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6成片 《稻草》成片。……(1 / 1)

春秋轉逝。

時間很快越過2006,迎來新一年的春節,這個華國最重要的節日,張燈結彩、闔家歡樂。

影視城也基本停工了,大多數的劇組都陸陸續續放假,群演也少了大半。聞言也一樣,除了接了活的員工,其他人二十八就開始休息了。

薑懷延想要邀請顧聞去自己家過節,自從他知道顧聞是孤兒後,就一直在想著這件事。

“聞哥,和我一起去唄,我爸媽都想見見你。”

“不了,我準備出去旅遊一趟,今年實在太累了。”顧聞拒絕了邀請,然後便一個人出去旅遊了。

薑懷延還想再努努力,顧聞已經把紅包拿了出來遞給薑懷延說道:“你也辛苦一年了,回去好好陪陪你爸媽。”

薑懷延也明白他們每隔一兩天就會打電話,父母還能從電視上看到自己,但擔心沒有絲毫的減少。

於是薑懷延收下紅包,擁抱之後說道:“聞哥,那節後見。”

“嗯,節後見。”

顧聞一個人乘坐飛機出國滑雪去了,辛辛苦苦的工作就是為了享受生活,他可不是一個會虧待自己的人。順便再泡泡溫泉,泡在滾燙的天然溫泉裡,欣賞白皚皚的雪景,一向是顧聞偏愛的放鬆方式。

本來準備在國外待到初七再回國,然而趙知粵一個電話就把顧聞給叫到了平城。

“你沒回家?”趙知粵是西省人,很明顯他春節也沒有回家。

“回去過節太打亂思路了。”趙知粵最近心裡就一個事——完成《稻草》的剪輯,任何外部因素都有可能打亂他的創作思路,“還說我,你不一個人嗎?我還以為小薑會和你一起來,你們不是形影不離嗎?”

就是太過形影不離,顧聞覺得有點越過邊界線了。他很擔心薑懷延對自己有雛鳥情節,借著春節稍微分開一下比較合適。

“我一個人出去旅遊,散散心。”顧聞將自己的情緒掩藏的很好。

趙知粵本就不是一個善於讀情緒的人,他對著顧聞擠眉弄眼:“一個人旅遊?有沒有什麼豔遇啊。”

顧聞麵不改色:“你以為我和你一樣啊,下半身的動物。”

明明有不少異國邂逅的浪漫機會,但每每接觸又莫名抵觸。1號很清楚自己原因,也正是因為清楚,所以他才會選擇一個人旅遊。

不想討論這些煩心事,顧聞直接說道:“快把片子拿出來吧。”

《稻草》已經完成了剪輯,這才是顧聞立刻回國的原因。

“嘿,好戲總得壓軸不是嗎?”說起《稻草》,趙知粵立刻來了精神。

一個半小時,《稻草》播放結束,故意有些刺耳和壓抑的片尾曲都沒播完,趙知粵便問道:“怎麼樣,感覺如何?”

顧聞深吸一口氣,調整自己的情緒。明明自己參與了電影拍攝的全過程,甚至還看過半成品的版本,顧聞依然為此時的《稻草》動容。

“不錯,可以考慮電影節了。”顧聞的安排就是他對《稻草》的評價。

“那是當然了。”趙知粵臉上的驕傲一覽無餘。

參加電影節,拿下獎項或者提名,借著華殘聯和體總的政策幫扶上院線。這是顧聞一開始就為《稻草》製定好的路線。

“你想參加哪個電影節?”顧聞問道。

國際上的電影節數不勝數,但是真正優秀的電影節一般都有不成文的規定,即一部電影在同一時間段隻能參加其中一個電影節的主競賽單元,畢竟電影節也要保證獨家首映和獨特地位。

趙知粵猶猶豫豫,最後說道:“我覺得三大應該沒什麼希望吧。”

顧聞忍不住笑了出來:“算你還有點自知之明。”

最出名、最具有公信力的電影節,不外乎三大加小金人。但平心而論《稻草》距離三大的標準線還是有明顯的距離,彆說拿獎,甚至提名的可能性都很低。

趙知粵歎了一口氣,拍攝和剪輯的過程對於趙知粵也是一場自我修煉,他清楚意識到《稻草》還不夠完美,隻能在有限的條件下做到最好。

如果顧聞說《稻草》能參加三大,他或許還敢鼓起勇氣提交作品,但顧聞的直率把最後一絲幻想也打破。

“所以,你有什麼想法?”趙知粵相信顧聞已經有很明確的想法了,畢竟這個老登陰謀詭計多的是。

顧聞說道:“三大不考慮了,其他六個還是能爭取下。其實最適合《稻草》還是東城電影節。”

東城電影節,隔壁國最為知名的電影節,一向青睞情緒細膩的劇情電影,更重要的是它的文化起源於華國,東城電影節評委更能理解《稻草》中的情緒表達。

趙知粵也明白各個電影節的審美傾向,從純粹概率上來說,東城電影節的確是最合適的。

“可是……”

