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 章(1 / 1)

陸堯大學之前,家裡收稻子都還是人工。

最開始是純人力,割稻子,摔稻子、運稻子、曬稻子。

後來用上燒柴油的打穀機了,也還要先割稻子,再把稻子往機器裡喂。

為了省點柴油,喂稻子的動作必須要快,跟什麼攆著似的。

那個時候,頭上是能曬得人脫皮的烈日,耳邊是轟鳴的機器聲,眼前是飛舞的從稻殼上落下的細芒。

熱、曬、吵,衣服浸出鹽霜,渾身刺癢無比。

每年的春秋收小麥和收稻子都是陸堯曾經的噩夢。

陸父陸母開始留在家種地後,開始半機械化了,因為種不少,靠人工來不及,人工費也貴。

這幾年每到春收秋收的時候,陸父陸母都要去鎮上請收割機。

上宛村位置偏,正常情況下是沒有收割機往這邊過來的。

又因為地勢不太平,梯梯坎坎的,願意來的收割機的價格比彆的地方都要貴。

今年是陸堯出去找收割機,最後談下來一畝地一百六的收割費,每畝比彆的地方貴了四十塊。

陸堯找收割機的時候,陸母挨個給曾經在她這裡訂下稻子的人家打電話,確認他們還要稻子。

現在種地的人越來越少,可以說種地虧本,大多選擇直接買糧吃了。

像陸堯家的大姨二姨還有大伯三嬸家,這幾年都是從陸堯家買稻子。

大家選擇吃新米,基本買個六七百斤就夠一家子吃一年了。

除了這些親戚,村裡也有幾戶人家來訂稻子,還有人指明說要陸堯照料的那兩畝地出的稻子。

陸母笑起來:“你倒是曉得吃好的,那我可說了,那兩畝的稻子照今年的價格是買不到的,阿堯說要拿去城裡賣,好幾塊一斤。”

其實陸堯跟她說的價格遠不止幾塊錢,而是十幾塊,還是濕稻子的價格。如果曬乾,還要貴,再加工成米,價格更是翻倍。

陸母當時聽了,半晌不知道該說啥,二十幾塊錢的稻米,拉出去有人買麼?

她知道有賣得更貴的稻米,但人家那不管是糧種還是土質、氣候,都不是他們這裡能比的,怎麼價格就敢向人家看齊了呢。

但想想家裡菜園子的味道,陸母心裡又挺期盼真能賣出這麼高的價。

收割機在一個大晴天早早進了村,陸堯跟隨收割機收糧,把稻子裝袋搬進車裡,陸母騎著三輪車來回運糧。

六畝地,訂出去的稻子總量3800斤,其中一千斤是陸堯大伯訂的,得陸堯家幫忙曬乾,等國慶的時候回老家再弄。

剩下的稻子,陸堯那兩畝“試驗田”全留在自家的曬壩,其餘的都鋪到三嬸和大伯家的曬壩裡。

曬家裡的稻子陸雅會照看,大伯和三嬸家離得近,三嬸會幫著翻曬。

從早上忙活到下午一點過的時候,六畝地稻子終於全部收完。

陸堯和陸母還不能閒下來,吃掉晚了好一陣的中飯,又開始給稻子稱重,給訂稻子的各家送稻子。

大姨二姨家的不用送,大姨家平時是到處給人做壩壩宴的,現在天氣太熱,農村各處擺宴的人少,這幾天恰好有時間,她和大姨夫騎車過來拉。

大姨家離二姨家不太遠,大姨說到時候她給送過去,省得陸母再跑。

陸堯留了兩袋差不多各一百斤的靈力稻子,算進大姨二姨訂的稻子裡。

陸母看見了,也沒心疼,反倒笑了笑。

她和兩個姐姐感情不錯,經常互送東西,但因為她整天忙著種菜賣菜,總體來說她從兩個姐姐那裡接收的比較多。

陸堯能替她感謝她們,她當然高興。

大姨和大姨父下午五點過來的,騎著三輪車。

大姨身形微胖,模樣和陸母幾分相似,見人還沒開口就笑,性子很爽利。

陸堯說要留家種地那段時間陸母愁得很,她有個姐妹群,早在群裡向兩個姐姐討過招兒,陸堯不像那些調皮搗蛋的男孩,整個讀書時代都乖順得很,她懷疑陸堯是遲來的叛逆期到了。

大姨二姨不是個喜歡說教的性子,安慰她,孩子大了肯定都有自己的主意,就算是叛逆期,也總有過去的時候,讓她放寬心。

這會兒大姨見到陸堯,道:“阿堯,種地太累,你要不和你阿洋哥一起做飯玩玩?”

大姨的獨子,陸堯的大表哥,曹洋。

他和大姨父是整個鄉村宴席團隊的主廚,比陸堯大兩歲,今年二十八,前兩年結的婚,今年剛生下一個小閨女。

陸堯知道大姨說著玩兒的,隻是笑笑,指著袋子顏色不一樣的稻子,“大姨,這袋拿回去單獨曬,味道比彆的稻子好吃很多。我給二姨也捎了一袋,你記得提醒她。”

“今年種新品種了?”大姨沒多想,“味道咋樣?”

