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種類繁多的寄生蟲中,血吸蟲是最為特彆的一種。吸蟲多雌雄同體,可自體受精,而日本血吸蟲雌雄異體,異體受精,擇一蟲而抱,直至終老。它們是寄生蟲界的“比翼鳥”,與伴侶一生一世永不分離,但中國持續多年的噩夢正由它們引起……
日本血吸蟲的故事要從一顆幸運的的蟲卵開始,當孕育著新生命的蟲卵從糞便進入水中,在微雨細水的水鄉,蟲卵孵化出毛蚴,毛蚴在水麵上漂泊,當遇到釘螺,便主動侵入螺體進一步發育。毛蚴進行無性生殖,仿佛病毒克隆一般,迅速產生數以萬計的尾蚴,成熟的尾蚴紛紛揚揚的從釘螺體內逸出。當它感受到下水勞作的農民皮膚溫度時,便迅速鑽入,脫掉自己礙事的尾部,成為童蟲。一段在人體的羅曼史由此展開。
童蟲鑽入人體皮膚後,先在皮下打探環境,再侵入血液,隨人體奔騰的血流經過右心、肺、左心、體循環,在旅行中分化出雄蟲和雌蟲,經過三周左右的跋涉,成蟲到達旅行的終點——門脈-腸係膜靜脈係統。在漫長的漂泊中,雄蟲也找到了自己的一生所愛,讓她居留於自己腹部的抱雌溝內,擁她入懷,揉她入骨,和她一起天長地久。在成蟲四五載壽命裡,這對眷侶始終相依相親,鮮少分離。在天有比翼鳥,一鳥一目一翼,兩鳥比翼雙飛。在地有血吸蟲,雌雄合抱後,才能分化發育至性成熟,達到完美的功能互補。從赤壁之戰的烽火狼煙,到解放戰爭的星火燎原,千年來,血吸蟲的忠貞始終如一。血吸蟲的浪漫是血色浪漫,他們愛情的結晶要以人類的健康乃至生命為代價。他們交合產下數以千計的蟲卵,隻有少數可以落入腸腔隨糞便排出體外,多數留在人體腸壁,形成肉芽腫,引起血吸蟲病。血吸蟲病早期患者出現發熱、腹痛、腹瀉等症狀,進入晚期便出現腹水、巨脾,青少年出現侏儒症等。
建國初期,我國血吸蟲病達到了空前的規模。數千萬人感染,無數村落淪為“鬼村”,患病村民個個肚大如鼓,骨瘦如柴,在疾病的折磨中痛苦死去。為了保障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1956年,毛主席親自下令,全國開展了轟轟烈烈的“滅螺運動”。通過消滅血吸蟲唯一的中間宿主釘螺,來控製血吸蟲傳播。在湖沼、山區丘陵、平原水網,無數科研工作者不懈攻堅,勞動人民辛勤勞作,天連五嶺銀鋤落,地動三河鐵臂搖。經過幾十年的努力,血吸蟲病得以被消滅,禍害中國千年之久的害蟲基本成為曆史。
時至今日,血吸蟲在世界的一些地區仍廣泛流行,血吸蟲忠貞不渝的愛情故事令人印象深刻,但消滅血吸蟲病仍然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