顧聞直接接上:“可是東城電影節三個月前才結束,今年電影節還遙遙無期。”

趙知粵露出一個無奈的表情:“說吧,你肯定還有其他的計劃。”

他明白以顧聞的性格,肯定不會讓《稻草》捂那麼久,而且顧聞特彆喜歡“但是”“可是”“然而”。

說顧聞的話,讓顧聞無話可說。

“我們自己國家的海城電影節。”顧聞說出了自己百般思考後的答案。

“海城電影節嗎?”趙知粵有些糾結了,因為海城電影節有一些特殊。

海城電影節雖然是國際九個A類電影節,但是成立時間短、國際影響力小、社會認可度低。

而且海城電影節為了和國際接軌,每年都會主動邀請世界各國的劇情片參賽,導致的結果就是最近幾年最大的獎項都頒給了國外電影。

真正優秀的電影都會參加其他的A類電影節,海城電影節如同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顧聞也明白趙知粵的想法,他說出了自己的考量:“海城電影節的影響力有限,這是缺點,也是我們機會。”

“首先,競爭相對小很多,去其他的A類電影節,很難判斷結果。”

“其次,這幾年國內對於海城電影節明顯越來越重視。隻要能夠拿獎,上院線的可能性就會高很多。”

“最後,我們還能進行公關。華殘聯和體總的存在都能影響結果,最起碼能保證提名。”

“飯要一口一口的吃,《稻草》的上限就擺在這兒,十鳥在林不如一鳥在手。”

很明顯這些說辭都是顧聞提前準備的,每一條都簡明扼要,直指問題要害。

趙知粵露出釋然的笑容,說道:“你都已經想好了,那還說什麼呢?”

“而且最主要的原因是海城是最近的電影節吧,還有不到兩個月就要頒獎了。你是準備同步上映。”

見趙知粵沒有鑽牛角尖,顧聞也輕鬆了許多,在他看來電影節隻是《稻草》上映、薑懷延走入大眾視野的跳板,而不是目的本身。

“再不上映,我拖欠的尾款怎麼結?公司都快破產了。”顧聞開了一個玩笑。

“你要是破產了,那真值得我喝一頓好酒。”

“你快把最後的收尾工作搞定,接下來就交給我吧。”

“得令。”既然已經作出決定,趙知粵也沒有再糾結,接下來的工作基本都要靠顧聞這個製片人了。

《稻草》能走多遠,顧聞也不清楚,但他絕對會竭儘所能。

接下來一段時間顧聞便直接在平城住了下來,春節假一結束立刻前往華殘聯和國體總。

畢竟這兩部電影可是他們的掛牌項目,要得到同意才能以他們的名字參加電影節以及後續的運作。

這可不是一個簡單的事情,顧聞第一次帶的版本其實要比最終剪輯版多了大概半個小時左右的時長。

和顧聞料想的一樣,雖然對方沒有提出什麼具體的意見,但一直在說“內容還得再改一改”“我們要積極陽光一點”“這樣吧,你再剪一個版本出來”。

要知道粗剪版的時候,顧聞就已經來過帶著樣片來過一次,希望“得到貴部門的指導”,那個時候就已經收獲了一大堆的意見,內容和這一次差不多。

顧聞帶長版《稻草》來,就是給兩個部門表演的。在他們“專業建議”的幫助下,《稻草》在大半個月裡改了好幾版出來,而且足足刪掉了半個小時的內容,足以證明顧聞有多麼重視他們的意見。

最後,綜合兩個部門意見後的版本恰好也是趙知粵最滿意的版本。

“顧總,我算是服了你了。”親自目睹顧聞一些列操作的趙知粵,整個人目瞪口呆。

兩個部門審核意見反饋給他的時候,他差點當場發飆,還好顧聞及時控製住了他。

後來每一次交涉,趙知粵都大開眼界。他對於顧聞的總結就是“拐彎抹角、陰奉陽違、信口開河、偷天換日”,他算是學會如何忽悠人了。

趙知粵感覺這些招數可以用於以後忽悠投資人。但想到如此麻煩,他覺得還是直接把顧聞給帶上最簡單。

整個過程的心酸,顧聞實在不想多說。如果可以,他以後真不想再和有關部門打交道了,沒有意見也要硬提意見。

當然顧聞也就是自己心裡稍微抱怨抱怨,這些話甚至連趙知粵都不能告訴。

敲定《稻草》的版本後,顧聞還找各方關係帶著電影去拜訪一些專業人士,嘴上說的是希望得到一些意見和幫助,事實上就是做公關。

海城電影節相比起其他電影節的確沒有那麼正規,最起碼評委會的名單,顧聞就搞到手了。

畢竟《稻草》是華語影片,而且又掛了兩個有關部門的名字,最起碼道義就站了上風,公關起來簡單多了。

麵對顧聞的各種操作,趙知粵已經見怪不怪了。可能有的人就是天生的social聖體吧。

用了接近一個月的時間,顧聞才把《稻草》參展的事情處理得七七八八,他和薑懷延也很久不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