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書中記載,顧籬和顧爸顧媽從小就不親,她是顧阿奶養大的。
懷著顧籬時,她媽愛吃酸,歡天喜地以為準能生個兒子,結果生下來一看,好嘛,又是一丫頭片子,當時她媽就嚷嚷著要把她溺死!她爸沉默著,雖然沒開口,但是也沒阻攔,想來也是同意的。
她阿奶當時瞧見兒子兒媳兩人的態度哪能不明白什麼意思,將顧籬抱在懷中,看著剛出生的奶娃娃,白淨、粉粉嫩嫩,可能剛出生,還不習慣外麵的環境,正不安的用小手抓著包裹她的包被,看得顧阿奶心又軟又澀,最後顧阿奶決定接走顧籬籬由她撫養,不要再提什麼溺死丟掉之類的話,這事雖在農村不少見,甚至有些城裡人也乾這事,但這樣喪良心的事不能在她家發生,既然兒子兒媳都要溺死這剛出生的小孩,那從今以後就當這女娃死了,跟顧老二一家就沒有什麼關係了。
因為這事,她阿奶還從大伯家搬離去老屋住著,兒女擔心她又勉強不了她,最後商量著每家都出贍養的錢糧,這錢糧是她老人家的,想怎麼用,用在誰頭上那都是她的事,大兒媳甚至還當著大家的麵說了家裡再養活一個孩子沒問題,她就三個兒子想要閨女沒要到,顧籬來她家就是她親閨女。
但是顧阿奶還是堅持搬離大兒子家,本來顧阿奶在大兒子家住著也是默認大兒子以後給她養老,大兒媳心善、孝順,大伯也是村支書和族長,家裡條件在村裡數一數二的,她住得舒坦,但是現在既然養了顧籬,那她老婆子就不能拿老大家的錢糧去養老二家的娃。
老大夫妻厚道,老二夫妻自私,以後怕兩家牽扯不清,生了嫌隙寒了厚道人的心。即使大兒媳樂意,村裡也會有人說嘴,時間長了,再心寬的人也會埋怨,事端就來了,現在老二家要乾這喪儘天良的事,她這個老婆子知道了,說什麼都不能讓它發生,虎毒還不食子呢!
她身體還算硬朗,手裡還有自己的養老錢,足夠嚼用了,還有兒女給的錢糧就更不用愁了,儘力養大這女娃沒問題,到時候給她找個婆家嫁了就行了。
顧阿奶也擔心自己身體有突發情況養不大顧籬,又擔心養大顧籬,老二一家又來胡攪蠻纏,所將以顧籬的戶口最後是落在她名下,如果她死了,老二夫妻也彆想拿捏她孫女。辦這樣的事特彆是戶口這樣敏感的事當然不合規定,但老二夫妻當時在派出所當著公安同誌自願按了手印簽了字的,加上大兒子是村支書,他又帶來了證明信和落戶材料,她小女兒也在那裡,有這兩人的陪同加上老二夫妻兩明確不要這孩子,公安沒辦法,本質上這又是人家的家事,派出所的同誌就給辦下來了。
顧籬回憶起書中小時候這些事情,嚴重懷疑當時這事辦成了是靠小姑的家屬身份,她記得她小姑父就是軍人出身,據說後來專業回來進了公安係統,她出生時她小姑已經結婚了,還生下了個兒子,比顧籬大,也就是顧籬的表哥吳庸。但是沒有證據,也隻是瞎猜。
顧阿奶知道老二從小就自私又陰損,一點不像她和死去的老頭,這是她和老頭子沒把他教好,也怪她,那時候重心都放在大兒子身上,顧家傳統都是這樣,曆代長子都是擔任族長,自然都需要精心養育,為下一任族長做好準備,小女兒年齡最小自然更疼愛些,加上小時候小女兒生了場病差點沒了,就更加疼惜了。
老大和老幺都顧好了,中間的顧老二就沒有顧到,等她和老頭子發現時已經晚了,老二長偏了。
但顧老二確實是自己肚子裡爬出來的,她隻能捏著鼻子認,誰讓她那時候沒有顧上他、沒有教好他呢!所以現在人老了還要來給他擦屁股,都是債!
這老二媳婦也是一樣貨色,這兩人真是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她老婆子對這兩人的人品一點不抱希望。
顧籬回憶完書中內容也佩服顧阿奶,可真是睿智有遠見的老太太,一猜一個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