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城是北方的一座小城,人口不多,擁有曾一度聞名全國的鋼鐵製造廠和軍工企業,隻可惜後來的發展越來越不如從前,鳴城的經濟發展也越來越落後,淪為了四線城市。
木槿是土生土長的鳴城人,母親是下崗工人,後來應聘到物業,成為了物業管轄的一棟學生公寓的宿舍管理員,拿著微薄的薪水,還要負責晚間的查房工作。而父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民辦企業工人,待遇極低。木槿的母親在了解了很多優秀學生的成長經曆後,一門心思的想要好好培養木槿,從小哪怕生活再困難,木槿依然能夠學習著民族舞,鋼琴等很多富足家庭孩子才能接觸的東西。父親對木槿並沒有什麼其他要求,隻期望好好學習,對培養其他需要花費大量金錢的愛好並不支持。因而,教育理念的不同也讓木槿的父母在生活中不斷摩擦爭吵。
在木槿幼年的記憶裡,媽媽總是略顯嚴厲的,會要求自己練琴,禁止玩手機遊戲等等。而爸爸總是極好說話的,極少對自己生氣,會帶著自己偷偷乾媽媽禁止的事。父母總是在自己的問題上聊著聊著就爭吵起來,自己夾在兩人中間,既難過又愧疚,畢竟爭吵的源頭總是自己。五年級那年,木槿感冒被媽媽明令禁止劇烈運動,但耐不住少年心性,爸爸來接自己放學的時候,堅持要去參加足球訓練,爸爸無奈同意了。但木槿一回家就說漏了嘴,父母爭吵了起來,愈演愈烈,自己一直哭一直哭,甚至是一邊練著琴一邊哭父母就在這樣的激烈爭吵後第二天離了婚。木槿跟隨了媽媽。那一年,她隻有12歲。而爸爸在最初的幾年還能偶爾見麵,後來再婚見麵的次數也就越來越少,最後終於再也沒有見過。
後來的木槿,極少再在他人麵前流淚。她總是笑著的,一如從前那般,在所有人麵前一副快樂的樣子,沒有人知曉她有一個破碎的家。
2010年,木槿以不錯的成績考進了鳴城市重點高中三十五中的重點班,開始了作為走讀生的高中生活。彼時,她還不知道,在那裡將會遇見改變她一生軌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