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 章 波濤(1 / 1)

女王臨朝 吉吉如意令 3517 字 2個月前

太尉府

孫太尉端坐在書房檀木椅上,麵容冷峻,不怒不笑,讓人窺探不出他的城府。

徐克承單膝跪地,抱拳說道:“太尉,楊邈蹊蹺喪命,陛下那般精明,必定起了疑心。”

孫太尉微微頷首,神色凝重,沉聲道:“此次高昌大捷,克承你身為前軍主將,浴血奮戰、戰功赫赫,可遲遲不見封賞旨意下達,這絕非僅僅是懷疑這麼簡單了。”說罷,他眉頭緊鎖,眼中閃過一絲狠辣,“那李道裕,本是計劃外的漏網之魚,留下這豎子,恐怕日後會生出不少事端。”

徐克承麵露愧色,抱拳道:“都怪末將辦事不力。李道裕行事謹慎,中軍中未能將他一並除去,反倒打草驚蛇,讓他有了防備。歸程途中,他與將士們同吃同睡,身旁時刻不離護衛,眾目睽睽之下,動手再難了。”

“事已至此,多說無用。”孫太尉擺了擺手:“李道裕既然逃出生天,必定視我們為死敵,此刻大概已在宮中。再者,弘農楊氏也絕不會善罷甘休。你即刻派人,傳喚九臨前來,一同商議對策,準備應對接下來的狂風暴雨吧。”

楊妃宮

寢宮內,楊妃正對著銅鏡整理長發,侍奉在側的宮女手法輕柔,將她如墨的青絲挽起,細細梳理。

就在這時,一陣急促的腳步聲打破了室內的靜謐,二明子神色慌張地闖入,撲通一聲跪地,聲音顫抖著稟報:“娘娘,大事不好,楊邈大人……他……他被人殺害了!”

“你說什麼?”楊妃手中的玉梳“啪嗒”一聲掉落,砸在地上摔成兩半。刹那間,她隻覺天旋地轉,整個人如遭雷擊,魂飛魄散,原本粉嫩的玉容瞬間失色,慘白如紙。

好半晌,她才緩過神來,眼眶中蓄滿淚水,焦急問:“怎麼回事,大哥怎麼會……”

“娘娘,涼州家中寄來的書信。”說著將書信遞至楊妃麵前

楊妃接過書信,看著看著,豆大的淚珠滾落,她失聲痛哭,悲慟欲絕,攥著衣角的指節用力泛白,恨聲道:“孫老賊,何其惡毒!他這是要將我楊氏連根拔起,毀我根基啊!”

哭罷,楊妃猛地轉身,看向身旁的二明子,目光中透著決然:“立刻擺駕,本宮要麵見陛下!” 說罷,她抬腳便匆匆往外走去,腳步急切踉蹌,身後宮女們忙不迭地拿起披風,小跑著跟上。

不多時,楊妃一行人來到了太極宮。朱紅色的宮門緊閉,禦前大將軍李勤身披銀色鎧甲,手持長槍,身姿筆挺地站在門前,攔住了楊妃的去路。“楊妃娘娘,陛下有旨,此刻暫不接見任何人。”李勤神色恭謹,語氣卻不容置疑。

楊妃心急如焚,眼眶泛紅,幾步上前,聲音帶著哭腔與懇切:“將軍,我大兄死得不明不白,這宮中宮外,誰人看不出其中蹊蹺?普天之下,唯有陛下能為我兄長做主,徹查真相。還望將軍憐憫,讓我進去!”

李勤見楊妃哭得梨花帶雨,滿臉悲戚,想到平日裡楊妃待人也算寬厚有禮,心中不禁泛起一絲不忍,神色微微一動,語氣放軟,低聲提點道:“娘娘有所不知,陛下此刻正在召見定西王。此次定西王與楊刺史一同出使,詳情如何,臣下也不得而知了。”

楊妃聞言,心中猛地一震,思緒飛速運轉。她很快冷靜下來,暗自思忖:定西王李道裕已在宮中,那陛下想必已然知曉了事情的前因後果。李道裕與孫老賊向來不對付,如今兄長遭此橫禍,他定會有兔死狐悲之感,為了自身安危,也定不會輕易放過孫黨 。

念及此處,楊妃神色恢複了幾分鎮定,微微欠身,感激道:“多謝將軍提點,本宮知曉將軍職責所在,便不在這裡妨礙將軍值守了,這就退下。” 說罷,她向身後的宮人輕輕擺手示意,轉身邁出幾步後,又突然回頭,對著李勤鄭重說道:“煩請將軍轉告陛下,楊寰曾前來求見。將軍今日仗義提點,楊寰銘記於心,在此謝過。”

離開太極宮後,楊妃坐在轎輦上,神色冷峻,眼神中透著思量。她輕聲吩咐二明子:“你速去,將賀美人請來,本宮有要事與她相商。” 二明子領命而去,楊妃靠在轎輦上,目光望向遠方,心中已然開始謀劃下一步的應對之策。

