑下木梯,一手拉著衛嬸,一手扛著木梯也進了院門。

不一會兒後,他家孩子就過來把院門關上了。

宋大媽盯著趙、衛兩家院子上的對聯看了看,最後拿著筷子指著衛家的對聯,“貼歪咯。”

把窗戶糊好後,陳翠芳覺得家裡溫暖得不行,壓根不像趙禮輝說得那麼破,這房子就是再住二十年都行!

趙大根回來發現院門關著,拍了拍門。

裡麵傳來陳翠芳的聲音,“沒閂門!”

趙大根微微一用力便推開了,“咋把院門關了?”

“你這會兒打開唄,”陳翠芳正在喂雞,“拉雪車走了?”

“走了,好家夥,跑了一上午,總算把咱們巷子的積雪弄走了,”趙大根脫下雨靴,把包著腳的碎布扯下來,穿上襪子,然後再穿上棉鞋。

“咱們巷子的拉走了,同心巷的呢?”

趙禮輝從堂屋出來。

“挨著來嘛,”趙大根抬起頭看了看又開始下雪的天,“也不知道今年這雪什麼時候停。”

“欸,”陳翠芳忽然問道,“孫記文回來了嗎?”

“回來了,”趙大根點頭,“我剛才還看到他在貼對聯呢,可樂嗬了,說他女婿老家送來了一隻雞和一隻鴨。”

陳父和陳母在去年嘗到賣鴨子和雞的好處後,今年臘月底又把老家的雞鴨收拾好送上來了。

趙禮輝他們家早就買好年貨,就沒買了,這沒賣完的陳萬生就送給了老丈人,反正也不多,就當是年禮了。

陳萬生他們昨天早上就拖家帶口地回老家過年去咯。

會計部每年都是一個人值班,然後下一年換另一個,所以陳萬生也可以快樂過年。

趙禮輝對會計部這個過年值班非常羨慕。

“他也不同意,去了縣裡後,本來說的好是每個月都能回城看看,可真去了後,這幾個月都不著家,他媳婦兒沒少在外麵抱怨。”

陳翠芳想起胡二娘說的那些話,搖了搖頭。

“這有什麼難的,”趙禮輝笑了笑,“舍不得孫叔一個人在外麵,可以跟著去嘛。”

“她要是真想去,就不會說那些話咯,也就是讓大夥兒覺得他們家不容易而已。”

陳翠芳和胡二娘認識這麼多年,還算比較了解她的,“不過因為大江賭錢的事兒,她和娘家那邊到現在都沒和好呢,估計今年都不用去拜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