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哉民露出了一個自嘲式的笑容。
從練習生到愛豆,他的確沒有放鬆過對自己的要求,但練習生時期的他無論是在心態還是行動上,都隻想著能出道就好。
這是絕大多數人,在練習生時期的第一反應。
沒有人不想當主捧,但在練習生生活的艱難和時間壓力下,相比於不斷等待那個讓自己C位出道的機會。
大多數的第一反應都是希望能夠早早的結束自己的練習生活。
不僅僅是因為出道機會的寶貴,同時也是對公司策劃的不確定性。
主捧意味著與某一個風格概念的高度適配,這對於出道藝人而言是一個非常有利的情況。
但除了極少數以某人為核心打造的團隊以外,絕大多數練習生都不敢讓自己過於傾向於某一風格。
賭贏了是C位沒錯,但一旦他的風格與公司策劃相悖,那就極有可能會第一個被排除出公司的新團企劃。
主捧對於練習生而言不過是一場"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的美夢。
能出道,能發專輯,能開演唱會,能賺錢,這就已經是這個行業非常佼佼者的存在。
他有努力這不假,但相較於那些聽天由命的"登頂",他還是更務實的傾向於在三大隻要努力就大差不差的保底。
有的出道是夢想著想要成為頂流級彆的天王天後,但半路出家的他並沒有對自己抱有那麼高的期待。
畢竟能在StarM出道的藝人就沒有真糊的,對於大多數人而言能出道就已經是燒高香的萬幸。
為此哪怕是在出道後,他對自己的標準也僅僅隻是無愧於團隊。
但後來一次意外徹底改變了他的想法。
PD:【是因為那一套高稀禮服?】
PD說完,鏡頭畫麵便一轉切換到了羅哉民的衣櫃,在那裡有著整整齊齊填滿了兩個衣櫃的"定格記憶"。
夏裝,秋裝,冬裝,雖然很多男生都有著重複購買同樣款式或顏色的穿搭習慣,但眼下羅哉民這畫風,比起審美明確似乎看起來更像是每年在固定的店家批量掃貨。
羅哉民在聽到PD的形容後有些尷尬。
所有的衣服全是同一牌子這種事聽起來的確容易讓人誤解,但他本人並不覺得這樣有什麼不好。
說到這看了看床頭裝裱好的高稀禮服寫真照道:
"我知道是那套高稀禮服,讓我真正得到了一次跳出飯圈去被大眾所認識的機會。但一開始的真的不敢接那套禮服。"
PD:【不敢?】
"是的。我知道我這麼說可能有些僥幸,但我當時真的非常清楚自己的狀態,那個時候的我無論是實力還是咖位都不足以配上那套高稀禮服。"
"我與"定格記憶"這個品牌之間有太多的巧合。我知道有很多喜歡和支持我的人,會說運氣也是實力的一部分。"
"可高稀禮服代表的不僅僅是偶像,同時還有設計師的一整個品牌。即便那套禮服被製作出來的初衷,是為了配合那一次的品牌廣告拍攝。但打從它被認證為品牌高稀的那一刻起,一切的性質就變得完全不同。"
"粉絲還有路人的關注點,是我能否駕馭好那套禮服。但對於品牌方而言第一套高稀禮服的呈現不僅僅代表著品牌的成立,同時還包含著大眾對品牌商業價值的判斷。"
PD:【所以你是害怕因為自己耽誤人家設計師?】
"是的,畢竟大家都知道早在那套高稀以前,我就已經因為設計師的幫助上過熱搜,甚至拿到了先前不敢想象的品牌代言,而且最讓我最難心安的就是我在廣告拍攝前,意外得知了那套禮服的由來。"
"大多數的人視角,是"定格回憶"的設計師,在以我為原點設計廣告禮服的時候,完成了品牌認證但事實上那套禮服的誕生,絕不僅僅是為了廣告而設計這麼簡單。"
PD:【所以還有一些不為人知的內幕。】
"是的。"
羅哉民點頭回應道:
"因為我是在品牌方找上設計師以前,就和設計師有過合作。在合作的過程中,我有在設計師的作品資料庫裡,看到一件與我那套高稀在刺繡花紋上極為相像的婚紗。"
PD:【婚紗?】
"是的。"羅哉民說完從手機裡翻出了自己的幾張品牌禮服卡道:
"我們大眾熟知的定格回憶,是一個以製服係為核心的品牌,但在這個品牌得到認證以前,定格回憶的設計師是一個主攻婚紗設計的設計師。"
