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6、兵工廠(求訂閱!!!)(1 / 1)

非洲建國記 詭術木偶 5322 字 11個月前

接下來的兩個月,石錦堂頻繁奔走在德國各地,首先是幫著卡爾.本茨他們選定首款“T型車”的配套物料。

比如車棚、車座,車輪,輪轂,刹車盤亂七八糟的一大堆,這些都需要繁瑣而耐心的比較挑選,

同時也要為發動機的量產分解製作工藝,編製員工培訓手冊。

同時整車的工藝分解,哪裡可以節省成本,哪裡不能少,等等。

兩個月下來,總算是把整車的大概工藝、流程理順了,同時也對整車的造價有了初步估算。

一輛“T型車”初步造價在600鎊左右,換成美元就是3000,德國馬克12600,這個價格在石錦堂看來有點高。

福特1908年采用流水線的生產“T型車”成熟產品出廠價也不過才850美元,後麵更是價格持續下降,直至300美元左右。

當然這個價格是產品剛剛推出,生產線都還沒有完全建起來,也缺乏配套產業的原因。

但是價格因素是導致產品能否被市場大量接受的關鍵,石錦堂思慮再三,決定采用後世的定製車思路。

最低檔可以做成敞篷版,隻保留車身以及擋風玻璃,其他的也儘量簡配,但是車身鋼材強度上不將就。

簡配版定價499鎊,利潤保持100鎊左右。

中等版包含車篷,但是內飾等方麵儘量減配。

中檔版定價699鎊,利潤保持在150鎊。

高檔版就是全套滿配,這樣也能區分開顧客人群。

高檔版定價899鎊,利潤在299鎊。

對於這個定價,眾人都表示不解,石錦堂就把他的理由分享給大家:低價能夠扼殺競爭對手。

“咱們的新車和發動機一上市,必然會有跟風者。

屆時各種模仿山寨的絡繹不絕,那麼隻要我們的車子價格足夠低廉物美,那麼市場的接受度就會越來越高。

而且隨著我們的車子生產出來的越多,我們的單車成本也會直線下降,屆時我們的利潤率會持續上升。

等我們的市場培養出來了,競爭者也會跟上來。

那麼我再降價,競爭者跟風的新產品就沒有價格優勢,我們很輕鬆就把競爭者扼殺掉了。”

這個套路在後世很常見,但是在現時段來說,就是營銷聖典。

眾人都聽的似懂非懂,但是石老板以往樹立起來的權威,讓他們無法反駁,隻能盲信石老板。

這件事定下後,石錦堂就給卡爾.本茨下了命令,讓他在9月之前生產出至少50輛高配“T型車”出來。

卡爾.本茨有些驚訝,不知道石老板這是要做什麼,但是老板的話就是他的聖旨。

現在已經是7月初了,到9月份,滿打滿算也就是2個月,50輛車時間還是很緊的。

石錦堂打算把這批車送給德國政府,一是在德皇麵前刷個臉熟,二是打廣告。

屆時各國政要齊聚柏林,奔馳牌“T型車”閃耀全場,這品牌和廣告效應絕對杠杠的。

……

確定了汽車的事,石錦堂又找來了穆勒塞得兄弟,讓他們做好“哈雷牌”摩托車上市準備。

一旦奔馳牌汽車打響了第一炮,後麵的哈雷摩托車也就能鋪貨上場了。

之前經銷自行車的代理商順勢發展成摩托車的代理商,等到汽油發動機的產能上來了。

德國這邊的工廠就把自行車的產線轉移出去,專門生產摩托車。

到那時,馬塔貝萊蘭地區(津巴布韋)修建的煉鋼廠和產業工人也該培養的差不多了,直接接手生產,完美過渡。

穆勒和塞得兄弟倆聽完了石老板的計劃,十分幽怨的看著石錦堂。

“BOSS你可是答應我們讓我們輪流休假的。”

石錦堂聞言一拍額頭,“哦,這沒事,不耽誤。

摩托車比自行車難不了太多,所以你們可以自行安排休假的。”

倆兄弟一聽,立刻要爆發,“Boss你在開玩笑嗎?

摩托車可比自行車複雜多了,這裡麵牽涉的東西一點都不比汽車少!”

石錦堂對於兩人的怨念根本不予理會,你倆愛休不休,老子不管了。

……

接下來,石錦堂連同羅賓.特魯多趕赴比利時,他們此行的目的是成立一家兵工廠。

石錦堂投資歐洲的策略,乃是效仿一戰後的德國做法。

德國因為受限於《凡爾賽條約》,所以主動投資臨近國家的比利時、捷克等國,發展軍工技術。

時機來到,直接雄起閃速攻占周邊的國家,成功突破了凡爾賽條約的限製。

這一策略既不會惹人注意,還能快速積攢技術實力,並順勢培養自己的產業工人群體。

……

比利時王國位於歐洲西部,北鄰荷蘭,東連德國,東南連盧森堡,南部和西部與法國接壤,西北瀕臨北海。

優越的地理區位還不是比利時騰飛的關鍵,此國境內有豐富的煤炭資源。

同時此國內的人口稠密,國民教育普及的十分到位,擁有大量高素質的產業工人。

另外此國內的鐵路交通網也很稠密,鐵路運輸發達。

駁殼槍的專利注冊已經進行過了,隨時可以組織工人生產。

石錦堂在英國期間找到了被英國軍方冷落的馬克沁,花了50萬鎊從他手中取得了馬克沁重機槍的專利權。

剩下的就是組建兵工廠了。

石錦堂選定的建廠地點就是後世著名的“比利時fn公司”的所在地。

他之所以選在這裡,完全是抄作業,順便搶奪fn公司的氣運。

這家後世著名的輕武器公司還要過幾年(1889年)才會成立,是以石錦堂的氣運搶奪一說,完全成立!

另外在這邊設立兵工廠,也是為了防備未來德國政府的“戰時征調”。

等到德國雄起,比利時淪陷,汽車廠和兵工廠都被德國人接管。

那麼“兩國”就算是沾染因果了,屆時德國想要抵賴也無法反駁。

另外,選擇這邊建廠也有提前同比利時國王利奧波德二世攀關係的因素,畢竟兩家明年就要開始做“鄰居”了。

石錦堂一行入境並沒有引起什麼波瀾。

他們十分低調的在“比利時fn公司”的所在地,列日市赫斯塔爾地區買了塊地。

公司的名字叫做:赫斯塔爾武器公司,前期的工人中會有少量南華公司移民充當學徒。

公司的總經理是羅賓.特魯多,南華公司出資20萬英鎊,占股51%。

石錦堂個人占股44%,羅賓.特魯多連同工廠未來的管理層共同持股5%。

這是石錦堂對特魯多這麼多年護衛自己的回報,羅賓.特魯多對此深表感激。

以後羅賓.特魯多將會常駐比利時這邊,這邊距離斯圖加特市也不遠。

等以後幾家工廠都發展起來後,他會成立一家集團公司,集體控股這幾家公司。

集團公司的名字都想好了,就叫黃石集團。

而美國那邊的基金公司一早就注冊好了,叫做黑石基金。

搞好了兵工廠的事,接下來就是考慮購買新船還是繼續收購航運公司了,畢竟這兩者的區彆很大。

石錦堂一時有點拿不定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