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飛逝,轉眼孔繁國已經14歲。
大華國在戍邊軍人的守護下,一切太平,由於年年的邊境戰爭,國內百姓生活較為平苦,但百姓仍儘心儘力支持著朝廷的戍邊政策,絕不割地,絕不求和,誓死守護國家的領土完整。
孔繁國頻繁出入於戍邊司,在神君的指導下學習帶兵之道,並勤奮練功,還與戍邊司的軍人一同操練,在孔繁國的心裡,從小就種下了參軍報國的種子,他想讓百姓安居樂業,生活不再貧苦。
孔繁國自小就有著一股不服輸的勁頭,他對世間的一切都充滿了好奇與探索的欲望。尤其對於村中老人們口中的武林高手,他更是充滿了向往與敬仰。每當聽到那些關於英雄豪傑的傳奇故事,他的眼中總會閃爍著炙熱的光芒,仿佛自己也能成為那樣的人物。
神君的故事在雙龍鎮也慢慢的傳開了,他曾一人一馬,殺入敵軍營地救出被擒的戍邊將軍,也曾帶領十六騎殺得流度國來犯敵軍一千二百餘人,神君的故事讓孔繁國很是向往,他向往成為神君一樣的人物,每每想到,孔繁國都會激動不已。
自拜神君為師後,跟隨他開始了艱苦的武學修行。神君雖然嚴厲,但對孔繁國卻是悉心教導,從最基本的拳腳功夫教起,一點一滴地打磨他的基礎。孔繁國也深知機會難得,每日勤學苦練,不敢有絲毫懈怠。
隨著時間的推移,孔繁國的武藝日漸精進。他不僅學會了高深的拳法、劍法,還領悟了武學中的許多深奧道理。神君也時常帶他遊曆名山大川,見識各種武林高手,讓他在實戰中鍛煉自己的武藝和心智。
在這個過程中,孔繁國經曆了無數次的考驗與挑戰。有時他會在險惡的江湖中遭遇強敵,有時他會在惡劣的環境中磨練意誌。但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他都從未放棄過自己的信念和追求。
終於有一天,孔繁國在神君的悉心指導下,突破了武學的瓶頸,達到了一個新的境界。
是日,孔繁國早早便來到戍邊司,神君此時正在戍邊司指揮大廳和眾將士圍繞著沙盤圖討論著,眉頭緊鎖,臉色甚是嚴厲。孔繁國頓感不妙,定時出了大事,邊境肯定又有麻煩了。
但孔繁國未進入大廳,他之道,此時他還不是軍人,貿然進入還會影響神君等人的商議思路。他便候在大廳之外。
過了許久,眾將士陸續離去,隻剩神君一人,孔繁國便走了進去,叫道:“師父”。
神君扭頭看了下孔繁國,揮手招呼他過去,對孔繁國說道:“過來”,並指著沙盤繼續說著:“流度國由於老國王已死,新繼位的國王對我大華國甚是不利,前方邊境來報,流度國以向我方邊境處曾兵三十萬,兵分五路,在離邊境不足十裡處安營紮寨,恐怕又要有大的戰事了。”
孔繁國聽後,沉默了些許,抬眼看著眼前的神君師父,雙鬢已是白發,大聲對神君說道:“師父,我要參軍,保家衛國。”
神君對此毫無意外,他知道孔繁國遲早都會開口說出這番話,隻是此時的孔繁國,才14歲,但他身材魁梧,雙眼囧囧有神,毫無孩童稚氣。
神君說道:“好男兒,定當保家衛國,但你年歲尚小,需你母親應允”。
孔繁國說道:“我母親從小就教導我要參軍,保衛雙龍鎮的百姓,保衛我們大華國的安定,師父,我母親不會不答應的。”
神君拍了拍孔繁國肩膀,道:“你先回家,晚點我會過來找你。”孔繁國之道,神君這是緩兵之計,但師命難違,他便出了大廳。
大廳右側便是戍邊司的校場,此時軍人正在列隊集合,像是出征之勢。
孔繁國立刻跑回家中,此時他母親陳氏正在織布,孔繁國撲通一下跪在母親身邊,說道:“娘,孩兒想參軍,想殺敵報國,成為師父那樣的人。”
知子莫如母,陳氏自丈夫墜入懸崖杳無音訊後便一直未再嫁人,在神君的接濟下撫養孔繁國長大,孔繁國的心思陳氏怎會不知,她點了點頭,說道:“娘知你所想,你若想去,便去吧,莫要擔心娘。”此時的陳氏,眼中已含有淚水,她雖是婦道人家,但也深知國仇家恨,對於屢次來犯的流度軍隊,大華國百姓無不憎恨。
孔繁國朝陳氏磕了三個頭,便起身向戍邊司跑了過去。
此時,戍邊司校場之上,已站滿了軍人和戰馬,神君也在校場之上,和駐守在此處的神龍戰隊隊員整理裝備,孔繁國立馬迎上前去,喊道:“師父,我娘允了,帶我一起吧,殺賊人,保國家。”
神君扭頭看向孔繁國,隻見他眼神中充滿了堅毅,神君點了點頭道:“跟我一起,趕往邊境後再登記參軍,此番前去,歸期未定,生死未定,你若反悔,還來得及。”
神君深知孔繁國已武藝高強,一般人想傷他已是非常困難,但戰場並非擂台,行軍打仗講究的是策略,一人之勇在戰場並不可行。他也擔心這個從小跟著他長大的徒弟的安危,誰不想身邊人安好,誰不想國泰民安。但總需要人去付出,才能換取這些。
孔繁國又向前湊了兩步,說道:“師父,我不怕,不殺來犯之敵,不是我大華好男兒。”
神君點了點頭,果然沒看錯人,心裡對這個徒兒更是喜歡了不少。
一切整頓完畢,入夜,戍邊司大門大開,先頭支援軍隊已向邊境進發。其他支援軍隊也從各地陸續向雙龍鎮邊境開進,至此,孔繁國踏上了行軍之路,也是他保家衛國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