"我們現在看到的很多製服設計,最初是因為搭配她設計的婚紗。也就是在那一次的廣告合作以前,這個設計師並沒有把男裝作為自己設計的主流。"
"但我想大家也知道,婚紗這種禮服一向都是所有禮服中最費時費力又費成本的類型。我想她也應該是剛剛起步還沒有來得及將自己所有的設計化為現實。"
"就比如作為那套高稀原身的婚紗,我當時看到覺得那套婚紗如果能正式完工,絕對也能有機會拿到高稀的認證。"
"為此一開始我也僅僅以為我那套高稀,是人家設計師與婚紗一道成套設計出來的結果,但後來沒過多久我就在設計師的工作台上,看到一截應該是女性腰身部分的服裝殘骸。"
"那套高稀禮服,是人家設計師拆了自己一套非常漂亮的婚紗才做出來的成果。"
PD:【你是說那套高稀是從已經有的設計改造出來的。】
"是的,不過那可不是我們普遍認知中的舊衣改造。"
"就比如禮服上麵的刺繡。我記得禮服對外公開後不久,就有東煌的刺繡相關人士討論過,說我那套高稀禮服上麵的刺繡,至少需要花上個一年半載的工期才能夠完成。"
"我當時雖然不知道這個具體的時間成本,但我們公司的造型師也是在看到成衣圖片的第一時間向我傳達了那些刺繡的的費時費力。"
"以我們當時的拍攝工期,如果不是人家主動舍棄了那套完成度超高的婚紗,我根本不可能有機會在那次的廣告裡穿上高稀。"
"何況那個時候品牌方已經選定了設計師作為服裝供應商,也就是說人家是在已經確定得到這份合作的情況下,精益求精的拆了一套能在市場上賣出超高價的婚紗。"
"我當時得到這個消息的時候,真的隻能感覺到壓力,我很喜歡那套禮服,但直到現在我都覺得自己沒有穿上那套禮服的資格。"
PD:【所以你就在拍攝結束後不久,就立刻把禮服還了回去。】
羅哉民:"是的,畢竟就像大家所討論的那樣,我也覺得設計師把高稀禮服"借"給我,是在點明為廣告製作以後,出於麵子上的幫扶。"
從機場出圈,到後來的品牌代言,羅哉民已經從綠考拉那得到了很多意料之外的助力。
前麵那些他還可以安慰自己,說對方也有從中獲利,但這高稀禮服卻純純是自己占了個大便宜。
也因此當"綠考拉"將高稀禮服給到他的時候,他除了擔憂自己的能力以外,最主要的問題就是會有一種滿滿的負罪感。
PD:【所以你在後續回到南朝後,就主動購買了一櫃子的"定格回憶"還債?】
"算是其中一個原因吧,不過最主要的還是我真的特彆喜歡這個牌子的風格,也希望能夠有更多的人能夠看到這個品牌。"
"再來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我想要等到我的能力,人氣,和咖位,都達到一定程度後,再正式去找設計師申請那套我當時沒好意思帶走的高稀禮服。"
PD:【你有和設計師提過這件事嗎?】
羅哉民:"沒有,不過我覺得我這段時間的努力應該是有被設計師看到。"
PD:【為什麼這麼說?】
"很簡單啊,雖然我打從那一次的代言拍攝過後,就沒有再和設計師有過任何聯絡,但就在不久前的港城演唱會上,我非常確定的察覺到了對方的存在。"
PD:【綠考拉有去你們演唱會?】
"是的,不過當然這隻是我的推斷。如果被打臉了也隻能說明我有些盲目自信。"
"我知道我的這個說法可能有些玄乎,可這半年來我也算是見識到了不少模仿"綠考拉"的粉絲和站姐。"
但我真的隻有那一次在港城的時候,才有過這種直覺。
那真的是一種下意識的反應,我雖然沒有見過設計師不戴頭套的樣子,但我非常清楚對方的拍攝習慣。"
"我那次在港城應該總共見過她兩次,一次是在機場,一次是在演唱會的現場。"
"一開始在機場的時候,我還以為是因為我知道對方是東煌人,所以在去到東煌演出的時候,產生了某種錯覺。"
"但後來等到演唱會開始,當我再一次注意到那個有同樣拍攝習慣的攝影師時,我真的是人生第一次這麼相信自己的直覺。"
"定格記憶的設計師,真的有來看我們的演唱會!"
PD:【所以你現在,是覺得自己已經漸漸有能力配上品牌的高稀?】
羅哉民:"多多少少算是比當初有了些自信,不過現在話還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