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南到北再打一次這是複盤戰(1 / 1)

隨著視角的變換,天幕下各個時空的人們也看到了問題,霍去病的目光一直跟隨著陛下和舅舅身上,也看到了讓舅舅沉思的論述題一,這地獄開局,整個南宋幾乎丟的就剩下一個小皇帝和個文臣丞相還飄在海上,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皇帝也差不了惡兵啊,何況兵都沒有,崖山在哪,我大漢境內沒有啊,是不是趙佗那嶺南土皇帝南越國內的?被元軍團團圍在海上怎麼突圍,劃船海戰我不擅長啊,隻能用奇謀快速突圍了,能用那趙氏小孩詐降嗎?反正又不是我大漢皇帝……算了,再想想,稚子無辜,也是可憐。能留到最後的丞相這時還能跟著皇帝身邊等死的不是治世能臣也是個忠烈名相了。舍棄這兩個自己跑顯得我霍去病沒義氣……這宋皇個頂個比我漢皇差遠了,跟著宋帝打仗都沒勁……

被這道題難住的還有馬皇後,雖然跟朱元璋南征北討,海戰打了不少,和陳友諒一決勝負的鄱陽湖之戰明軍也是遭遇困境孤注一擲,陳友諒60萬大軍足足圍攻了洪都府85天,仍舊沒有拿下洪都府,洪都的守軍雖然隻有區區兩萬,但個個都非常勇猛。在侄兒朱文正的帶領下,一次又一次地將陳友諒的軍隊給打了回去。最後朱元璋帶著20萬應天軍趕往鄱陽湖,徐達、馮國勝、常遇春等猛將以少勝多,最終定鼎江山。當時兩軍僵持不下之際,部將郭興為朱元璋出了一個火燒赤壁的主意。當夜,風急火烈,瞬間就把陳友諒引以為傲的鋼鐵巨艦點燃了。陳友諒麾下的兵馬因此也失去了與應天軍作戰的鬥誌……

馬皇後心知重八之所以能勝,除了非凡的軍事能力,實乃是人心所向。我一介婦人,到了南宋崖山之後那種境地,蒙古已成勢也,除了跟著皇帝丞相十萬宋民跳海殉國還有彆的路走嗎……朱元璋在下麵看著妹子著急他也著急,都沒顧上瞅那混蛋四小子,仙女咋還欺負人呢,看看答題的都是些什麼人,統一六國的,打擊匈奴的,擅長滅國的,掌權的,掌兵的,都是心黑手狠的人誰不明白誰啊,就他妹子,那麼善良、溫柔、大方、堅強柔軟、賢良淑德、忠貞不渝……怎麼能贏過這群虎狼,還讓妹子那什麼穿越到海上麵對一群蒙古惡犬……哎呦老天爺,仙女哎——讓俺來,咱最不怕打仗,打蒙古這事咱熟啊!能由南到北打他們一次,就能打第二次,咱當年彆說船了,就一個碗……但凡身邊有個陸秀夫咱一開始也吃不了那老些虧!

朱棣也在考慮最佳突圍方案,扒拉著其他還能招攬的忠臣,算著能用的幾張底牌,打蒙古他是從生下來就會了,虎父無犬子,老朱家的血脈沒有不會殺元軍的,打元軍那是舒適區……當然朱允炆那鱉孫不算,估計是隨了他娘呂家綿裡藏針的根兒……鄙視ing

秦漢唐這幾個頂尖的大一統帝王和當世名將心裡都在瘋狂運轉,後麵朝代如何滅國他們不知道,但題目寥寥數字已經看出來了,有等於沒有,那元軍已統一中原大地,南宋這幾個人隻在海上靠船飄著,能丟的不能丟的是都丟了!放眼外圍元軍,這是甕中捉鱉啊……要人心要錢財要人才要底蘊要支持是一個沒有,沒打過這麼窮的仗,沒見過這麼衰的君臣……

嶽飛更擔心,想不到大宋到了這等境界,連南土也沒了,還有這個元軍是哪裡的,金軍已不是當務之患了?這下一題裡的宋遼金元時期民族融合,是指這時候全被元打敗一統中原了嗎?在在元統治下的漢人怎麼活著,恐怕萬分艱難……飛要是到了那時該怎麼做才能救國救民……

雍正也在考慮他退居台灣再觀中原蒙古紛爭趁機而出的可能性……還有最後的民族融合題,既然用‘融合’兩字,就代表地域,民族,血脈,文化,傳承種種一統,天下大勢分久必合,清軍入關多年,北方統治穩定,江南還得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