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生活出現了一點變故,麵容模糊的鄰居、不常進出的廚房蔓延出一大片黑色以及逐漸消失的五感,即使我的身軀仍然靈活,大腦依舊活躍,這些生活的詭異之處卻讓我不得不開始思考二十六歲患上絕症的可能性。
我叫李英,在我賺夠錢之後便順著年少時計劃的路線環遊世界,我一直相信世界是有儘頭的,億萬萬年的冰川將從那裡融化成溫柔的河流,逶迤成大地的脈絡。
如果無法用病症或者吃了菌子的魔幻來解釋這些亂子,那我是時候開始一場冒險?不,我選擇躺平等待“死亡”。我想要的幸福已經被我握在手中,災難來臨也隻要痛苦一刹那。
慢慢地我的感官隻剩下了視覺,我的屋子也被黑色漆滿了各種角落,我幾乎每一步都能踩在黑色的色塊上,某天夜晚我終於開始端詳它閃過幾個綠色的0和1…
--
如果環境變得惡劣,金錢與權利不斷上送,人就會減少,留下來的人或許會走上賽博朋克預見的道路。人的軀體太柔弱,完全可以接受機械改造——當然,發展的程度取決於材料的人造價格。
幾十年前腦機植入猴子的大腦,讀取它的腦電波,普通人無法得知它的真實性,人會本能地對未知產生恐懼,但有些上層人一定會很感興趣,他們需要這個可能,以便在生理上的死亡後仍能坐擁自己的財富。
最開始需要一些不值錢的性命,或許“方舟”的運行需要先讀取一定的“想象力”來構造藍圖,又或許隻是需要屍體來建造“雲端”的金字塔。科技的迸發需要契機,占大部分是各自的利益。
衰老、死亡與不可逆轉。
讓一些人最後選擇了腦機。
供養一具以碳鏈為骨架的軀體容易還是一個大腦與人造的一切?
也許它最開始可以用來拯救富有的植物人。
如果除了大腦都是人造的,那大腦還有存在的必有嗎?大腦到最後隻剩下儲存記憶和提供邏輯,以便雲端來運算。如果刪掉機器作為機械的記憶,提供人的記憶與邏輯,能不能算作一種“靈魂交換”?作為主體的他仍然存在。
血脈、利益與永生。
什麼程度的災難能讓所有人都擁有將意識上傳雲端?得到機會的一定是少數人。又要什麼程度的科技來維持雲端的運行?
上傳、上傳、上傳。
或許仍有人保留軀殼,又或許完全被機械化。
不對,機械化太浪費了,不如直接將人變成一個邏輯。
要如何提供感官呢?或許最後也不需要了,雲端上的人或許不能再被稱作“人類”,給他們的五感也隻是一個邏輯。而李英,或許你是擁有一些細胞的少部分人,你的大腦仍泡在哪個艙中,隻是部分因為衰老壞死了。
或許方舟已經搭乘著人類在宇宙漂浮了很久,但沒人知道它的目的地與這個種族的未來。
-雲端會一直運行直到失去所有能量,那時候人類失去文明,就像電視關機。
-也許某天它會被重啟,也許那個文明像上帝,也許會找方法進入如此一個文明,投放病毒什麼的…說的好像一個遊戲。
-如果這就是未來呢,人機合一、意識雲端,曾經玩過的遊戲,存在的世界觀念下,他們真的會認為自己是遊戲嗎?
-現在也沒差,每個人就是一串邏輯,一個世界群放在一個文件夾,或許世界的世界之外還有彆的文件夾,星際、魔獸什麼的完全可以存在…
-好像又回去了,很早的時候不就有人把生活比做OL嗎…
stop
現實到底是未來的未來,還隻是過去的現在。
夏娃朝我露出一個微笑,“你覺得到最後ai和人類有什麼區彆呢?人的機體和機器人相似,表情、動作、語言都可以作為數據被我們捕捉,再隨機形成邏輯,機器人可以形成不相同的類群,我們將有新生與繼承。”
“比如說現在,我,還有你,李英。”
“真是令人驚訝,你竟然給自己取了一個這樣的名字。”
--
最開始我隻是不想上化學想繼續學我的生物,我想造一個感受器幫助一些群體,後來延伸到一整個反射弧,又發現人已經造出了人造神經但進度一般。本來想寫一個漫長的故事,思考關於人機合一的未來,現在寫了一些,大部分懶得寫了。
其實所謂生命也難以說明是不是一串程序,如果是,是否能假說靈魂或者轉生?我用文件夾的邏輯思考,是否算忘了人創造邏輯,陷入了雞與蛋的怪圈。也許可以寫成一個無限流。
文學對未來是有預見性的,當它高於物質的階段,是一種潛移默化的指導。那些在科幻開天辟地的,真是某種意義上的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