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5、割膠和橡膠工業(1 / 1)

非洲建國記 詭術木偶 4997 字 11個月前

(感謝書友20171031121159931的打賞,木偶拜謝!)

“植物園裡的橡膠樹你了解嗎?”

露易絲點了點頭,“1876年威科姆從巴西運出7萬顆橡膠種子,打算在英國種植,但是英國氣溫太低了,隻好把這些根苗移植到了錫蘭(斯裡蘭卡)和這邊的植物園。”

王忠毅點了點頭,“這些橡膠樹你們沒有想過深入研究一下嗎?”

“沒有,我們之前專注研究茶樹以及咖啡樹,另外我們還研究如何防止蔬菜瓜果的病蟲害以及增產技術。”

在原時空,新加坡植物園將會在明年迎來一位新的園長,這位園長名叫亨利.尼古拉斯.裡德利。

就是這位英國植物學家到任後積極開展對橡膠樹的研究,並在1889年發表了“新式割膠法”的論文,此舉顯著提升了天然橡膠的產量。

而東南亞也在20世紀20年代開始,占據全世界的天然橡膠生產的半壁江山。

橡膠工業的大發展,也帶動了汽車以及其他工業的大發展。

原時空日本之所以要攻占東南亞,除了汽油的原因外,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橡膠。

石錦堂也就是想到了這個時間點,才緊急命令王忠毅來新加坡這邊卡位的。

南華公司在成立蘇門答臘熱帶農業公司的同時,先派人去錫蘭那邊找英國人收購了業已長成的橡膠林。

從那裡獲得了大量的橡膠樹種子,育苗成功後拿到蘇門答臘那邊種植的。

新式割膠法一經發表,南華公司就掌握了東南亞這邊的橡膠林,未來也將掌控天然橡膠的生產和工業升級。

……

隻是這事沒必要告知王忠毅,他隻需要聽命從事,收購新加坡植物園。

後續南華公司會把農技院人員派遣到這邊交流學習,最終提升南華公司的農技水平。

新加坡植物園這麼多年的發展也積累了不少農業技術,這些技術底蘊十分深厚。

不但能夠豐富南華公司的技術積累,同時還能帶動南華公司農業的產業升級。

……

“這邊就是之前引種的橡膠樹了,一共11顆。”

隨著露易絲的介紹,王忠毅終於見到了石總特彆關注的橡膠樹。

這些橡膠樹高大粗壯,因為常年沒有割膠的原因,這上麵結滿了橡膠種子。

後麵可以以這裡的橡膠種子,繁育新的橡膠樹苗。

“植物園內隻有這麼多橡膠樹?”

“還有其他地方的,但是隻有這11顆是巴西產的‘三葉’橡膠樹。

植物園內曾經做過一些實驗,發現這種巴西‘三葉’橡膠樹的產膠量最豐富。

因為這種樹太過稀少,是以我們就沒有繼續研究。”

露易絲說的是在裡德利的“連續割膠法”之前,人們采集橡膠的方法十分粗暴直接。

人們通常會用斧頭直接在樹乾上砍出一個豁口采膠,一顆成材的橡膠樹根本采不了幾次,就會因為受創太重而死亡。

巴西和非洲中部的野生橡膠樹也因此大量減少,裡德利的發現拯救了野生橡膠樹。

也促進了東南亞橡膠種植園經濟的發展,橡膠種植園這類經濟作物也加劇了歐洲列強對東南亞的殖民統治。

……

“我打算在這邊開展對橡膠樹的研究,你可以幫助我嗎?”

露易絲聽了王忠毅的話心裡高興,她笑著點頭,“可以,因為我的級彆太低了根本分配不到什麼研究項目,整天做的都是一些打雜的工作。

老板你指派我乾活,這是我的榮幸。”

對露易絲的回複感到滿意,“那好吧,從明天開始你來擔任我的研究助手,我們一起研究如何能夠更加長久的采割橡膠。”

露易絲開心點頭,“好的,boss。”

……

經過幾個月的研究,王忠毅給南華公司商業口上了一份“長期割膠法”的報告論文。

報告論文中指出,橡膠樹有一種“乳管”組織,這種“乳管”專門用來儲存樹膠,大部分“乳管”都分布在樹皮,是以隻需要用刀子割開“乳管”的組織,就會有大量樹膠流出。

采膠時隻需要在橡膠樹的表皮劃開小口子就能采割樹膠,並不需要按照老傳統的“斧頭砍豁口法”采收橡膠。

……

石錦堂看過之後,立刻指示王忠毅去錫蘭的橡膠林園指導黑人契約勞工采割橡膠。

同時不忘命令王忠毅加強錫蘭地區橡膠園的管控,嚴禁橡膠種子和橡膠樹苗的流出。

等到1887年年底,南華公司在錫蘭科倫坡(今斯裡蘭卡科倫坡)成立橡膠工廠。

公司成立之初就從自家橡膠園收獲了100多噸的新鮮樹膠,經硫化壓製後,得到的成品質量十分高。

再把這些成品橡膠產品運到馬普港的自行車廠,利用東南亞煉油公司的副產品炭黑粉給做出來的橡膠產品“補強”再經過加工做成了自行車的內外胎。

從橡膠樹到自行車輪胎,南華公司在橡膠產業這個鏈條上形成了閉環。

因為輪胎這塊實現了自產,是以自行車的成本至少節省了1鎊。

按照馬普自行車廠設計的年產5萬輛產能來計算,光是在輪胎這塊獲得利潤就有5萬鎊了。

……

至於“長期割膠法”發布後,歐洲各國紛紛把目光對準了橡膠園。

南華公司控製的錫蘭橡膠園和新加坡植物園都成了香餑餑。

英國商人紛紛上門求購橡膠樹苗,石錦堂指示王忠毅新的樹苗以自用為主,少量賣出。

橡膠樹苗價格短期內是不可能降下去了,要趁著這個風口大賺一筆。

因為橡膠樹苗太過緊俏,英國殖民地部殖民大臣都特地致電石錦堂,要求石錦堂出讓橡膠出苗供新加坡和錫蘭種植。

石錦堂立刻勉為其難的答應了,隻是價錢上貴一點。

英國人也沒辦法,畢竟這時候法國人和美國人也想要搶橡膠苗。

法國人找到石錦堂談判,若是他可以出讓橡膠樹苗,可以幫助南華公司運送移民。

對於此等要求,石錦堂自然答應。

雙方簽訂合同後,越南殖民政府租賃法國商人的貨船幫助南華公司運送移民。

是以在1887年的年末,南華公司的移民數量突然暴增了三萬多人,其中京族婦女占了多數。

這下子給南華公司不少光棍,解決了個人問題,而且法國殖民者對於橡膠樹苗的要求是多多益善,並和南華公司簽訂了來年繼續合作的秘密協議。

南華公司對此樂意之至,承諾明年給法國人提供不少於500公頃的樹苗。

顧得了法國人,英國人這邊就不夠了。

石錦堂已經打算好了,把已經種植好的橡膠園出售給英國人。

反正這些橡膠樹苗需要7、8年才能到割膠期,是以這幾年間他隻需要把持住手上的橡膠樹種子和橡膠樹苗就能穩坐釣魚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