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韓信達成成就:兩級反轉。】
【昨天我是俘虜你看我如嘍囉,今天我是統帥你成我小弟。】
【據說英布為此和他的指導員周順大吵一架,吼聲震天整片俘虜區都聽得見,中心思想是要去找韓信單挑。】
【然後可恥地吵輸了。】
【哈哈哈哈哈哈英小布可真是我的快樂源泉!】
英布失去了笑容。
單挑輸給韓信他能接受,輸給兵仙那不是恥辱是榮譽。
但吵架輸給周順還世世代代被人嘲笑——
他不要麵子的嗎?
燎原一營一片寂靜,所有人都在努力忍笑。
可當周順沒忍住笑出聲後,整片區域笑聲震天,充滿了快活的氣息。
………
從俘虜一步登天為統帥!
秦二好大的手筆!
如此禮遇,沒有任何將領能不為之動容。
張良這樣的謀士更是內心肅然:
秦二人在上郡,她甚至不知道韓信被俘,指導員就能按照“名單”直接轉交最高指揮權。
雖說英布和周順吵了一架,但“吵輸”反過來理解就是英布被指導員說服,願意聽從俘虜的指揮。
她對軍隊的控製力何其之強。
………
士為知己者死。
韓信幾次深呼吸才恢複平靜。
對於一位隻憑十八個字,就能看出他的才華且委以重任的君主——
惟報君以忠。
………
就連項羽,都在此刻動搖了一瞬。
天級將才的待遇是統帥。
何等霸道的宣言!
項梁陷入掙紮。
秦二世對羽的評價……也是天級啊。
也就是隻要羽歸順於她,就將成為大秦的軍事統帥?
楚王能給出的禮遇也不過如此。
【那假如兩個天級同時加入,誰才是統帥?】
【首先,沒有這種可能——反秦勢力中最強大的一支就是楚軍,項羽還自立為西楚霸王,他絕不可能先於韓信被俘。】
【好神經啊,比誰更快被俘是吧哈哈哈哈哈。】
【先俘優於後俘。】
【更神經的是羽哥確實是後俘,也確實得聽兵仙調遣。】
【咳咳,其次:假如真出現兩人同時被俘的狀況,那也應該是韓信當統帥。】
【因為項羽壓根就沒有指揮大型軍團的能力啊!他丫的純靠個人神勇莽啊!】
【韓信:奇正相生、以逸待勞、背水一戰、分兵多路、聲東擊西、兵貴神速、知己知彼……】
【項羽:諸將士,隨我衝鋒!】
項羽降了?!
對於張良,嬴雲曼還有一絲收服的期盼,但對於“不肯過江東”“烏江自刎”的項羽,她不抱任何幻想。
最主要的是項羽武力值太高了。
收服張良,哪怕張良詐降想殺她也過不了衛士那一關。
但項羽——隻能說章台宮的台階還不夠長。
這到底是怎麼辦到……
項梁?
項羽的故事裡後來一直沒出現過項梁這個人,難道在原先世界也有定陶之戰,且章邯把項梁給殺了?
而天幕的未來,章邯想要驅虎吞狼,最終項梁為英布所擒。
………
看著天幕上的被俘和聽從調遣,項羽陷入了自我懷疑。
他固然可以指天發誓絕無降秦之心。
但事實勝於雄辯。
除非他去否定天幕的真實性——但怎麼否定?
他曾認為叔父項梁總是太過謹慎,天幕卻說叔父會敗於得意忘形。
叔父承認了。
他項羽不愛學書、不愛學劍、學兵法也隻學到略知其意。
他預想中的戰鬥方式就是帶兵衝鋒。
項梁再度歎氣。
“自立西楚霸王”,隻這一句,項羽已自絕於六國貴族。
………
韓信眉頭微蹙。
項羽這樣的莽夫,怎配與他相提並論?
【兵仙指揮得最折磨的戰爭,就是跟霸王的決戰。】
【對方不想搭理你的謀略,並向你擲出了他的長槍。】
【韓信永遠都沒法理解,那四十萬人的軍陣是怎麼被項羽率三萬騎兵給打穿的。】
【兵仙:雖然沒法理解,但好在我還有十萬。】
【五十萬打十萬,韓信指揮的兵力懸殊但險勝的一場戰爭,不幸的是:他五項羽一。】
【能以十萬軍控製四十萬俘虜也是兵仙的本事,怎麼搞得跟以多欺少一樣!初始兵力明明就是一比一!】
【你這初始得未免有點太早。】
【主要燎原軍被派去阻擊劉邦,不然不會打得這麼艱難。】
兵法大家都看不起莽夫將軍。
能以三萬騎兵打穿四十萬軍陣的莽夫例外。
怪不得能被秦二標為天級!
好一個西楚霸王!
若兵力沒有這麼懸殊,項羽豈不是比兵仙還——
“項羽壓根就沒有指揮大型軍團的能力”。
那沒事了。
但這樣的猛將要是聽從兵仙的調遣……
戰必勝,攻必取!
………
韓信默默撤回對項羽的輕視。
注意到燎原之後的字又變了:軍。
連營團旅軍?
自發現指導員這種特殊的治軍手段後,韓信對燎原的興趣就越來越大。
………
以十萬控製四十萬俘虜作戰?
這怎麼可能?