太極宮內,陛下坐在龍椅上,眉頭緊鎖,麵色凝重。

李道裕跪在階下,詳述楊邈遇害的前因後果。隨著李道裕的細無巨細,一樁樁惡行浮出水麵,甚至包含徐克用收受得十箱金銀珠寶,陛下的臉色愈發陰沉,眼中怒火燃燒,但仍強忍怒意,聲音儘量溫和地安撫道:“愛卿,此事朕已儘知,你一路奔波,著實辛苦了,先退下好好歇息吧。” 李道裕叩謝聖恩,緩緩退下,離去時腳步仍帶著幾分沉重。

待李道裕身影消失在大殿之外,陛下緊繃的神情瞬間垮了下來,靠在龍椅上,眼神中滿是憂慮與沉思。他深知,楊邈之死,必然有心人作祟,背後牽扯的是朝堂勢力的角逐。楊邈一死,山東貴族沒了強有力的壓製,那些平日裡蟄伏著的勢力,必然會蠢蠢欲動,瘋狂反撲。

而太尉在朝中,沒了楊氏掣肘,權力必將不斷膨脹。彼時,朝堂失衡,不再受自己控製,怕是一場腥風血雨都難以收場。

必須榮寵加恩楊氏!以此安撫山東貴族勢力。

晚間,一道旨意從太宮中加急傳出:“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涼州刺史楊邈,恪儘職守,忠君愛國,朕深感痛心。今追封楊邈為勳國公,以表哀榮,慰藉英靈。楊氏女楊寰,品德賢良,溫柔恭順,平素言行皆為典範,堪為後宮表率。朕意將其正位中宮,望禮部即刻籌備,以時備禮,不得有誤。欽此!” 這道旨意,如同一顆投入平靜湖麵的巨石,瞬間在朝堂內外激起千層浪。

楊妃宮

宮人手持明黃色的聖旨,一字一句宣讀著陛下的旨意。

楊妃麵上端莊,可眼底的哀傷卻怎麼也藏不住,陛下到現在都不曾宣召她進見。旨意宣讀完畢,她蓮步輕移,緩緩跪地,雙手恭敬地接過聖旨,聲音輕柔卻不失沉穩:“臣妾接旨,謝陛下隆恩。”

待宣旨的宮人離去,周遭的空氣仿若瞬間凝固,變得凝重壓抑起來。一眾宮人侍從低著頭,大氣都不敢出,儘管這是封後這樣的大事,卻無人敢上前恭賀。

楊妃目光冷冷掃過眾人,輕啟朱唇:“你們都退下吧,阿嫵留下。”聲音不大,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眨眼間,殿內的侍從們魚貫而出,偌大的宮殿裡,隻剩下楊妃和阿嫵。

楊妃無力地癱坐在椅子上,眼眶泛紅,喃喃道:“阿嫵,大兄這一走,咱們往後可就少了一座靠山呐。”聲音裡滿是落寞與哀傷,像被抽去了脊梁骨,整個人都沒了精氣神。

阿嫵連忙上前,半跪在楊妃身前,輕聲安慰:“姨母,您彆太悲觀。您瞧,這封後的旨意都下來了,這說明陛下心裡是愛重您的呀。” 阿嫵抬眸,眼神裡滿是關切與期許。

楊妃苦笑著搖頭,淚水再次模糊了雙眼:“若能讓阿兄好好活著,不做這皇後又有何妨?” 她抬手輕輕拭去眼角的淚,神色哀傷又無奈,“陛下封我為後,不過是為了平衡前朝勢力,想借我楊寰的身份去安撫山東族人罷了。”

阿嫵秀眉輕蹙,神色變得嚴肅起來:“姨母,我知道您為大舅舅的事悲痛萬分,可這般喪氣話,往後可千萬不能再說了。”她頓了頓,目光警惕地看向門口,壓低聲音警告道:“今日宮中這般大的動靜,孫太尉一黨怕是早就收到眼線的密報,正緊鑼密鼓地籌謀應對之法呢。風雨馬上就要來了,姨母,您可不能在此時慌了心神呐。”

楊妃深吸一口氣,眼神逐漸堅定起來,她緊咬下唇,貝齒泛白,恨恨道:“阿嫵,你說得對。孫老賊害死了大兄,卻陰差陽錯讓我得了這皇後之位,這筆血債,我定要討回來!” 她猛地站起身,眼神銳利如刀,“傳令下去,近日宮中加強戒備,孫太尉怕是要出手了!” 說罷,她握緊了拳頭,仿佛要將所有的仇恨與不甘都攥在掌心。

阿嫵應:“是。”

阿嫵退到殿外,望著殿內楊妃的身影,心中滿是愁緒。姨母看似堅強,可如今楊氏的處境,實在不容樂觀。大舅舅一死,涼州的兵權或許旁落,姨母雖說得了皇後之位,可在這風雲詭譎的後宮與朝堂,沒了兵權支撐,光有個虛名,又能掀起多大風浪?

而自己無論是身份背景還是現下所走的路,早已和楊氏綁在了同一條船上,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看來必須得做些什麼了。

阿嫵緊了緊身上的披風,寒風灌進領口,凍得她打了個寒顫。她下意識地裹緊衣物,目光卻逐漸變得堅定……