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的日子,莫驚春過得十分規律。
每天天剛亮就起來練劍,不運行功法,隻做最基礎的訓練,鍛煉體魄。因為有寒玉冰髓在,他不怕酷熱,可以任意修煉,一直練到體力幾乎透支,才結束訓練,吃早餐。
練劍時長也由一開始的半小時,慢慢增長到了現在的兩個小時。
吃完早餐,夏天的太陽出得早,此時也快到半空了。
他就摘下寒玉冰髓,放到一旁,借著明亮炙熱的太陽修行《太陽真經》,鞏固一下基礎,免得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小世界靈氣近似於無,莫驚春修煉的真經雖然能直達仙路,但此時廚子廚藝再好,沒有米,也做不出飯,所以他體內流轉的力量並非靈力,而是版本-1.0的內力。
內力已經打通任督二脈,自二脈起,往奇經八脈中按一定的路線流轉大周天九次,丹田裡的火種也配合功法,力量流轉,循環往複,大約半小時後,內力增長了一根頭發絲那麼多。
於是,當日份功法課程複習完畢。
接著就是無法避免的沐浴、換衣。
清洗完畢之後,因為起得早,所以時間還沒到中午,莫驚春選擇去書房看書,邊晾頭發邊看書。
他看的不是四書五經這些科舉必備科目。
主要是他既不打算科舉,也沒有這方麵的天賦。
想要了解一個國家,可以從它的曆史和地理開始,隻有了解了國家的過去和環境,才能真切地感受到這個國家的脈絡,理解文化習俗誕生的曆史原因和地理原因。
比如說,前朝一次叛軍作亂,沒有攻入京都,而是一路快馬加鞭,直接包圍了溪山,就挾持了皇帝,這是為什麼?
為什麼皇帝不在皇宮,而在溪山?
從史書上看,曆朝曆代的皇室都有到溪山避暑的慣例,甚至前朝那個皇帝差點被抓走了,也不妨礙後來的皇帝前仆後繼地到溪山避暑。
乃至於,一年之中,最重要的節日之一的中秋節宮宴,都要在溪山行宮舉行。
從地形上看,京都地形平坦開闊,適合建城,也適合居住生活,但從氣候上來看,不可避免的是,京都冬冷夏熱。
皇宮人口眾多,夏天乘涼的成本十分高昂,即使在冬天儲存再多的冰,也不夠人口日益增長的皇室子弟和官員使用的。
因此,每年夏天,皇室都要帶頭前往溪山避暑。
溪山那一塊地方山高林密,又曆經各代皇室開發,如今已經變得十分適宜居住。
想想吧,在濃密的綠蔭下、山陰下,在水意森森的自雨亭、含涼殿中,欣賞欣賞奇花異草,逗弄逗弄奇珍異獸,閒了去爬山遊湖,觀日升月起,這不愜意嗎?
難道不比在幾乎無遮無攔的京都熬著舒服?
這個時候,能跟著皇帝到溪山避暑的官員,也體現了一定的聖眷。
以鎮國公的地位,自然也是可以去的,但惡鬼去不了,因為萬惡的國子監沒放假……除了節假日,國子監隻放旬假、田假和授衣假。惡鬼落水那天就是在放旬假,後來落水之後應該是請過假了。
他不去,鎮國公自然也不去。
那鎮國公夫人和陳姨娘就更不會去了。
世子肩負職責,是一定要去的,孩子們怕熱要去,世子夫人自然也要跟著去。
一開始,哪怕有惡鬼的記憶輔助,對莫驚春來說,閱讀文言文還是有一定困難的,好在小世界的語言文學和主世界差不多,看多了,也就慢慢習慣了閱讀文言文。
他時常感歎古人用詞之精妙和優美,簡直把浪漫寫進了書冊裡。
像酈道元的《水經注》,本身是一本地理學典籍,但寫得其實並不枯燥,其中有一句“重岩疊嶂,隱天蔽日”,短短八字就從俯視和仰視兩個角度寫出了山峰的高大和險峻,還用天和日作為襯托,語氣誇張,但寥寥數語,就讓人身臨其境。
作者的功底可見一斑。
書中類似這樣的描寫俯拾皆是,讀起來其實並不難理解。
炎熱的夏日,萬裡無雲,陽光通透而炙熱,透過大門和窗戶射入書房裡,隻見裡麵窗明幾亮,光柱中浮動著細微的塵埃。
披散著一頭黑發的青年像是在品嘗什麼色香味俱全的美食一樣,黑亮的眼珠隨著文字上下遊動,唇邊帶著微微的笑意,臉頰上細細的絨毛在陽光下顯得整個人生動又靈活,偶爾遇到難題,他顰眉沉思,良久眉頭鬆開才翻過一頁,桌上的茶湯金黃透亮,散發出幽幽的茶香。
庭院裡,漸漸地,影子由長變短。
