薑宛並不知道大明因她的一句話炸開了鍋,繼續講述著火藥,隻是想到接下來要講的話她的語氣不自覺沉重了起來。
“然而到了清朝,滿人擅長騎射,認為弓馬取天下,並不重視火器,火器發展陷入了停滯,雖然還有火器營的存在,但是與一百多年前的款式沒什麼差彆。”
“清朝的皇帝還認為大清地大物博、天朝上國,同時為了避免開啟民智,實行了嚴格的閉關鎖國政策,華夏就此與世界脫節。”
“但同一時間西方的武器卻在飛速發展。公元十三世紀,火藥隨著蒙古人的鐵蹄傳到了阿拉伯地區,蒙古人用火藥製成的武器統治了阿拉伯人,但也教會了阿拉伯人火藥。在蒙古人離開之後,阿拉伯人開始用火藥對付歐洲人,火藥及相關火器便傳到了歐洲大陸。”
“火藥的出現,動搖了歐洲的封建統治,歐洲黑暗愚昧的中世紀瓦解,而後進入文藝複興、科技大發展。”
“當然最原始的□□如今已經被淘汰,1771年英國人偶然發現□□,這是現代火藥的鼻祖,而後一代代科學家又逐漸發明了無煙火藥、□□、TNT等等,這些火藥威力巨大,才有了我們現代意義的炸彈、槍炮等武器,而在這些武器幫助下歐洲人殖民全球,賺取了大量的資源和利益。”
“他們也沒有放過華夏,英國人為了傾銷鴉片,開著他們的堅船利炮在公元1840年叩響了沉浸在天朝上國美夢中的清王朝的大門,從此華夏大地淪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同時,她還順手在平板上搜索了個展現當時戰況的剪輯視頻。
寬闊的大海上,幾十艘戰艦載著穿著製服的洋人士兵從印度洋出發,很快到達了中國沿海。
他們的船堅炮利,士兵們手上都拿著最新式的槍炮,而清軍手上則還是明朝時期仿製精度低、速度慢的鳥銃,有的手上甚至拿著的還是長刀等冷兵器。
於是英軍一路從廣州到浙江再到達天津,沿線清軍無不潰敗。
而最後一幕是辮子頭的大臣們奴顏屈膝和金發的洋人簽訂了一封封不平等條約。
薑宛本來隻想跟那兩個透露著腐朽氣息的賬號辯論一番,但說到最後情緒卻也是忍不住激動了起來。
“都有這樣的教訓了,怎麼還能有人說出之前那種洋人不如我天朝上國的鬼話?故步自封,落後挨打就要這是曆史告訴我們的至理名言啊!”
如果說隻聽文字的感觸還沒那麼深,這一幕幕讓任何一個種花家的人都無法不為那段曆史所傷心動容。
甚至包括相隔千年的華夏帝王們。
嬴政隻覺得一陣心悸,這後世的曆史怎麼那麼多氣人的?
不僅要被北邊的胡人入侵,竟然還被那更遠的不知道哪裡來的洋人從欺辱!
而且看這薑姑娘的口氣,這洋人怕是比胡人還要棘手。
不過那洋人的武器的確有意思,船看起來那般堅固,船身上還安裝了發射炮彈的大炮,還有那那麼小的一把槍竟然能射出這麼快速的子彈傷人性命……
真是讓人大開眼界啊!
嬴政向來對大秦的軍隊十分有信心,但也不得不承認如果是他的大秦對上這些武器也毫無勝算。
他再次在心中決定大秦不僅要研究出來火器,還要傳下命令,讓後世子孫都不能忘記不斷改善武器,一定要讓他華夏的武器領先世界。
唐貞觀年間,此時華夏早已經與阿拉伯甚至更遠的地方有所聯係,雖然名稱各不相同,但也能大致猜出方位。
渭水之盟便已經足夠讓李世民憋屈了,更何況是看見視頻中清末的慘狀。
從前他能夠以少勝多也是多虧了武器上的碾壓,他更是創下了帶著三千玄鐵軍大敗竇建德十萬人的壯舉。
所以李世民很明白武器的重要性,隻是他依舊有些疑惑。
按照薑宛所說,清末華夏人口已經突破了四萬萬人口,軍隊怕是有近百萬,哪怕武器差距再大也不可能輸給四千人啊。
這般想著,李世民也直接在彈幕上問出了口。
【七世紀最強碳基生物:主播,可是不管英軍的兵器再先進,他們也隻有四千人,華夏可是有四萬萬人。】
薑宛很快便看見了這條彈幕,心中暗暗誇獎了一句這扮演李世民的人還挺敏銳,當時清政府輸得那麼慘自然不隻是武器方麵的原因。
“好問題啊!李二陛下果然敏銳,戰爭從來不隻是武器一個決定性因素。當時大英雖然是世界第一強國,但是也不是戰無不勝。”
“比如1879年,英國人輸給了祖魯人,大清再差也不至於輸給非洲原始部落。原因嘛自然是清政府從上到下都腐敗,而且因為他們是滿人統治,也不敢發動底層群眾。再加上當時滿人經過幾代養尊處優的生活,戰鬥力大減,既不能發動群眾,滿人自己的戰鬥力又差,戰鬥意誌也十分薄弱,自然贏不了。”
“事實上之後每次的對外戰爭大輸特輸都脫不開這個原因,慈禧太後更是說出過寧與友邦不予家奴這句話,足見當時清朝統治者的想法。畢竟大英隻是想開放通商,傾銷鴉片,獲取商業利益,但一旦開啟了漢人民智,那可真的會要了清朝的命。”
“當然,這裡我們直播間也不是專業探討曆史的直播間,這也是我的個人看法點到而止,大家有興趣的可以自行搜索。”
能談的還有很多,但薑宛怕內容有些敏感把直播間給封了,畢竟她這次主要的目的還是售賣煙花,現在講了這麼多已經算是跑題。
不過雖然薑宛點到即止,沒有往深了講,但大家都是聰明人怎麼會猜不出其中的彎彎繞繞。
唐,李世民重重地歎了口氣,他已經明白了其中的關鍵。
朝廷不把底層民眾當人,底層民眾自然也不會替朝廷賣命。更何況這清朝還是異族統治顯然情況更加複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