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82年,地球。
距離那位不速之客進入人們的視線,已經過去整整快一年了,地球防禦局的飛船,去了一艘又一艘,彆說摧毀和攔截了,兩艘最先進的飛船,就像是泥牛入海一般,一去就杳無音信,甚至連點有價值的信息都沒有送回多少點。
地球上的人們,從最開始的滿懷激動與希望,到現在已經開始變得隻剩下絕望和恐懼。繼而,各種騷亂與衝突頻繁爆發,世界陷入到末日般的一片混亂之中。
時代廣場上,一陣蕭瑟的風卷起片片垃圾,在空中上下翻飛,隨處可見的都是殘敗景象,高大的建築像是孤魂野鬼一般在陰冷中矗立凝視……
偶爾能有一半個推著殘破手推車的流浪漢四下張望與找尋,在未有人及的角落搜尋那一星半點的食物殘渣。
這座城市在數日前基本已經空了,在得知小行星的撞擊已經無法避免之時,人們絕望與惶恐地逃離了這座沿海城市,廣場上,高大的建築表麵,巨大的虛擬現實影像,此時投射出聯合國秘書長南宮華的身影,他表情肅穆而又帶著些許沉重,背後的虛擬演播牆上,播放著衛星監控中的小行星奔赴地球的畫麵,南宮華有些空曠的聲音在這座清冷的城市裡回蕩……
親愛的同胞們,此刻……我懷著無比沉重的心情,通過屏幕與你們相見。過去一年,我們共同目睹了一幕幕令人揪心的場景,那顆藍色的類球體小行星,如同懸在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時刻威脅著我們美麗的地球家園。兩艘最先進的飛船前仆後繼,卻如泥牛入海,音信杳無,這期間,所有可以嘗試的手段,我們都已經不遺餘力進行了嘗試,全人類的所有誌士們在這場災難麵前表現出了前所未有的團結。
但如今,情況已然是十分嚴峻,據我們的全球聯合應急處置團隊夜以繼日地觀測與評估,這顆直徑足球場大小的小行星正以驚人的速度向我們飛來,預計兩天後的正午,它將撞擊在太平洋的中心位置,屆時,我們將在近地軌道通過核打擊進行最後的攔截和嘗試。
我對這次近地軌道核打擊攔截行動充滿必勝的信念,我們集結了全球頂尖的智慧和力量,全力以赴。雖然此前嘗試未能成功,但這也讓我們積累了經驗,更有把握迎接此次挑戰。我們仍會嚴謹做好各方麵應對準備,確保萬無一失。
……
東京的街頭異常冷清,似乎繁華已成昔日回憶。霓虹燈在夜空中孤獨地閃爍,卻無法驅散籠罩在城市上的陰霾。偶爾有幾輛自動駕駛的電動車緩緩駛過,留下清冷的車輪痕跡卷起一片片蕭瑟的落葉。街角的便利店早已關閉,門口堆滿了被遺棄的購物車。稀少的行人臉上也都寫滿了焦慮與不安,匆匆地趕路,仿佛每一秒都可能是最後的時刻。
黃昏時刻,基督山上的雕像在燈光的映襯下顯得格外莊嚴。山腳下,成百上千的信眾聚集在此,手持蠟燭,虔誠地跪在濕漉漉的地麵上。他們仰望基督展開的雙臂,仿佛在尋求最後的庇護。天空中偶爾掠過幾輛飛行汽車,孩子們緊抓大人的手,眼中閃爍著不安的光芒,而大人們則努力保持著鎮定,低聲祈禱,希望奇跡能夠降臨。
上海,通往內陸的高速乾道口擠滿了車輛,空中,公務飛車閃著刺眼的警燈往回巡邏,低沉而堅定的擴音喇叭聲在空中回蕩:“請大家保持秩序,不要慌張!有序撤離!”身穿製服,手持喇叭的交通警察和誌願者在指揮著人群向指定的疏散點移動,地麵的車輛緩慢前行,引擎發出低沉的嗡嗡聲,司機們不時從駕駛室伸出頭焦急地望向前方,南宮華的聲音從車內廣播中不斷傳出來……
……
然而,秉持著對全人類負責的態度,即便成功的概率極大,我們仍需對極小概率的撞擊可能性有所考量。一旦撞擊不幸發生,海嘯將在短時間內侵襲太平洋沿岸,許多沿海城市將麵臨嚴重威脅,大量建築可能受損,交通中斷。同時,地震餘波將在全球範圍內引發連鎖反應,對基礎設施造成嚴重破壞。後續氣候也會發生變化,可能影響農作物生長,帶來一係列生存挑戰。但我們必須相信,憑借我們此前精心籌備的應對措施以及全人類的團結一心,我們有能力去應對這些艱難局麵。
然而,親愛的同胞們,即便麵對如此絕境,我們也不能放棄希望。人類自古以來,便在艱難困苦中頑強生存、不懈奮鬥。我們的祖先曾無數次戰勝自然災害,創造了一個又一個文明奇跡。如今,我們擁有著前所未有的力量與智慧,我們也絕不能被恐懼所壓垮。
……
在拉薩布達拉宮內,喇嘛們圍坐在佛像前,手持念珠,低聲頌唱經文。他們的聲音在巨大的神像前回蕩,宮外,信徒們排著長隊,等待進入宮內祈福。轉經長廊上,那一隻隻被撥動的經筒,仿佛在與轉經者一起同命運抗爭。每個人的臉上都充滿了虔誠與篤定,仿佛也隻有這樣才能獲得心靈的安寧。
