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果大學曾輔修一門心理學課程,期末是寫一篇小論文。
周果寫的內容是“依戀的關鍵期部分缺失”。
以下是周果所寫
【兩歲被送入幼兒園,因為年齡太小,在幼兒園裡被老師放在角落裡安安靜靜的坐著,沒有人說話交流。缺乏溝通,導致現在對於人際交往帶有恐懼和不適感。
不喜歡和人交往,不善於表達自己。依戀的關鍵期,媽媽工作每天早早把我放在幼兒園裡,晚上彆人都走很久了,我才最後有人接,導致和媽媽的關係不夠親密,比較疏離。周末主要是爸爸在家陪著我,因而和爸爸關係比較好。但其實大多數時間我都是自己一個人被鎖在家裡。因為媽媽厭惡周圍的鄰居家的小孩,覺得他們秉性不好,禁止我和他們一起玩。多數時間我是在家裡自己看電視的。對朋友的概念不是很強烈,不善於交往,不喜歡和彆人玩。會拒絕彆的小朋友的示好。
而小學二年級的時候遇到最好的朋友,當時一眼就認定她了,鼓足了很久的勇氣,把自己最喜歡的一張貼紙送給她,想和她成為好朋友。但是和她成為好朋友以後,占有欲極其強烈,她和彆的同學一起玩會感到不開心,甚至做出過傷害她的事情,覺得自己病態。雖然覺得不好,但是還是無法克製自己。關係模式是損友,現在想來還好她脾氣極其溫和,不然可能早就掰了。從小學到初中一直形影不離,高中大學聯係減少。我一直認為她是我最好的朋友,所以我也是她最好的朋友,看到她交的新朋友,心裡感覺很複雜,心裡有點酸酸的,“啊,原來我不再是她身邊最親密的人了啊”。她交了男朋友以後忘記告訴我了,我有一點生氣,還有一點嫉妒她的男朋友。曾經一度認為我離不了她,可是後來隨著周圍朋友的增多,之前強烈的感覺也漸漸消退了。
容易回避彆人的示好和親密方式,不喜歡彆人的觸碰,會感到不適。小夥伴在一起勾肩搭背的時候,或者擁抱的時候,身體會突然僵硬,不知道如何是好。也不知道該如何回應彆人的友好,有時候甚至會傷害到彆人。當小夥伴想從我這裡尋求安慰的時候,我常常不知道如何安慰,有時表達的不好還會在他們的痛苦上撒鹽,話一出口就後悔了,但是也不知道該怎麼表述。
有小夥伴說我不信任彆人,喜歡以最壞的想法揣測彆人。比如除了最親密的人安慰我,其他人安慰我對我好,會讓我覺得感動,但感動之外,會覺得惡心,雖然覺得這樣不好,但還是喜歡用不好的方麵去揣測。
在愛情方麵,從小到大每個階段都會有男生示好,但大多數都卡死在了即將表白的時候。當我看到他們有表白的跡象的時候,之前就算關係很好,很有好感,這個時候都會突然覺得有點討厭這個人,覺得有點惡心,但是一般都是我單方麵態度驟冷,迅速結束。幼兒園的時候有小男生表白,然後我當場就和他打了一架,滅了這朵桃花。小學的時候也有幾個男生,但是花骨朵也被我迅速掐滅了。初中有個男生對我很好,而且我們從小就認識,到了高中即使不在一個班,我心情不好的時候,平時十一點前睡覺的他也會陪我聊天到一兩點。高考結束以後他向我示好表達,被我半開玩笑的拒絕了。高中班上有個同學也對我很好,當時甚至萌生出了高考結束一起去一個大學在一起吧的想法,但在高考結束以後,對他的感覺也迅速降溫了,不再聯係,變成了普通朋友。升入大學以後,有以前高中的學長經常關心聊天,有一段時間關係快要達到情侶的程度了。就在這個時候,我再次感受到了深深的厭惡,做了惡劣的事傷害他。後來他轉身和另一個女生在一起了,知道的時候心情特彆複雜——如釋重負,覺得終於擺脫了他;為他感到高興,他值得更好的,不是我;有一點不舍,可能就這麼錯過愛情了吧。
現在對待感情,努力去接受彆人的關心,學著關心彆人,多多想美好的東西。不想和彆人有太深的羈絆,害怕自己哪天就傷害了彆人或者被彆人傷害。希望對待家人和朋友,更親密一點,多表達一點愛。而愛情,等我擁有了真正能愛一個人的能力的時候,再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