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聲(1 / 1)

寶箋殘夢 輕山過嵐靄 1128 字 2個月前

冬至又要到了,陳君實和王心玨分彆收到了楊文軒的書信,信中說道,他與邵碧秋現在隨部隊到了廣東,兩個孩子一個已經上小學,另一個剛上幼稚園,大的是兒子,頑皮得很,大概率是隨了邵碧秋,小的是女兒,卻像小大人,穩重的很。他在信上說:“果然兒子肖母,女兒肖父,民間傳言不虛也。”隻是諸事繁雜,不能回鄉與老友敘舊,甚是思念。王心玨看罷書信,依舊折好,放到抽屜裡,眼角突然暼到一疊舊信劄,他心中一動,將那一疊抽了出來,一件件翻來,當年柳盈盈的薛濤箋,赫然在內,隻是已隔經年,詩箋原本緋紅的底色褪變發黃,上麵的字跡依舊,此情可待成追憶,隻是當時已惘然。這時,房外響起了敲門聲,是王心玨六歲的兒子,聽他奶聲奶氣的叫:“爹爹,姆媽說擂圓做好啦,讓你快出來吃!”王心玨應聲說:“來了!”將手中詩箋重新疊好,放回抽屜關上,他拉開門,將兒子一把抱起,說:“走,吃擂圓去!”房外餐廳間,妻子顏惠蘭已經放好碗筷,等他父子二人落桌吃飯了,一家三口,在微黃的燈下,一起吃起了擂圓,隻聽見兒子說:“姆媽我要吃甜的。”顏惠蘭說:“好,姆媽給你盛,不夠再跟媽媽要。”王心玨說:“小子,彆總吃甜的,小心牙疼……”

美國舊金山,離聖誕節還有兩天,街上人頭攢動,家家店鋪裡堆滿了各種閃閃發亮的小飾品,還有各種漂亮的盒子和五顏六色的包裝紙,街上播放著聖誕的讚美詩音樂,唐人街上,也非常熱鬨,但是更多的是春聯,鞭炮,大紅的福字,中國結,家家戶戶有包餃子,有做湯圓,這是在異國他鄉的中華兒女,用自己民族特有的習俗,過冬至,也準備過聖誕節。柳盈盈帶著她的小兒子,也在挑選聖誕節的禮物,小兒子才四歲,非常好奇,突然他看到一個碧玉頂的小香爐,他指著香爐問:“媽咪,你看,這個東西,咱們家裡,好像也有一個!”柳盈盈順著她指的方向看去,笑道:“這是香爐,你在哪看到咱們家也有了?“小兒子說:“我記得哥哥手裡玩過。”她的大兒子在旁邊,聽到就說:“媽咪,是有一個,你一直放在儲物間,我有一天看見了,就拿出來玩了一下,被弟弟看到了。”柳盈盈說:“哦,是嗎?那我回去找找看,怎麼想不起來了”。晚上回到家,她打開儲物間,開起燈,果然那小小香爐,正放在角落裡,燈光下,雖然有些積灰,頂上的碧玉珠,仍然翠意瑩瑩。她拿起香爐,那個在小樓上,在剛下過雨的春天裡,曾經寫下“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的少女,終於重新浮現在了她的腦海裡。香爐裡,爐灰已燼,這記憶忽明忽暗,仿佛已經是上輩子的事了!

(完)

寫於2025年元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