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小姑會和她討論吃食,衣物,比如哪家新款的旗袍出來了,知道顧籬不愛出門,就提前定好款式等顧籬下次來的時候再試穿,好吃的也會給她提前留一份。如果沒有來,就讓人送上門去。偶爾還會和顧籬說說顧家村的情況,顧父顧母,顧豔一家,還有她小弟顧成,零零雜雜的一大堆,顧籬也耐心的聽著,不時回應一兩句。
有次聽到顧成準備結婚了,她心裡還很驚訝,隨後又反應過來這正常的很,她不就是十八歲就相親然後結婚嗎?她還是因為讀了很久書的緣故。
如果在鄉下,這就是大齡結婚的。一般像她當時那個年齡的姑娘,小孩已經都會滿地跑了。所以顧成就比她小一歲,算起來今年也差不多19歲了,當然是按照這裡的習俗是按照虛歲算的,實際隻有18周歲,但是在農村也確實到了該結婚的年齡。
對於這個弟弟,顧籬的感覺很矛盾。
顧芙說顧成相看的是鄰村綠水灣的人,姓柳,叫柳依依,父母都是本分老實的農民,柳依依是老大,今年16了,底下有兩個弟弟和一個妹妹,就是因為是老大,弟弟妹妹還小,所以她的父母就多留她兩年在家幫忙乾活,這柳依依手腳麻利,從小就勤快顧家,加上本人又長得有幾分秀麗,是不愁嫁的,所以這才16了才相看對象,鄉下女孩子一般14就訂人家,隔年就嫁人,她這是被家裡人耽誤了。
沒想到媒人一介紹是顧家村,也就是現在的萬樹村,但是當地人都習慣稱為顧家村,柳依依的父母就有點意動,顧家村和綠水灣是鄰村,但是兩村條件差的不是一星半點,顧家村水豐米厚,又有池塘和河流,魚蝦之類的不說頓頓都有,但是想吃確是不缺的,更不要說還有山林可以打獵,花果蔬菜更是常年不斷。
顧家村緊挨著大道,走出村口就可以坐車去城裡,綠水灣還得翻一座擱著兩村陡峭的山坡,山坡不高,就是在顧家村隔著山坡吼,在綠水村也聽得清楚,就是路難走,費時,下了山坡還得淌過小溪,如果天晴還好,下了雨的話,特彆是夏季多雨,過小溪就更難了,然後繞過顧家村就可以去城裡了,綠水灣也不想這麼麻煩,但是他們村就在山的背麵,還是在一個角落裡,退無可退,隻能進,進就得靠顧家村。
所以對綠水灣的人來說,顧家村是最好的選擇,離得近,條件好,顧家村又大方,顧家村就有綠水灣嫁去的媳婦。雖說顧家村人條件好、眼光高,但誰也不想當冤大頭,娶一個,帶一串。
綠水灣的女子能嫁過去的不多,但不是沒有,所以假裝去親戚家裡坐一下,順帶在村子裡溜一圈,柳家的人就打聽清楚了,這顧成居然是顧家村村長的親侄子,顧家的兩姑娘都嫁去城裡當官太太享福了,特彆是去年,顧家村全村人都坐著大車去市裡吃席,市裡啊,好多人一輩子都沒出過縣,何況是市裡,聽說就是顧成的妹子哩!
