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王慶與田虎二人齊齊糾結了二十多萬黃巾,但李翔卻是毫不擔心。
首先,並州這些年已經組建了十五萬大軍之多。而這十五萬大軍除六萬大軍隨蒙恬鎮守雁門之外,還有三萬大軍分散在並州各地,鎮守並州各地方。
也就是說,並州還有六萬大軍隨時可以出發,迎擊王慶。而敵方人數雖眾,但卻皆由剛剛走出農田的農夫組成,裝備簡陋,戰力嚴重不足。而己方兵雖少,卻皆是訓練多年的精銳,兵甲齊備,戰力強悍。
而至於並州如何能保持十五萬大軍之多,自然是通過屯田了。作為一個後世之人,曆史中行之有效且適應彼時情況的政策,李翔自然樂於去效仿。
反正對李翔來說,隻要能增強自己就行了,抄襲什麼的並不重要,反正三國時又沒有所謂的知識產權與專利權。
而原史中三國亂世曹操所行的屯田法,自然是李翔的首選了。畢竟曹操能夠通過一個在先後幾次大戰幾乎被打廢了的兗州成為三國最大的霸主,棗祇推出的屯田之法作用不可謂不大。
在曆史中,棗祗之所以出名,就在於他首倡實施的屯田製,為曹操解決了困擾已久的糧食問題。
自東漢靈帝以後,地主階級的殘酷剝削,長期不斷的豪強兼並戰爭,使廣大北方地區的農業生產遭到嚴重的破壞,農村到處都是”田無常主,民無常居”的局麵。全國各地的百姓都陷入了饑餓之中,流民遍地,社會嚴重動蕩不安。
許多諸侯,甚至曾因為嚴重缺糧而在戰爭中失利。曹操在最初幾年的征戰中,也經常因糧食接濟不上,被迫中途撤兵,放棄即將到手的軍事勝利。甚至有野史記載,曹操在最困難的時期,甚至曾用肉靡充當軍糧。由此,當時的糧食問題可見一斑。
而棗祗的出現卻解決了曹操的大問題。棗祗建議曹操在許昌一帶開墾土地,寓兵於民,兵民合一,進行屯田,以解決糧食問題。曹操采納了他的建議,並任命他為屯田都尉,全權負責屯田事宜。
而棗祗也不負曹操所望,屯田製的實施,使長期遭受戰爭破壞的北方農業生產,在短期內得以恢複並穩定了下來。失去土地的農民又重新回到土地上來,許多荒蕪的農田也被開墾,曹魏勢力也積存了大量的糧食,為之後的大戰一提供了保障。
屯田之事暫時不提,先談王慶之事。
而李翔之所以並不擔心王慶的威脅,還有另一個原因,那就是太行八徑的存在。有太行八徑在,王慶從周邊名州調集而來的黃巾大軍根本進不了並州。而已在並州內部的田虎勢力,根本構不成威脅。
之前,對付王慶與田虎之時,李翔雖因一些原因有意放水,但這可不代表對方毫無損失。而事實上,仍在並州內部隱藏著的田虎如今也隻剩萬餘殘兵敗將了。
以如今的田虎,還不夠資格和王慶裡應外合,威脅並州。
而就在李翔準備起兵迎擊王慶的黃巾軍之時,一道來自洛陽朝廷,更準確的說是來自漢靈帝劉宏的旨意打亂了李翔的一切計劃。
任何人到了絕境都會爆發出百分之好幾百的潛力來實現自救。漢靈帝劉宏也不例外。
麵對大漢的困境,雖然得到了大漢世家的全力支持,可黃巾軍暫時還沒有任何被壓製下去的苗頭。在這種情況下,漢靈帝終於慌了。
再昏庸的皇帝都不希望自己成為亡國之君,漢靈帝如何又能例外?
在大廈有將傾之勢時,漢靈帝終於想出了一個不是辦法的辦法。
漢靈帝先是下令時下放給十三州的刺史們更多的軍權、行政權,並允許地方豪強招募私兵部曲,與官兵共同鎮壓黃巾軍。
或許漢靈帝認為如此還不夠鎮壓黃巾,解決危機,而後馬上又下了另一條命令。那就是廢史立牧,用宗室、重臣為州牧,在地方上淩駕於刺史、太守之上,獨攬大權以安定百姓。
當然漢靈帝劉宏此次最驚人的不是這道命令,而是下發這道命令之後的做法。
漢靈帝旨意一下,便是先後封了六位州牧。漢靈帝立劉表為荊州牧,立劉繇為揚州牧,立劉虞為幽州牧,立李陽為並州牧,命令四人調集精兵前往中原平叛,各州隻需留下維持各州的少量兵力即可。
隨後又封盧植為冀州牧,皇甫嵩為豫州牧,朱儁為豫州刺史,命三人彙合四州援兵後全力解決冀州與中原兩處戰場的黃巾。
當靈帝旨意下達之後,天下有識之士皆是大吃一驚,李翔亦是也不例外。
漢靈帝這是真的要拚命了,但李翔卻又不得不說在必要情況下這確是一個不錯的方法,頗有置之死地而後生之意。
漢靈帝連封荊,揚,幽,並四州州牧,說是留下必要少部分兵力維持局麵便可,其餘精兵派去冀州與中原兩處戰場,實際上這卻是要以四州以賭注,集中兵力在冀州與中原解決黃巾主力。
這是一場豪賭,贏了黃巾被滅,大漢可得喘息之機。但若輸了,恐怕大漢關東之地都要輸出去了。
而封四州州牧,給予州牧軍政大權以及令地方豪強私募部曲恐怕也是為了拖住這四州黃巾,不讓他們影響到主戰場了吧。
曆史上的廢史立牧是由漢室宗親劉焉提出,而這一提議也為未來諸侯割據,大戰連連埋下了導火索。
但此次的廢史立牧卻由漢靈帝自己提出,而這一舉措未來不知如何,但麵對此時的危機,還真說不定能給大漢贏來一個渡過他的機會。
對此,李翔也隻能暗暗想到,果然,人都是被逼出來的。連漢靈帝這樣的帝王,都能想出這種大膽的想法。
但漢靈帝這一道旨意卻打斷了李翔的計劃。麵對漢靈帝的旨意,這兵要不要出?若出兵的話,要出多少才能既不影響到並州的安全,又能迎合漢靈帝的心思?出兵的話,仗要怎麼打,是保存實力還是速戰速決?
一時間,因為漢靈帝這一道旨意,無數的問題擺到了李翔麵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