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2、軍事工業(下)(1 / 1)

非洲建國記 詭術木偶 5030 字 11個月前

子彈工廠距離無煙火藥廠不遠,幾步就能到,石錦堂一行人到來時,工廠的工人都在緊張的忙碌著。

子彈工廠的麵積並不大,這裡的工人還不足百人。

“目前,我們的這邊的子彈裝配量並不大,日產500顆左右,主要原因是無煙火藥的產能跟不上。”

石錦堂對此早有了解,也就沒說什麼。

他們在這邊走了一圈,看到工人依舊使用卷銅機製作子彈。

雖然衝壓機床早就發明出來了,但是這時代的人們還沒有摸索出黃銅的熱衝壓技術。

若是以手工方式衝壓子彈殼,一小時頂多能衝壓出來50個左右的子彈殼。

遠不如以黃銅皮卷製的效率高,是以這時候的子彈製作仍舊是以黃銅皮卷製為主。

從歐洲聘請的工程師,接到了黃銅彈殼熱衝壓技術的攻關項目。

這項攻關研發任務書裡明確了:要以機械自動化衝壓為標準。

至於何時能夠攻關成功?

石錦堂不能保證,但是這項新技術一旦成功,必然是劃時代的工藝突破。

子彈封裝車間沒什麼好看的,容揆主動建議道:“石總,我們去子彈測試車間看看吧。”

石錦堂點點頭,跟隨容揆來到了一個寬大空曠的車間。

這裡的測試人員大都是年輕人,他們發現石錦堂到來時,臉上都露出笑容,紛紛對著石錦堂鞠躬行禮。

石錦堂擺擺手,讓大家不要管他優先工作。

然後石錦堂跟著容揆的指引,先來到了一個測試項目處,這裡有個牌子寫著:膛壓測試處。

隻見一個測試員,拿著一把“膛壓槍”正在測試新式子彈的膛壓。

所謂“膛壓槍”就是把一把槍槍膛正常激發子彈的肩部位置鑽出一個孔,這個孔要可以插入一個活塞,活塞上麵有刻度。

步槍激發子彈,子彈發射瞬間的高壓氣體衝擊活塞,帶動活塞運動,活塞上麵的刻度就可以反映出子彈的膛壓大小了。

當然這個測試必須要做多次試驗,測試的過程中並不安全。

看完了測試膛壓項目,容揆帶著石錦堂去看如何測試子彈出膛的初速度。

“目前采用最多的測試方法就是在一個軸上安放兩隻相同的圓盤,這兩個圓盤隨著機械軸不斷運轉。

用步槍朝著兩個圓盤射擊,我們把子彈擊中第一個圓盤的角度叫做a點,子彈擊中第二圓盤的位置叫做b點。

這樣根據子彈在通過兩個圓盤固定距離時,飛行時間和偏轉角度,再套用公式就能測算出對應的初速度。”

石錦堂聽完了容揆的介紹,基本上就明白這裡麵的原理。

子彈在兩個圓盤之間做平拋運動,兩個點的角度差,正好可以用來計算子彈在固定距離(兩個圓盤之間的距離)飛行時間。

因為圓盤是恒速轉動的,是以可以輕鬆算出轉動兩點角度差所用的時間。

距離有了,時間也有了,很輕鬆就能計算出粗略的子彈初速度了。

若是想要精準數值就要再把偏轉這些角度也計算在內,這都是數學問題了,沒什麼難度。

接著容揆又帶著石錦堂看了看測試子彈威力以及射程的測試項目,這些都沒有什麼難度,打幾槍通過對比就能看出來,哪種子彈的威力更強。

但是也有不信邪的,小鬼子就很迷信他們有阪彈(6.5*50mm)的超遠殺傷力。

但是到了戰場上,他們的子彈因為彈頭太過平直,在不打中要害的情況下近距離打中我軍戰士造成的大都是貫通傷,傷害性很低。

但是八路軍繳獲三八式子彈後,隻是用刀子在有阪彈頭上劃幾道,這些子彈在近距離造成的傷害就直接爆棚,對鬼子造成了不少傷亡。

……

看完了子彈工廠,石錦堂來到了地雷和迫擊炮工廠。

這邊的工人也不多,隻有一百多人,大都是馬塔貝萊蘭守備團炮兵營的人。

他們見到自家長官沒有太過激動,每個人都在乾自己的事。

“如今我們的迫擊炮炮彈產能不高,原因是我們的炮筒和炮彈殼加工能力還很低,目前隻儲存了20000多枚炮彈。

但迫擊炮的產量有點低,兩種口徑的炮筒,各有一百多門。”

聽到這個消息,石錦堂歎了口氣。

加工炮筒需要用到特種鋼,這種鋼都是歐美各國用來生產自家大炮的,嚴禁出口。

南華公司能有這麼多,還是經比利時赫斯塔爾兵工廠購買了又轉運西南非洲的。

當然也可以放棄炮筒的輕便化要求,直接搞粗炮筒,那這樣就失去了製造這種炮的初衷。

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石錦堂不會采用。

“我們的煉鋼廠快要投產了,等到鋼廠投產了我們再想辦法實驗自己的特種鋼。”

“嗯,好的。

對了,兩種炮彈裝藥我們測試過了,苦味酸確實優於TNT,隻是苦味酸的不穩定性太嚴重了。

一不小心就會爆炸,我們研究過後,覺得還是采用TNT更好一點。”

苦味酸1771年就被發明出來,但是它被采用當做高爆炸藥的時間並不長。

1873年,法國一個倒黴的染料店主,因為用錘子敲擊染料桶而被炸死,爆炸導致他的染料作坊被完全炸成廢墟,法國人由此認識到了這種染料的高爆性。

1885年法國人申請了這種染料作為炸藥的專利,然後世界各國就開始研究這種染料當做炮彈炸藥的可行性研究。

結果十分慘痛,世界各國都有因為這種染料炸藥造成的傷亡報告。

其中以1917年12月6日,加拿大的哈利法克斯大爆炸,造成了2000餘人死亡的教訓最為慘痛。

因為這種染料十分喜歡和金屬反應,生成苦味酸鹽,這種金屬酸鹽十分敏感,稍微遭受撞擊就會爆炸。

是以世界各國對它又愛又恨,但是日本人卻研究出了規避這種染料同金屬反應的方法,這也就是“下瀨火藥”的來曆。

“下瀨火藥”的研發成功,使得鬼子海軍率先把這種炸藥用在軍艦炮彈上。

結果把清國北洋水師打的落花流水,最終導致了日本的強勢崛起。

“在比利時我和特魯多討論怎麼防止無煙火藥燒蝕槍膛時,我們得出了一個結論,若是想不讓兩個物品接觸就在它們之間做一個屏障,你覺得這種思路能用在我們的炮彈上嗎?”

容揆一聽當即明白了,他笑著點頭,“有了石總您,我們真的少走了很多彎路啊。”

石錦堂嗬嗬一笑,看看時間也不早了,他直接問道:“現在地雷和手榴彈產能怎麼樣?”

“三種鐵殼地雷我們已經鑄造了將近十萬個,大部分沒有裝藥。

一是怕誤操作造成損傷,二是之前炸藥的產能太小。

若是有需要我們一周就能完成裝配。

手榴彈有三十多萬枚,目前已經裝配好的足有10萬枚。

若是需要短時間也能裝配完成,這些裝配工作沒什麼難度,稍加培訓就能上手裝配。”

石錦堂點點頭,有了這些家底他也算是安心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