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屍與水屍,乃夏平國兩大不祥之兆。凡遇此二物者,輕則魂魄化為怨鬼,遊蕩於人間;重則厲鬼纏身,受儘折磨,直至死亡,永世不得超生。
血屍之名,源遠流長,可追溯至數百年前。長青衫與景鑠,昔日乃眾人稱頌之摯友。然而,景鑠誤信讒言,竟逼長青衫飲下珍饈草熬製之藥,廢其修為。
珍饈草,生於密林深處,百年方得成熟。其色如雪,長絲纏繞,約四五寸長。此草毒性極強,食之者修為儘廢,七竅流血,肝腸寸斷。
景鑠為害死長青衫,可謂煞費苦心。自此,長青衫魂魄不散,化為血屍,遊蕩於暗林之中,擾民不安。
長青衫逝後,景鑠修為大增,突破空靈界,飛升為神,世人尊稱其為緒封神。世人皆傳二人恩怨,長青衫因修魔而被宗門所棄,後遭魔修反噬,化為血屍。世人無不歎息,一代英才,竟落得如此下場……”
聶青雨聽罷老人所言,不禁搖頭歎息:“唉,真是慘絕人寰。”
聶青雨又問:“老人家,那水屍又是何人所化?”老人聞言,驚恐萬狀,連連擺手後退,口中喃喃:“此等天機,不可泄露……不可泄露……”
茶館小二端茶而至,見老人如此,眼中滿是鄙夷,低聲唾棄:“瘋子怎麼在這兒,真是晦氣。緒封神不過聽信讒言,便害死師兄。此等胡言,竟還有人信,莫非此人也是個瘋子?”
小二語氣雖輕,聶青雨卻儘收耳裡。他並未與小二爭論,隻是低笑一聲,端起茶杯,輕抿一口,平淡的把目光轉向窗外。
正當夏平國盛世繁華,又是清元佳節,街上人聲鼎沸。清平街遊行隊伍後,少女舞姿曼妙,前有壯漢擊鼓助興,一派歡騰。
賣糖葫蘆的小販前,一五六歲孩童拉著母親衣角,手指糖葫蘆,撒嬌道:“娘親,阿蘭想吃糖葫蘆。”母親溫柔應允:“好,都依阿蘭,娘親給你買。”
————
武庭府內;
暗衛道:“江夫人,宋將軍已將郭子軒等人處理妥當。那郭子軒在外的私生子郭樣,該如何處置?”
郭子軒酒後與良府丫鬟私通,醒來後見陌生女子在側,已為事已晚。良府為保名聲,放丫鬟離去。
丫鬟欲保腹中胎兒,以圖錢財,郭子軒不允,她便以死相逼,欲揭其事。郭子軒為保秘密,隻得任由她生下郭樣。
江夫人問:“郭夫人是否知曉郭子軒在外有此私生子?”
暗衛如實答:“郭夫人並不知情。”
江夫人決斷:“殺之,切記不可讓第三人知曉。後果你應明了。”
暗衛恭恭敬敬的回答道:“是。”
江夫人又命道:“處理乾淨後向我彙報,退下吧。”
暗衛應諾:“是。”
暗衛退下後,江夫人目光轉向祭台中央的黑白人相,眼中情緒由狠戾轉為柔情:“夫君,待我大仇得報,便來尋你。”
————
聶青雨步出茶館,便獨自一人踏上路途。行至密林深處,天色漸暗,他卻迷失了方向。林中幽靜,唯有風聲與鳥鳴相伴。
忽然,一陣冷風掠過,聶青雨心中一凜,他沉聲喝道:“什麼人!可敢現身與我一戰?”聲音回蕩在林間,卻無人回應。
那黑影在暗處微微顫動,卻始終不見其真容。片刻的沉寂後,隻聽得哢嚓一聲,是枯枝被踩斷的聲音。
聶青雨緊握劍柄,目光如炬,警惕地注視著那片黑暗。他不願輕舉妄動,以免落入陷阱。
終於,一道身影從陰影中緩緩步出,聶青雨定睛一看,隻見來者是一位溫文爾雅的男子,身著墨綠衣裳,腰間係著一條玉佩,陽光透過樹梢,灑在他身上,映出一片柔和的光輝,先前的陰暗一掃而去。他的笑容如玉般溫潤,舉止間透露出一股從容不迫的氣質,宛如一位翩翩公子。
“在下姓肖,單名一個仲字,敢問這位兄弟該如何稱呼?”肖仲的聲音溫和而有禮。
聶青雨微微頷首,答道:“在下姓聶,名青雨。”
肖仲微微一笑,道:“那我便稱呼你為聶兄,如何?”
兩人互通來此林的意圖後,聶青雨驚訝地發現,他們竟有著共同的目的地。
於是,商量片刻,隨即決定結伴同行,共同穿過這片密林。
在前往劍峰宗派的途中,二人攔下了一輛過往的牛車,載著他們二人前行。
路途遙遙,無際無邊,難免生出幾分寂寥。躺在牛車上的肖仲,手指輕撚著從草叢中隨手摘取的狗尾草,神情略顯頹然,輕聲問道:“聶兄,你乃何月生的?”
聶青雨淡然答道:“九月。”
言簡意賅,一如往昔。
肖仲聞言,精神稍振,翻身而起,笑道:“嘿喲,聶兄,我乃二月生,可比你年長。”
聶青雨斜睨一眼,淡淡道:“哦,那又如何?”
肖仲嬉皮笑臉,嘿嘿兩聲,見聶青雨不解其意,便逗道:“聶兄,你年幼於我,要不換我兩聲哥哥來聽聽?”
“休想。”聶青雨果斷拒絕。
肖仲見聶青雨不為所動,無趣得很,便不再多言。
長風徐徐,二人途經山腳下的小村落,尋得一家客棧,稍作休息,待到天明再續前行。
夜幕降臨,客棧內燈火闌珊,肖仲與聶青雨對坐於窗前,窗外月色如洗,星辰點點。
二人雖言語不多,卻也心照不宣,彼此間的默契與信任,如同這夜色中的星辰,雖不言而喻,卻恒久閃爍。
翌日,天色微明,二人收拾行囊,踏上了新的征程。劍峰宗派,那座傳說中的修行聖地,正等待著他們的到來。
肖仲與聶青雨,雖性格迥異,卻同懷壯誌,誓要在這江湖中留下自己的傳說。
他們的心中,有著對修行的無儘追求,對正義的堅定信念,以及對未來的無限憧憬。
在劍峰宗派的門前,他們將並肩而立,迎接屬於他們的輝煌篇章。
他們誰也不會知道他們二人會在修仙的路上揮灑下濃墨的一筆,受萬人朝拜、敬仰,是宗門內提起都會引以為傲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