洛杉磯出城的道路上早已堵滿了車輛,路邊道沿外隨處可見被人們掀翻的車輛,有的正在向外冒出濃煙,道路上的人們在車內焦躁地等待著,一口唾沫被一名探出頭來的司機用力砸在地上,他瞪著天空中幾輛快速掠過的飛行汽車,狠狠地為它們的背影亮出他的中指,飛車裡張徨的特權階層卻並沒有瞧見這一幕。不耐煩的司機們在不停地按著喇叭,咒罵著前方緩慢的車流。孩子們在車後座上哭鬨,抱怨為什麼不能早點到達安全的地方。空氣中彌漫著緊張與不滿,每個人的心情都因為焦慮而顯得異常沉重。
埃菲爾鐵塔前的廣場上,聚集著來自各地的人們。他們圍坐在臨時搭建的篝火旁,分享著最後的時光。有的人講述著過去的回憶,有的人則在沉默中思考著未來。夜空中,偶爾有飛車劃過,投下短暫的光影。儘管麵臨末日的威脅,人們依然努力保持著一絲溫情與希望。
……
在這最後的時刻,我號召全球的科學家們,繼續竭儘全力,尋找哪怕一絲可能的解決方案。每一個微小的嘗試,都可能是拯救人類的關鍵。我也呼籲各國政府,全力調配資源,做好應急準備,保護好每一個生命,確保在災難來臨時,我們能夠有條不紊地進行救援與安置。
對於每一個普通地球公民,我希望大家保持冷靜,團結一心。在這場災難麵前,我們是一個命運共同體,隻有相互扶持,才能共渡難關。請按照政府的指引,做好個人防護,儲備必要的物資,照顧好自己的家人。同時,也請相信,我們絕不會坐以待斃,我們會戰鬥到最後一刻,為我們的家園而戰,為我們的未來而戰。
同胞們,黑暗來臨則曙光必至。讓我們攜手共進,在這場災難中展現出人類的勇氣與堅韌。無論結果如何,我們都將無愧於心,因為我們曾為了保護這個美麗的藍色星球,拚儘全力!
願上帝保佑我們!願人類永存!
2082年5月15日,臨近正午。
在人類危機應對同盟的指揮下,兩波核打擊相繼實施。第一波核彈在小行星即將進入近地軌道前發射,數十枚核彈頭在小行星入軌點前方爆炸,形成了一道熾熱的火牆。從地麵望去,太空中突然亮起了一道耀眼的白光,仿佛天空中多了一輪太陽,那道白光迅速擴散,接著一個亮藍點從白光中央顯現出來,逐漸變得清晰……
那是那顆被命名為“2082星”的小行星,它仿佛對核打擊毫無知覺,依舊保持著原有的軌跡,繼續向地球襲來。它就像一顆高強度的太空□□,穿透了核爆形成的火牆,繼續朝著太平洋中心進發。
緊接著數十枚升空的核彈頭組成的第二波核打擊升空,它們前赴後繼般在小行星邊爆炸,形成了一片熾熱的火海。這一次,因為更近,核爆的光芒更加耀眼,仿佛整個天空都被點亮了。人們屏住呼吸,眼睛被刺得睜不開,隻能感受到那股強烈的光芒和震動,地麵都仿佛在顫抖,時間就像靜止一般……
然而,奇跡並沒有發生。那顆小行星依舊保持著原有的軌跡,它衝破了第二波打擊繼續向地球襲來,那風馳電掣般的呼嘯仿佛在嘲諷人類的渺小和無力。
終於,撞擊的那一刻來臨了。2082星以驚人的速度撞向了太平洋中心。
空間站中,宇航員聶時蓉痛苦地短暫閉眼,再次強忍著心痛睜開眼睛透過舷窗,看到那顆小行星一頭紮進了太平洋之中。那一瞬間,太平洋中心仿佛坍陷了一塊,緊接著整個太平洋仿佛被點燃了,一股巨大的火柱飛騰而起,直衝雲霄。騰空而起的火柱將海水瞬間蒸發,又迅速形成了一股巨大的蒸汽柱,快速衝天而起。強大的衝擊波從撞擊點向外擴散,海水的波動形成漣漪一樣從撞擊點向四周推開,那情形在太空中都清晰可見,竟不敢猜想那浪有多高……
空間站的舷窗外,幾艘飛行器正在從遠處靠近,那是“火種計劃”最後一批運送來的成員,聶時蓉的丈夫郝明此時就在其中一艘飛船之中,此時的他正安靜地將兒子冬兒摟在懷中,一同無聲地看著太平洋中央區域末日般的景像。冬兒的眼神清亮,瞳孔中映射出撞擊的景像,郝明愛撫地撫摸著他的頭,冬兒喃喃地說道:“是不是馬上就可以見到媽媽了?”
郝明默默地點了點頭。冬兒接著問:“可是為什麼外婆外公、爺爺奶奶不一起來坐飛船?”
郝明再也忍不住,一滴淚水悄悄從眼角滑落。
“爸爸,快看!”冬兒沒有等郝明回答這個傷感的問題,卻抬直了身體興奮地用手指著觀察窗外。
郝明驚疑地望向窗外,揉了揉眼睛,再度看向那個撞擊點,隻見一圈湛藍色的光暈從撞擊點迅速擴散開來,從才開始的一小圈,迅速變大並趕超過了正在擴散的海嘯漣漪,向四麵八方而去,那就像是一道藍色的光幕,又像是泛著光的水母傘蓋,幾個呼吸之間,它已幾乎鋪滿了整個太平洋卻依然還在向各個方向延展,似乎想要包覆住整個地球一般。
聶時蓉也看到了這一切,對於一名常年奮戰在科研一線的科學工作者來說,她此時的腦海裡跳動著一個和所有看見這情形的人同樣的疑問:
——那,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