躲在陰涼處做針線的丫鬟們看了看外麵的太陽,見時間到了,立刻去傳飯。
用過午餐後,素來有午睡習慣的莫驚春自然也要睡一覺,有寒玉冰髓在手,清清爽爽地睡著真是太舒服了。
什麼冰肌玉骨、心靜自然涼跟這個比起來都差多了。
再次感謝簽到係統。
鎮國公府的福利待遇還是可以的,這麼熱的天氣,主家午睡,除了輪值的,其他的丫鬟婆子、小廝長隨等人,自然也紛紛找涼快的地方睡午覺去了。
隻有在遠處盯梢的人熱得扯開了衣裳,躲在屋簷下的陰影處,摘下蓑笠大力地給自己扇風。
一個個有氣無力的,被曬得人都蔫了,啥雄心壯誌都沒了。
下午,睡了一個小時,莫驚春就醒了,醒來喝一杯綠茶,開始修煉九轉煉魂術。
將意識沉入識海裡,九轉煉魂術上記載的文字在識海裡不斷變大,一個個變作玉盤大小,浮在半空,月亮般散發著溫柔清涼的銀光,光輝像水一般流過,撫慰了莫驚春因為修煉《太陽真經》變得格外炙熱活躍的識海,整個人由內而外地變得平靜下來。
那不能理解其意的文字開始發出低沉悅耳的聲音,聲波一圈圈擴大,在識海裡蕩起一波波浪潮。
那像煙又像霧的神識也被聲波震動、凝聚,輕飄飄的霧氣被聲波帶動,形成了有規律的形狀,像是變成了有形的聲波,而不再是之前那雜亂不堪的模樣。
神識慢慢聚作一團,像一朵落在海上的白雲。
一個個玉盤重疊起來,傳出的聲波也越來越微弱,最後聲波直接消失了,玉盤裂開,化作一粒種子。
種子落地生根,根係往深深的地下紮去,稚嫩的芽葉舒展身軀,慢慢拉長,顏色也由淺淺的嫩綠變深,變成更加堅硬強大的青色。一陣風吹過,小草毫無反抗力地倒伏在地。
神識觀想著這顆種子,看它由小小的一粒長成一棵茁壯的小草,還沒來得及高興,就看到它被狂風吹倒,心都揪起來了。
但是,不論風有多大,吹得多久,小草的根係始終牢牢都抓住大地,絕不放棄。
那頑強的意誌、不屈的生命力無形中傳達到白雲般流散的神識裡,使得神識無意識地凝聚起來,不斷壓縮、壓縮再壓縮。
風停了,小草抖擻了一下精神,不但沒有被打倒,還繼續竄了一個頭,開花、結籽、衰敗,但來年地上的小草連成了一片。
神識在觀想中受到感染,力量增長,由氣體向液體轉化。
之前每次修煉都倒在了這一步。
這一天也許是積累足夠了,那大團的白雲艱難地凝聚出了一滴水珠,也許是萬事開頭難,有了第一滴,很快就有了第二滴、第三滴。
一場極小極短暫的雨落在識海中。
即使如此,液體狀的神識傳遞出來的感覺也比雲霧狀的強大得多了,至少有幾十倍。
白雲不斷轉化,然而隨著雨滴落下,雲朵越來越少,最後直至於無,這說明他的神識也耗儘了,腦海中也傳出了刺痛的感覺。
莫驚春連忙退出了修煉。
九轉煉魂術一共有九個階段,九個階段又能大致分為三個大層次。
第一層是觀想植物,使神識化水,先成雨,後成河,再成海;
第二層是觀想動物,神識化為固體;
第三層是觀想人與宇宙,神識表麵回歸原初煙霧狀態,實則開始突破時空的限製,嘗試造物。
據這個功法本身所說,如果能修煉大成,那麼修士也差不多能到達全知全能的狀態,不過一般修士能達到第二層次就已經很不錯了。
莫驚春剛剛讓神識化水,也隻到一轉階段罷了。
但如果再接受劍修傳承,他絕不會再昏過去了!
他用神識打開了龍鳳玉佩儲物空間,很好,宮殿外麵的白霧消散了一部分,附近露出了大片的空地,更遠的地方仍然是白霧。
不過,仙宮可以進去了。
因為擔心有人進來,所以莫驚春沒有用真身進入儲物空間,而是用了神識,隔空打開大門後裡麵幾乎是一覽無餘,地麵上浮著乳白色的白霧,看著跟西遊記裡的天庭似的,仙氣飄飄。
隻用神識感受,他也感覺到了那種清新怡人的氣息,以及這氣息中充盈而澎湃的力量。
此外,無論是地板牆壁,還是柱子屋簷,都是用上好的玉石做的,那些裝飾大多看不出是什麼材質,但它們統一給了莫驚春一個感覺。
那就是貴,很貴,特彆貴,無價之寶。
第一次被土豪炫富炫了一臉。
莫驚春默默地看了眼柱子,溫潤細膩,但怎麼看著跟他媽以前戴的手鐲有點像啊?
甚至看著還要更好看一點。
講真,不會是他媽媽被騙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