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燭曾經偷偷跑出去過,他爬上父親口中的那座山,登上山頂的一刻卻讓他大失所望——沒有燈火璀璨,也沒有高樓如雲。
他唯一能看見的,隻有望不到邊的汪洋大海,深藍色的海水隨風掀動波浪,如蟄伏的猛獸。
風裡夾雜著淡淡的海腥味,令人無端升起不安。那時候汪燭覺得,自己或許永遠也無法逃離這裡。
這是一座孤島。
沒人知曉他什麼時候誕生,又什麼時候出現了居民,它和它的子民們被遺忘在曆史的角落裡,在翻滾又落下的海水邊生長、延續。
島上的空氣是潮濕的,大霧常常籠罩著這裡。
島民們的生活很簡單,打漁,砍柴,燒火,做飯,再打漁,砍柴……直至月出東山。
島民之間很少交流,唯一能讓他們聚集起來的,隻有一年一度的火祭。
由於空氣潮濕,島上很難生火,但恰恰是火帶來了生命,使他們能夠世代生存。火把能夠驅散迷霧,給他們指引方向。
火祭在晴朗的夜晚舉行,晚風吹動炭火,點點火星子飛濺出來,與天上的星星相映生輝。每個人都端著一盆火,向島中心的祭壇走去,火光照映著他們的麵容,小心翼翼,隱隱綽綽。
汪燭見過這樣的場景太多次,那些火苗映在他的眼睛裡,安靜,肅穆。可汪燭並不相信那些,他想起苗子的腿,想起父親。
苗子是汪燭在這座島上唯一的朋友。小時候貪玩從樹上掉下來,摔斷了腿,苗子他爸隻是在火堆旁拜了兩拜,說很快就會好的,火神會保佑他。然而事實是苗子的腿因此落下了病根,成了跛腳。父親曾經找苗子他爸理論,也被趕了出來。
汪燭的父親是個異類——他是島上唯一出去過的人。
許多年前,父親走出那座山,又回來,父親告訴他,島的外麵,是城市。
“城市?”
城市是一個很好的地方,那裡有很高很高的大樓,有先進的醫療技術,有汽車,有電視……
那裡還能常常見到太陽,見到陽光。
“為什麼,火神也住在那裡嗎?”
父親溫柔地撫摸他的頭發,不,那裡沒有神。父親說,那裡隻有人,充滿了人,自由的、獨立的、相愛的人。
從那以後,汪燭總是躺在床上,癡癡地望著已經老舊的天花板,幻想父親口中的城市,像一個美麗的傳說,令人心馳神往。
父親讓汪燭不要告訴任何人,他們會認為你是瘋子,被霧裡的東西迷了心竅。
汪燭這個名字,是父親給他起的。
以水為姓,以火為名,他是汪燭。
“爸爸給你起名汪燭,是希望你既有水的品格,又有火的品格。”
年幼的汪燭不懂,“品格”是什麼?“水的品格”、“火的品格”又是什麼?
後來,父親帶汪燭淋了一場暴雨,衣服都濕透了,貼在身上,雨水從發梢落下。汪燭覺得自己的靈魂都被澆地透涼。父親卻一抹臉上的水,笑著跟他說,這就是水的品格。
汪燭說不出話。過了一會兒,他又問“那火呢?”父親卻沒有回答他。
直到許多年後,汪燭的父親化成一團火,把世界都燒成了紅色。皮肉綻開的劈啪聲讓他想起鳳仙花的果實和迸濺的火星。姥姥在一旁住著拐杖,似是對誰低語:
“早就讓你聽勸嘛,火神脾氣不好,會動怒嘚……”
汪燭的眼裡火光飛舞。他想看清其他人的表情,可是任火把怎麼明亮,也照不清他們的臉。
那天晚上下了一場暴雨。
第二天,汪燭偷偷來到那片焚燒過的土地,這裡已沒有父親的痕跡。可汪燭知道,他的父親是一簇不會熄滅的野火,隻要風一吹動,便哪裡都是他。
從那天起,汪燭每天都要看兩件東西。一是窗外濃濃的海霧,二是父親留給他的信。他現在和姥姥生活在一起,姥姥對他很好,會給他縫衣做飯,也會親切地喊他“燭娃子”。可汪燭的心裡總是不安定,有什麼東西在他的身體裡積累、潛伏,如新火將燃。
那封信被他一次次打開,又合上,再打開。信上寥寥幾句話,卻讓汪燭看了一遍又一遍。
這天汪燭起的很早。
起霧了。
汪燭看見窗外的深綠色逐漸被灰白籠罩,小小的木框子好像把霧也框了起來。
汪燭突然很想出去。
他要再爬一次那座山。
推開老舊的門,姥姥的聲音伴著“吱呀——”的木門聲響起,蒼老,如木,在他的耳邊回蕩,
“燭娃子,起霧嘞,去哪裡喲……”
汪燭沒有理會這樣的聲音,他爬上父親口中的那座山。仍舊是那片海,此刻已被濃霧籠罩。急促的呼吸聲,呼嘯而過的風聲,不知名的鳥叫聲……
這片汪洋比記憶中更加模糊了。
汪燭想起父親在信裡寫給他的話:
逃出去吧,汪燭。
你是自由的人,向前走,一直走,再跑起來,衝破這層層的迷霧,走向覺醒,走向進步。
——欲見青天者,須暴雨澆魂,烈火焚衣。
不遠處,苗子看見濃濃霧中,山影隱隱綽綽,山頂好像佇立著一道人影,人影一動不動,似在守望。
“見鬼嘞,大清早的,啷個有鬼出來麼……”苗子揉揉眼,影子還在那裡,久久不見動靜,苗子便不管他了,他又栽回床上。
想起汪燭偷偷和他講的那些事情。高樓、燈火,他並非不向往,隻是,苗子望了眼窗外似要吞噬一切的海霧,他又懷疑起來。
那個名為城市的,傳說一般的地方;那個充滿繁華與活力的地方;那個能曬到溫暖的陽光的地方;那個他們都無數次夢想過的地方,
真的存在嗎?
清晨的空氣是冷的,絲絲潮濕的水汽打在臉上,汪燭卻不覺得涼。
永遠有人留在島上,也永遠有人走出去。
汪燭的心裡終於燃起一團火,一團驕傲的、狂妄又叛逆的野火,火裡裝著暴雨、狂風,和他的心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