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了嗎?七條那邊的前築前守家裡,前些日子請了高僧。”
“是前築前守又不行了嗎?我就說,他也快到花甲之年了吧,也是時候感受神明的召喚了。”
“他那個女婿是個能說會道的,就是去天國了女兒也算有人照顧。”
“快彆說了,你們沒聽說他們家的大女公子快入宮了?可彆惹口舌是非了。”
“……你們家之前也沒少笑話他們吧,說是他們家的女兒不解風情什麼的,還好意思說我。”
話雖如此,議論也逐漸消弭。
前築前守宅裡,前小淑,現藤原淑子,癱在寢台,內心像在大潤發殺了十年魚一樣麻木。
不知道是不是這裡的高僧確實有點法力,她在暈倒後模模糊糊感受到了原主的過往。
藤原淑子,今年十八歲,在傍晚因為剛舉行完成人儀式太過疲憊而大口吃了幾個據說是父親準備的難得的禦用枇杷,按照當下的說法就是得罪了那路神明或者鬼祟作怪,居然被果核卡住了,芯子換成了她。
原主和母親藤原循子,妹妹藤原優子以及外公(孩子們稱呼為祖父)前築前守一起住在京都七條的祖宅裡。
當年她們家也算是小貴族,隻是後來逐漸沒落了。母親循子是祖父的獨生女,從小喪母,被祖父十分憐惜,當做公子抱在膝頭精心教養。
可悲的是,真正的公子即使人品有瑕或者才華欠佳,也能依靠祖輩的力量混個小官,而女公子循子本身才德出眾,品性端莊,卻因為容貌平庸而追求者寥寥,尤其是在前築前守因病辭職後,為數不多的想要找個姻親的小官小吏也不見蹤影了。
七條院門前冷落,惹得前築前守大為憤慨:“我這般品行的好女孩,卻無人珍惜,可見世間大多庸碌之輩,實在可恨!”
循子卻對此不以為意,捧著西國詩集說:“世人誰不庸俗,即使是眾多文豪,不也汲汲營營為了功名?父親彆在意。”
“鬆樹年蒼老,誰人憐小草?我是怕日後你沒有依靠啊。”做父親的老淚縱橫。旁邊的侍女也紛紛掩麵落淚。
也許是前世的宿緣,這京都裡有個藤原氏的子弟,出身小貴族旁支。此人腦筋活絡,能說會道,善於鑽營,年輕的時候空有一腔熱血以為自己能成為公卿等大人物,恰似西國曆史傳記中的傳奇。
結果鑽營數年,終於認清事實,自己再怎麼努力也做不到公卿,而大貴族的孩子卻能平步青雲,實在是出身決定了一切!可悲可歎!
這藤原氏年輕時一直待價而沽,以為自己早晚會有出身高貴的妻子,從而隻有情人沒有婚姻。一直到元服後數年,終於悲傷認清現實後,用他那機靈的腦袋瓜想起一個好辦法:
娶一位樣貌美麗的妻子,生下嬌柔可愛的女兒日後運作入宮;再娶一位學識過人的妻子,生下聰明伶俐的兒子日後頂立門戶。前朝後宮一起努力,區區殿上人的身份與他不相稱!
真是個前無古人的絕世大聰明啊!
卻也正是巧合,當年京都某位大納言有一私生女,雖身份有瑕但頗受寵愛。這大納言還將自己在四條一座精巧可愛的彆院贈給了愛女。這位四條君自小慣會撒嬌,長大後有了花容月貌,在大納言心中是天下一等可愛的女孩兒——這倒是與前築前守的愛女之情不相上下,可憐天下父母心!
四條君年長後,大納言便為其操心婚事。他深知後宮危險重重,不是那沒城府的女兒該去的地方,於是某一日整理好了年輕公子的名冊,興衝衝去找女兒。卻如同天上掉下驚雷,四條君竟背著老父親,同時給六個男人寫情書,且承認有了交往!
雖說尚未婚嫁,也算是風流韻事,可一個兩個就罷了,同時六個,老父親實在做不到啊。這可如何是好?若是將女兒與身份高貴的門第強行結合,隻怕日後會出差錯。
於是藤原這位子弟,或許叫他藤原爹也沒毛病,就與這位容貌美麗的女公子成就了姻緣。婚後女公子仍居住四條,人稱四條夫人。
與此同時,前築前守的疾病加重,循子不得已變賣家產為父親治病,而家中的仆從又不敢遣散——這年頭若是沒有忠仆保護,女子清白難以守住。循子千難萬難的時候,聽聞她才女名號的藤原爹上門提親,於是循子成為了他的彆居妻,婚後仍住娘家,人稱七條夫人。
這兩位夫人婚後不久就有了身孕,藤原爹喜不自勝,直呼天神保佑。但就算是身份高貴的天皇也有神明保佑不到的時候,事事哪能都讓藤原爹如願?
七條夫人循子率先生產,得了一位千金,也就是原主藤原淑子。作為第一個孩子,雖然不是心心念念的聰明男孩,藤原爹最初也是歡喜的。隻不過滿月時看著原主逐漸張開的小胖臉,藤原爹逐漸麵色凝重:這怎麼看都不像是個漂亮孩子啊,實在要誇的話,還是……挺可愛的。
隔年,四條夫人生產了一個男孩,之後的幾年又陸續生下了兩位公子。這三位公子隨了四條夫人的好容貌,一個比一個相貌精致,讓人歡喜。
可隨著孩子們逐漸長大,藤原爹絕望地發現,三個男孩一個賽一個的天真,且不通文墨。淑子三四歲就學會的漢字,這幾個男孩學到六七歲還是磕磕絆絆。
無奈之前,藤原爹又希望循子能孕育像淑子一樣聰明的男孩,於是有段時間長居七條院。在原主十歲時,循子為藤原爹生下了幼女,起名優子。
抱過所有剛出生孩子們的藤原爹看著優子與原主小時候謎之相似的普通相貌,那一刻,懸著的心終於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