他們不想大女嫁太遠,最好就在常常看得見的地方,顧家村就很好,是最好的選擇。
劉家父母當晚就去媒婆家裡表示同意相看,破天荒的還給媒婆帶了半斤紅糖,一般女方是不用帶禮給媒婆,除非是女方有什麼隱疾需要媒婆說媒時遮掩,才會送點禮。而柳家這還沒有相看呢,媒婆也是上道的人,怎麼不清楚劉家的意思,她雖然看不起柳家扣扣搜搜的半斤紅糖,但是劉家的做法讓她覺得心裡舒坦,有麵!決定給劉家出大力氣去顧家那裡說成這事,一般女方沒有問題又願意,這相看就成了一大半,不是老話說男追女隔層山女追男隔層紗嘛,道理都一樣嘛,那天顧成和柳依依相看後,最後居然真的成了!都要結婚了,顧父顧母才讓人通知顧芙和顧籬,顧芙一聽這事總覺得不好,這才找人去細細打聽。
知道來龍去脈後,顧籬心裡也覺得不好,但還是看過人再下結論。不過顧父顧母沒有直接通知她,隻是讓顧芙順帶告訴她一聲,顧籬歎氣。當初顧父顧母對她結婚時流露出的不舍,已經隨著時間衝淡,現在又恢複到可有可無了。顧籬本來就不操心,既然這樣,就更不上心了。回到家裡才想起忘了問小姑結婚到底是哪一日,她到底還是得再打電話問清楚。
不然不僅讓顧家村的人說道,而且會讓顧芙寒了心,顧芙成為她親人的前提就是她是顧家女,是顧芙親哥的女兒,最後才是顧芙的親侄女。顧籬心裡明白的,難得的親人,自己要惜福。顧籬想了想,找時間問下婚禮時間吧,沉沉地歎口氣,顧籬突然對顧芙這樣難得的至親有點厭倦,好在自己及時打住。
自己和書中的顧籬命運已是不同,除了自己的原因外,就是顧家沒有和書中一樣沒有壞到根子裡!顧父顧母是不看重她,但也確實給她初來這個世界一個容身之處,李家那事確實是他們見財眼開,但後麵相看確實替她把關了的,有一絲不對都拒絕了,這件事不管因為什麼原因,結果是她確實受益了,最重要的是,其實按照村裡的習俗和這個年代傳統的觀念,就算顧父顧母將她綁了強製性嫁出去,她事後也沒辦法,彆人最多也就譴責兩人幾句,就跟過去一樣。
這樣想著,顧籬心裡居然舒坦了一些,果然人不能沒有阿Q精神。
此外,顧芙更是真心真意的為她謀劃,什麼都親力親為。不管書中的顧籬父母如何,起碼在她這裡,她能好好活著,顧家確實是她在這世界是脫不掉的皮,離不了的根。
顧阿奶歸根到底還是為了她兒子,顧籬的父親。顧籬剛出生時是為了顧家、顧父的名聲,算是給顧家留下善緣。顧籬漸漸長大了,相處十幾年多少還是有孺慕之情的,但是還是比不了她阿奶和顧父的母子之情。總之,顧阿奶終究還是希望她孝順顧父,多一個人對顧父好一定是顧阿奶高興看到的。
母愛是偉大的,母愛有時候對彆人也是冷酷的,人說智者千慮,又說慧極必傷,顧阿奶和顧小姑雖然做法不同,但某種程度上來說,出發點和最終目的都是一樣的。顧籬閉了閉眼,她有時候也很厭煩自己,恨自己這種冷靜,甚至冷漠到到極致的理智,活太明白,看太清楚,有時候真不是好事!
顧籬第二天打電話問了顧小姑顧成的婚禮時間,隨後隔了兩個月都窩在家沒出門,顧小姑讓人按照顧籬的尺寸,用新料子給顧籬做了兩身衣服送上門,一件嫩黃的旗袍,一件印著藍花白底的女式上裝,顧籬看著喜歡,轉眼又拿著衣服歎氣。
除夕是在湖市過的,沈從煥從相親到結婚用的假期太多,平時又準時下班,很少加班,所以過年主動留下來加班留值,給s市的沈家打電話說明了情況,又單獨給沈母方怡說明了情況。
方怡握著電話聽筒,聽著裡麵嘟嘟嘟的聲音,有些失望的將聽筒緩緩放下。
本來想著過年沈從煥可以帶著顧籬回來,畢竟領證、婚宴都是在湖市,當初說好結婚兩邊辦,等在湖市辦了婚宴,她著急忙慌的趕回s市,等準備的差不多了,沈從煥又說走不開,趕不回來,等扯證後一起辦。好嘛,等她盼著他兩扯證,高高興興的準備婚禮,廣發請帖,沈從煥這個兔崽子又說一切從簡,不用在s市辦婚禮,等過年回來認認家裡人就行,外麵的人有沒有認識都沒關係。
這說的是什麼鬼話!
聽得方怡血壓飆升,要不是知道沈家的男人什麼性子,她都要懷疑沈從煥,她自己的兒子變心了,婚事推三阻四,一點不上心,再說她請帖都發出去了,現在不辦了多沒麵子,特彆是她老對頭,名利暗裡諷刺她想兒媳婦想瘋了,隻差指腦門說她扯謊了。方怡氣呀,明明自己兒媳能驚豔這些凡夫俗女,亮瞎他們的狗眼,她兒子就是不配合,結婚這麼久了就是不帶回來亮亮眼,現在更是過年都不回。
兔崽子,讓他老子打死他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