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0章 首戰功成(1 / 1)

非洲建國記 詭術木偶 4518 字 11個月前

(感謝書友大海廣闊般的聰明閱點打賞,木偶拜謝!)

奧匈帝國的軍備差勁,在開戰之前石紅聯還沒有確切概念。

但是到了戰場上後,他立刻深刻的體會到了,奧匈帝國陸軍真的太廢了。

雙方戰壕相距足有9公裡,南華一方的75mm野炮稍作前置就可以輕鬆打到奧匈一方的戰壕防線,而奧匈的火炮根本打不到南華的防線這邊,最接近時居然還差了1000米。

(奧匈帝國的主力部隊采用的乃是M.5青銅炮,根本不是歐洲強國普遍采用的鋼炮。

1905年奧匈軍事情報局就曾警告奧匈軍方,M.5炮比俄軍同級76mm“普梯洛夫”野戰炮少了整整一公裡的射程,射速也處下風。

但是為了省錢,奧匈軍方依舊采用M.5裝備部隊,奧匈軍方采用此炮的原因就是物美價廉。

1914年的戰爭爆發前夕,奧匈軍事情報局就對俄、奧兩國野戰炮兵做出分析,認為俄國師、軍級野戰炮在射程和炮彈重量上已完全壓製了奧軍,並且擁有數量優勢。

俄國一個師配備48門炮,奧匈配42門,德國則是80門,幾乎是奧匈的2倍。)

而且奧匈帝國陸軍沒有重炮,隻有野炮輕炮和榴彈炮兩個種類,這讓帶來105mm口徑的野戰重炮的南華感到十分受傷。

看到對方的火炮這麼差勁,石紅聯總算明白了,為何昨天南華軍到了之後可以十分安逸的挖掘戰壕,而對方並沒有表現出任何打斷南華軍的企圖。

……

說完火炮的差距,再說飛機。

同樣都是雙翼飛機,南華的飛機可以飛過去轟炸奧匈一方的陣地,而對方的飛機卻幾乎傷不到南華一方。

首先是南華的飛機空中更加強悍火力強大,而南華陣地這邊還有專門的37mm防空炮。

奧匈帝國陸軍沒有這項配置,防空炮隻能在他們最新的無畏級戰列艦上能見到。

石全安本打算直接給奧匈人刷一波大火箭的,但是石紅聯製止了他,火箭的精度不夠容易引發大火。

而卡塔羅海港內還停著不少軍艦,而且那邊的港口設施都很重要,不能亂來。

石全安隻好悻悻作罷,不過南華的火炮和飛機足夠折磨奧匈帝國陸軍了。

7月1日下午5點鐘,南華遠征軍已經連續出動了100架次飛機轟炸,每架飛機每次可以拋炸20枚炸彈。

2000枚炸彈,直接把奧匈一方的陣地炸爛了。

奧匈帝國殘餘的陸軍再也沒有抵抗的勇氣了,他們舉起白旗投降了!

麵對這樣容易的勝利,讓石紅聯等將領十分意外又份外覺得不痛快。

他們鉚足了勁想同對手好好鏖戰一場的,誰知道,對手這麼不禁打!

……

既然對手投降了,那麼趕緊接收陣地才是,天色馬上就要黑了,不能再耽誤了。

於是安排士兵給敵方繳械,再然後就是過去接收港口中的戰艦。

港口中的海軍士兵和軍艦並不多,因為大部分的軍艦都提前跑了。

在之前的奧特朗托大海戰時,奧匈帝國海軍就已經察覺到了同南華潛艇部隊的差距。

是以他們早早的把大型軍艦都開走了,如今港口裡隻剩下三艘驅逐艦,排水都是千餘噸的。

艦船上麵的艦炮都有些殘舊,區海娃準將率領的海軍分艦隊堵在卡塔羅河灣口一下午愣是沒有遇到一艘敢於出來對戰的海軍艦船。

等區海娃接到陸上戰鬥已經結束的時候,他們也大感鬱悶。

奧匈軍實在是太菜了!

英法聯軍的法國指揮官得到南華的通知時,告知他們,采蒂涅的奧匈援軍根本沒有出來,他們好奇去采蒂涅查看,發現那邊已然成了一個空城。

是以英法聯軍直接接收了門第內哥羅的首都,尼古拉一世得知消息後,第一時間從安提伐利港動身趕往他的首都。

……

初步檢查,發現投降的奧匈士兵有1800多人,他們屬於奧匈帝國第三集團軍馬紮爾(匈牙利)地方防衛軍後備第三旅,他們這邊駐守的部隊並不是一個師。

這讓石紅聯更加受傷,敵人都跑的差不多了啊。

因為天色黑了,南華遠征軍不得不架起火盆,在戰場上夜審奧匈方的軍官。

首要問題就是詢問對方,他們搜刮的財物都放在哪裡了。

這個問題很關鍵,奧匈帝國的駐軍肯定不是聖人,到這邊來當土皇帝,肯定得刮點油水。

誰知道,他們審問過程中發現這些俘虜的人種十分複雜,除了馬紮爾外還有克羅地亞、波黑以及捷克斯洛伐克人。

各種人種的士兵共處一支部隊中,他們的語言各異,無法做到切實溝通,難怪會打敗仗。

這些家夥語言各異,也就不能好好審問了,僅有的一部分日耳曼人也沒炸出來什麼油水。

無奈之下隻能放棄了,不過這麼多勞動力不能浪費,得讓他們好好乾活。

第二天一大早,南華軍把懂得德語的俘虜任命為頭領,讓他們帶領俘虜兵清理戰場,屍體。

區海娃則是帶領著手下的海軍士兵接收卡塔羅港口內的基地維修設施。

他們發現卡塔羅港內的設施大都遭到了破壞,唯一的好處是,奧匈帝國海軍並沒有徹底炸毀這座海軍基地。

看來奧匈帝國海軍已經做了最壞的打算,根本沒有固守這個基地的意思了。

區海娃也不在意,敵人沒有留下各項軍艦設施,是應該的。

接下來隻需要做些修複工作,並安裝新的配套設施,這裡就能為南華遠征軍所用了。

……

而石紅聯、石全安和薛英雄商量下一步的計劃。

是直接向北還是向東進入塞爾維亞境內?

在從本土過來時,軍部並沒有給出明確意見,需要他們這些前線軍官自己做決定。

在他們本來的計劃裡是繼續向北進發為好的,畢竟南華的潛艇部隊有優勢,可以對付沿途遇到的奧匈海軍。

但是塞爾維亞那邊能夠更好的攻入奧匈帝國本土,畢竟貝爾格萊德有直達奧匈帝國內陸的鐵路線。

若是占據了貝爾格萊德,那麼他們完全進可攻退可守。

但是這樣一來,他們一頭紮進去,就要被奧匈帝國的第五、第六集團軍包餃子了。

他們還糾結的時候,門外士兵來報,門第內哥羅的國王尼古拉一世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