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一帝(1 / 1)

“西漢賈誼《過秦論》內容共有三篇,其中寫得最好、影響最大的第一篇,對秦皇功績評價【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禦宇內,吞二周而亡諸侯,履至尊而製六合,執敲撲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係頸,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築長城而守藩籬,卻匈奴七百餘裡。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

西漢司馬遷在《史記》認為【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

主父偃認為【秦皇帝任戰勝之威,蠶食天下,並吞戰國,海內為一,功齊三代。】

名臣桑弘羊在論著中評價秦始皇【功如丘山,名傳後世。】

唐朝思想家柳宗元在名著《封建論》指出【秦始皇廢除分封製、建立郡縣製,符合了曆史發展的客觀必然趨勢,所謂“秦之所以革之者,其為製,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秦始。非聖人意也,勢也。】

明代大思想家李贄在《藏書》中高度評價秦始皇【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始皇出世,李斯相之,天崩地坼,掀翻一個世界。是聖是魔,未可輕議。祖龍是千古英雄掙得一個天下。】

中國近現代史學先驅柳翼謀在《中國文化史》評論道【始皇時代之法製,實具偉大之精神,以一政府而統製方數千裡之中國,是固國家形式之進化,抑亦其時思想之進化也。】

毛澤爺爺有寫【勸君少罵秦始皇,焚坑事業要商量。祖龍魂死業猶在,孔學名高實秕糠。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

他勸人們不要一味地罵秦始皇,而是要商量其焚書坑儒等事業背後的原因。他認為秦始皇雖然死去,但其創立的基業仍在,而孔學名聲雖高,但實際上卻空洞無物。曆代都實行秦政法,就說明其可取之處。

魯迅先生對秦始皇的評價積極且正麵。他認為秦始皇雖然被冠以“暴君”之名,但實際上吃虧在二世而亡,一班幫閒們都去講他的壞話。魯迅指出,秦始皇的偉大與卓越遠超人們的想象,他以雄才大略一統九州大地,結束了諸侯紛爭、割據混戰的局麵,對華夏民族後世的安定繁榮有著不可磨滅的深遠意義。

邁克爾·哈特說【秦始皇是偉大的中國皇帝,他開創了中國政治和文化統一的格式?。】在《曆史上最有影響的100人》一書中,將秦始皇列為其中,並給予了高度評價?。認為秦始皇是中國曆史上具有深遠影響的人物,他的統一行動和中央集權製度對中國曆史產生了重大影響。

?勒納格魯賽?說【秦始皇不僅是一位征服者,而且還是一位天才的管理者,無人能與之比肩?】

美國學者巴菲爾德指出【秦始皇修築的萬裡長城不僅改變了中國的命運,還深刻影響了亞歐大陸的曆史格局,這使得秦始皇在歐洲人眼中成為了一位讓人“懼怕”的存在】

在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眼中,秦始皇被譽為中國曆史上的“千古一帝”。他成功結束了中原的分裂割據,一人獨攬軍政大權,其力量和膽識令人欽佩。

美國的教科書著重強調了秦始皇的中央集權思想,即君主以鐵腕統治手段掌握權力。這種理念對美國人極具吸引力,甚至有人拿美國第一任總統華盛頓與秦始皇的思想進行多方麵比較。

……

漢文帝劉恒和漢武劉徹……怎麼他的臣子心中是如此敬仰始皇帝,平常沒看出來啊。東方怎麼誇的那嬴政天下有地下無的,這樣他老劉家的皇帝多尷尬啊……顯的他們漢高祖是撿漏撞大運上位……

明清很多讀書人都不能接受,秦始皇不是暴君嗎?這些外國人,你們這麼誇想過我們這些罵了秦始皇上千年的中原後代子孫的感受嗎……

唐太宗時期,李世民其實知道大唐有些讀書人罵秦始皇是暴君罵的凶,自己也覺得始皇暴虐才至子而亡,所謂‘水可載舟,亦可覆舟’。

他們李唐在關中之地的陝西長安定都,不帶頭打壓始皇帝抬高他關隴李氏已經不錯了,怎麼可能為前秦辟謠,還為他增民望,反正秦二世而亡,贏氏子孫渺然於眾。

現在看天幕和後世如此盛讚於始皇帝,想到上次一起上天幕答題時那另他英雄相惜的人物,“傳朕旨意,始皇帝德超三皇,材過五帝,英雄之主,平定六國,拓定邊方……我大唐於驪山為始皇帝立碑永懷,供後代同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