“應該還行。”陸母說,稻子才下,家裡誰都還沒嘗個味兒,但照蕹菜的質量來看,味道肯定不會差的。

陸母要留自家大姐和姐夫在家吃晚飯,大姨推辭了,“還要給你二姐送呢,再耽擱天要黑了。”

他們這邊山多,二姨家那邊也有一段山道,天黑了不安全。

陸母就沒再留,把提前裝好的兩袋子蕹菜、茄子,和兩袋子四十幾個雞蛋放進大姨的車鬥裡。

這些是給大姨二姨的,大姨家平時到處給人做飯,待在家的時間不算多,家裡沒種什麼菜。

二姨平常也在縣城工地做小工,都忙著沒時間種菜。

大姨沒推辭,隻說道:“下次過來就彆給我雞蛋了,留著給妹夫補身子。”

然後走得時候,塞了幾百塊給陸母,“給妹夫買點補品。”

陸母不要,大姨再給。

大姨夫在旁幫著自家愛人塞錢。

這場景陸堯從小看慣了,倒是嚇著熙熙,以為外婆和姨婆在打架,扁扁小嘴要開始哭。

三人忙停下,最後以大姨成功把錢塞回陸母口袋為結束。

等大姨兩口子離開,陸堯和陸母歇了歇,就要開始收攏曬了一下午的稻子。

明天不下雨,稻子不用往家裡搬,用鏟子直接堆到屋簷下,蓋上防雨的透明塑料布,再壓上幾塊磚頭,防止被風吹跑。

去三嬸家時,三嬸已經在幫著收了,陸堯給她也帶了一袋靈力稻子,叮囑她曬乾後吃新米先吃這一袋。

三嬸身體弱,吃點靈力稻子,可以讓身體更健康。

等稻子全部收好,暮色一點點降臨。

這一天總算是忙完了。

接下來的日子就比較重複:曬稻子、收稻子、車稻子。

進入九月後,天氣變得有些無常,明明天氣預報沒雨,但有時候就會突然下雨,遇上這種情況陸堯他們隻能匆匆忙忙地收。

每到這時候,村裡沒種稻子的一些人家就會拿著自家的鏟子掃把來幫著收。

有離得遠的,直接騎電動車趕過來。

村裡人平日相處並不一定時時和諧,但大矛盾都是沒有的,住在這麼偏遠的地方,更多時候都是你來我往,互幫互助。

就如陸父陸母幫著捎帶東西不覺得麻煩,他們冒著雨呼哧喘氣地幫著收稻子,同樣不覺得麻煩。

曬了幾個大太陽,稻子就曬得很乾了。

家裡這六畝地總共收了快一萬斤的稻子,陸堯那兩畝很高產,畝產都超過了兩千斤。

其餘四畝就比較遜色,畝產在一千四五,但陸堯知道,按往年的產量,這其實已經算不錯了。

普通稻子陸堯讓陸母全賣出去,他留兩千斤的靈力稻子自家吃,剩餘的也打算全賣掉。

陸母一聽留兩千斤,被他唬了一跳,“留這麼多,哪吃得完啊。”

“吃得完。”陸堯說。

靈力稻子曬好後,陸堯第一時間裝了滿滿三袋拉去鎮上的糧食加工廠,加工成新米。

隨著新米從機器口子落進袋子裡,一股稻米的清香也隨之飄出來。

加工廠老板站在機器邊,門口還有幾個排著隊等著加工米麵的老鄉,大家幾乎同時聞到了那股奇異的清香。

其他人都還在奇怪啥東西在香時,老板最先察覺到,看向陸堯,“是你這米的味道吧?”

說著,從袋子裡抓了把米聞,瞬間感覺口水都直接被這米香給勾出來了。

他驚異道:“這米好香,你家種的?”

陸堯點頭:“今年剛收的新米。”

老板來了興趣,“好吃麼,幾塊一斤?”

陸堯:“米二十五一斤,稻子便宜點,十九塊五一斤。”

“謔喲!”老板瞪眼,“這麼貴?!”

因著米的濃香生出好奇而圍攏過來的老鄉們,也紛紛咋舌,啥米啊,賣這麼貴,吃了能成仙啵?

從陸堯這裡說,他並不覺得這個價格貴。

這是靈米,雖然含量很少很少,但日積月累的食用,是可以慢慢改善身體的,味道更是普通大米不能比。

原本還想買點靈米吃吃的加工廠老板被價格嚇退了。

陸堯也沒指望靈米能在鄉下地界賣出去。

收了陸堯的加工費後,老板指著另一個袋子問:“你這米糠賣不?”

大多數老鄉加工米後的米糠都是拿回家喂家禽牲畜,少數人會直接賣給加工廠。

陸堯不賣的,雖然是米糠,但也不是一般的米糠,他也得拿回家喂雞。

吃了靈米米糠的雞,下的蛋會更好吃,雞肉也會更香。

這麼一想,陸堯覺得家裡的雞還是養得太少了點。

現在他留家裡,多了人手,可以把大伯家閒置的雞圈收拾收拾,等過一陣再去鎮上買點小雞放進去養。

琢磨著這些,陸堯離開加工廠,準備去小鎮上的驛站拿快遞。

途中遇到一個老爺子坐在路邊,身前擺了個狗籠,裡麵關著幾隻土狗幼崽。

籠子旁邊立了塊紙牌:土狗,十塊一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