同樣被刷新認知的項羽不得不承認,他確實有可能敗給韓信。
“羽,等秦二世繼位後,你去鹹陽吧。”
項梁替項羽作出了決定。
項羽沉默以對。
“如今你想要封王,就隻能去秦。”
看到項羽在項梁的勸說下最終點頭,留下的二十五名壯士鬆了口氣。
他們賭的就是項羽歸秦,跟隨霸王就有封侯的機會!
………
劉邦摸了摸鼻子。
後世人,這種時候就不要提他了嘛。
【你、們、好、能、歪、樓、啊。】
【我以為我點進來是來嗑漫星的,嬴雲曼有,韓信也有,問題是來了,漫星呢?!】
【救命,我都要以為我進的是韓項帖了!】
【韓項?還有這麼邪門的CP?】
【同人女XP千奇百怪。】
【總之,定陶之戰後韓信因秦二的識人之能,從小兵俘虜一躍成為秦二軍隊的統帥。】
【但韓信一直領兵在中原作戰,而秦二從上郡開始收複秦地,直到三年後項羽降秦,劉邦退據巴蜀,韓信才來鹹陽拜見秦二。】
【事實上,本該在秦曆13年相見的他們已經錯過了四年。】
這層主不說,嬴雲曼都要忘了這是她和韓信的CP帖。
淦,這感覺好特麼怪。
莫名有種善惡終有報,終於報到自己頭上的詭異感。
嬴陽滋早就成婚,但不知道為什麼,她現在感到很激動。
女帝和兵仙的故事會是怎樣的?
為什麼說秦曆十三年他們就該相見呢?
又是為什麼錯過了四年?
頻頻被嬴陽滋側目的嬴雲曼都不用回頭,就知道這個五公主在想什麼。
二十出頭,正是當同人女的好年紀。
秦朝沒有小說,天幕直播嗑CP對這個時代的年輕人來說就是降維打擊。
喏,連章邯這種天生將才卻進錯行當少府的三十多歲年輕人都端坐得更筆直了。
………
秦人的思想非常純潔——對比信息時代的網民。
天幕說秦韓秦英時,他們認真考慮女帝納侍的合理性。
韓項這種性彆都一致的,即便有龍陽之好一說,他們也隻會將其視為對兩位將軍的侮辱,淳樸地認為“邪門”就是“壞主意”。
嬴雲曼和韓信的故事就不一樣了。
女子為帝很出格,但在聖皇的文治武功麵前,絕大多數秦人都在期待秦二繼位。
這種出格反而成為恰到好處的刺激。
呂雉也有過少女懷春之時,但早就因劉邦的浪蕩徹底夢碎,此刻卻放下了手中的針線,靜靜等待天幕的後文。
………
另一個當事人韓信心情複雜。
他誌向遠大,縱然家徒四壁也從未考慮過成為贅婿,縱是始皇帝的帝婿他也不屑為之,帝夫同樣不是他想要的身份。
封王才是他的目標。
可秦二就是他立誓要為之效死的明君。
韓信從未遇到過如此棘手的問題。
【秦曆13年,胡亥對公子公主舉起屠刀,秦二假死脫身。】
【此時胡亥聽信趙高的教唆,殺了蒙毅後派人去上郡毒殺被囚禁在陽周的蒙恬。】
【秦二得到消息就找隴西侯李信拿到證明自己身份的手書,在燎原部的護送下直奔上郡,以假聖詔否定胡亥的繼承權後逼迫代替蒙恬掌兵的王離救人。】
【這段奪權離譜到要不是寫在教科書上,我都以為看的是同人文。】
【用一份偽造的聖詔,秦二就能逼掌兵三十萬的王離俯首?】
【沒有三十萬,其實就十萬。還有二十萬適戍邊者(就是犯罪後被流放邊疆的人)沒什麼戰鬥力,秦二掌權後就讓他們去種地了。】
【那也很離譜啊!燎原一營那會也就兩百多人!】
【這個《再不造反就完了》裡的設定我覺得很有道理:王離怕的不是假聖詔,怕的是真秦二。】
【啥玩意?這小說編得這麼荒謬?】
驟然得知死訊,蒙毅搖頭苦笑。
當初趙高犯下大罪,陛下令他依法懲治趙高。他按照秦法判處死罪,陛下卻赦免了趙高。
想必就是因為這件事,才有了胡亥上位之後的殺身之禍,甚至累及家人。
看到雲曼公主帶著兩百人就敢去上郡救他的兄長,蒙毅感激不儘。
………
駐守上郡的蒙恬這才明白他為何會效忠雲曼公主。
無故下獄在前,殺弟之仇在後,最後還要被趕儘殺絕。
哪怕知道聖詔是假,他也會咬定那份聖詔為真。
他必殺胡亥!
喧嘩聲起,蒙恬冷著臉看向聲源方向,發現那邊是適戍邊者聚集區。
蒙恬令人去嗬斥他們肅靜,但沒有進行處罰。
………
王離正在前往隴西侯府的路上。
不為彆的,父輩們的交情,不能因為父親的去世就疏遠了。
想要封王就得有戰功,想要戰功就得有上戰場的機會。
雲曼公主必然還是會成為秦二世,這次卻不需要拿假聖詔來“騙”他。
他自然就得多努力。
可等他到了隴西侯府外才知道自己有多天真——
滿條街都是關內侯的車馬,他來晚了!
而門庭若市的李信隻覺苦不堪言。
………
陳平已然恢複冷靜。
正視自己與他人的差距,方是智者所為。
何況天幕給了陳平足夠的自信——他隻是比不上聖皇。
這王離害怕的,當然是真秦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