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班上幾個同學經常來挑釁佚名,開始佚名還會去追著打,後來長大了力量懸殊越來越大,佚名就不理他們了。
告訴老師隻會讓他們更加過分,老師也隻是口頭警告。
告訴父母他們也不會管。
當那幾個男同學說佚名的父母都不要佚名了、佚名是沒有父母管的小孩時,佚名都不知道怎麼反駁。
父母對佚名來說就是陌生人,佚名對父母來說也隻是一個渾身缺點養不親的小孩。
他們回來也隻是因為母親懷孕了,要到這邊來生小孩。
他們都忙著帶弟弟,根本就沒時間管佚名。
父親見佚名的第一件事就是打佚名。
佚名一點也不想他們回來。
佚名想和爺爺奶奶在一起,父母根本就不愛佚名,佚名乾什麼他們都要說,動不動就瞪佚名、罵佚名、打佚名,無緣無故地。
他們經常吵架,吵架聲勢浩大,拿刀、扔東西、打架……
要是他們看見了佚名,就會互相說對方看看對方生了一個什麼兒子,然後數落佚名的一係列缺點,都說離婚的時候不要佚名,要帶走佚名的弟弟,爭奪佚名弟弟的撫養權。
佚名挨打哭的時候,弟弟在旁邊笑。
奶奶看到爸爸媽媽還一個勁地讓佚名叫爸爸媽媽、佚名根本就叫不出口,那根本就是兩個陌生人,
他們一來奶奶就走了,奶奶一走他們就開始欺負佚名了。
佚名小學就要做炒菜,弟弟就不用。
在家裡,即使弟弟初中了,做飯、洗碗之類的家務活也是佚名在做。
出去玩的時候,他們一家三口有說有笑,佚名就像那個多餘的。
就連彆人送佚名的生日禮物也必須給弟弟。
現在弟弟有很多床上布偶,佚名卻一個都沒有,唯一的一個也被搶去了。
佚名的玩具,弟弟一哭媽媽就搶過去給弟弟,說小孩子家家的一天不好好學習,玩這麼多玩具乾什麼。
轉眼佚名的玩具就被弟弟弄壞了,七零八落的。
但是弟弟上學的時候就有很多玩具。
家裡連佚名的房間都沒有,衣櫃也沒有,放書的地方也沒有。
佚名心想‘自己真是多餘啊’。
佚名想他們未必不想做一個好父母,隻是他們沒那麼愛佚名。
在他們心中佚名可能是一個發脾氣也不用負責的養不親的自己生的孩子吧。
愛與不愛對比著真的很明顯。
在學校佚名受了欺負都一下子變弱氣了。
之前爺爺奶奶帶佚名的時候,受欺負的時候佚名直接掀桌子、拿板凳追著人打。
因為佚名知道爺爺奶奶會是佚名的後盾。
但是父母不會成為佚名的後盾,佚名怕上怕下、怕前怕後。
佚名擔心打傷了同學要賠醫藥費,佚名擔心老師叫家長、父母知道後罵佚名打佚名,說佚名耽誤了他們的時間給他們添麻煩。
佚名根本就不想去城裡上學,要是佚名一直在農村上學,會不會就不是父母養佚名、而是和爺爺奶奶在一起了呢。
佚名也知道父母對佚名也陌生,如果不是沒錢在外地打工,父母也不會把佚名丟給爺爺奶奶帶,而是把佚名帶著身邊了。
生佚名弟弟的時候家裡沒多少錢,到弟弟長大才有閒錢了,才有條件給弟弟買各種玩具、買蛋糕、補習……
父母也是第一次當父母,現在佚名大學了,父母也不會無緣無故罵孩子、打孩子了。
因為佚名小學在學校受欺負,弟弟還學了跆拳道,現在弟弟很開朗,不像佚名那麼內向。
小時候佚名過生日,開始是吃兩個雞蛋就算過完了;
後來過生日的時候才吃得了蛋糕,因為蛋糕很貴;
到現在就算沒過生日也吃得了蛋糕了。
佚名很羨慕自己的弟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